(貴州省甕安縣人民醫院,貴州 甕安 550400)
患者因受全身麻醉及手術刺激,使全麻腹部術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生理功能的改變,如何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本文就影響全麻腹部手術后康復的幾個重要因素探討如下。
術前禁食是為了避免麻醉期間胃內容物反流及誤吸而導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這對于全麻腹部手術尤其重要。傳統的禁食時間為術前12 h禁食、禁飲,然而在臨床上,許多因素如灌腸等腸道準備的過早進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術時間大大延長,極易產生饑餓感,增加患者的焦慮感及不適感,降低機體抵抗力,不僅影響患者的睡眠,還容易導致麻醉誘導期間低血壓的發生,影響到患者的愈后。
產生反流和誤吸的主要因素是飽胃及胃排空延遲。而影響胃排空主要因素是胃內容物的量,其次是胃內容物的種類,固體排空較慢,液體較快,而脂肪類則延遲胃排空。因此除了術前必須禁食外,還應考慮到不同種類食物應有不同的禁食時間。研究表明,飲水能稀釋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因此,擇期手術病人,如不存在胃排空延遲因素(如腸梗阻等),可從午夜開始禁食,術前3 h禁飲為宜,急診手術視具體情況而定,不一定過分強調必須于術前禁食12 h以上。
通常醫護人員只注意患者體溫是否升高,而對術后體溫在正常范圍以下常未予重視。實際上,持續過低體溫對人體是有害的,第一可能引起凝血病,導致出血增加;第二可使代謝率降低,機體氧供減少,導致酸中毒;第三可使免疫功能損害尤其是中性白細胞的氧化殺傷作用降低,使機體對傷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從而導致傷口感染的增加;此外還可對心肝腎各臟器功能造成損害,嚴重的常可致死。引起圍手術期低體溫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1)麻醉劑對體溫調節有抑制作用,麻醉抵制了血管收縮、寒顫和非寒顫產熱機制;(2)大量輸液、輸血。成人每輸注1升環境溫度下液體或1單位(200 mL)冷藏血可降溫0.25℃;(3)低溫環境;(4)體腔開放。手術中切口暴露時間過長,水份蒸發等。[1]由于全麻腹部手術多為大手術,手術時間較長,以上引起低體溫的因素常同時存在,因此圍手術期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防止低體溫的產生是非常必要的。具體做法如:(1)術中加強覆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2)術后用溫暖毛毯遮蓋皮膚,必要時可使用壓力氣體加溫蓋被;(3)保持溫暖環境;(4)及時給氧(注意要濕化);(5)加強體溫監測,對低溫者,采用能測量35℃以下的體溫計,測直腸體溫;(6)對靜脈輸注的液體或血液加溫。研究表明,將液體加溫至37℃,就可預防低體溫的發生。
機體對手術創傷和疼痛等刺激的應激反應,可引起術后高血壓的產生。腹部術后高血壓發生率雖然沒有心臟手術高,但高血壓對已有心腦損傷的病人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壓腦病或腦出血,并且還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及創面出血。
在臨床護理上,應該注意做到:(1)嚴密監測術后血壓;(2)發現高血壓應及時給予降壓處理,一般首選硝酸甘油;(3)及時除去應激因素。如針對患者的焦慮心理,要及時作好心理疏導;積極緩解傷口疼痛;及時給氧;對麻醉清醒后5~7 h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應給予積極誘導或留置導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起高血壓;(4)控制輸液量和速度等。
全麻術后傳統上用去枕平臥6 h后改為半臥位,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時嘔吐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一般經麻醉恢復室的復蘇,患者回病室時大多已清醒,如繼續采取去枕平臥位,常使患者感到不適,不僅造成患者心理上及全身肌肉的緊張,甚至造成肌肉拉傷;此外還有研究認為,床頭低和長時間仰臥位是吸入性細菌性肺炎的一個危險因素。本病區通過對全麻術后給予半臥位和去枕平臥位各10例的對照研究比較,結果顯示全麻手術患者的清醒后,血壓平穩即可墊枕或改為半臥位,有利于解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減少患者的緊張感,避免肌肉緊張和拉傷的產生。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傷口疼痛,24 h內疼痛明顯,2~3 d內逐漸減輕。傷口持續疼痛影響患者休息和睡眠外,還影響許多方面。如:(1)影響腹部手術術后呼吸功能恢復(尤以上腹部手術最為顯著)。手術后傷口疼痛常迫使腹部手術患者由正常的周期性深呼吸改為淺快呼吸,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標均趨下降;PaO2和SaO2降低,呈限制性通氣障礙;功能殘氣量的減少,導致肺泡通氣不足,咳嗽乏力,肺內分泌物潴留,可引起肺炎和肺不張等并發癥[1];(2)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機體抗感染的主要防御反應是中性粒細胞的氧化殺傷;通過研究顯示,手術切口感染與組織氧分壓高度有關;而術后疼痛可降低皮下組織氧分壓,術后疼痛控制差的患者組織氧張力明顯下降,從而導致抵抗能力減弱,容易產生感染的機會。
因此,術后應積極有效的鎮痛。對于全麻腹部術后,目前臨床應用較多的鎮痛辦法是使用鎮痛泵。鎮痛方法有:連續恒量靜脈注射鎮痛術、連續恒量硬膜外注射鎮痛術、病人靜脈自控鎮痛術、病人硬膜外自控鎮痛術。使用鎮痛泵術后一般鎮痛效果都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惡心嘔吐、尿潴留、搔癢、低血壓、呼吸抵制等,故在臨床使用中監測呼吸及血壓,同時作好宣教工作,使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以上幾方面僅是影響全麻術后機體康復的部分重要因素,此外如加強對圍手術期呼吸道的管理、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鼓勵患者早期活動等都是影響康復的重要因素。
總之,只有不斷提高圍手術期的護理質量,才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產生,促進傷口的愈合,更好在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滕金亮,趙永泉,陳伯鑾.術后鎮痛對呼吸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0,2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