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濱州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2.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4003)
車前草是車前科車前屬植物,又稱車前菜、牛舌草、車輪菜、豬耳草等。車前全身是寶,嫩可食用,成可入藥。車前作為一味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被國家衛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品生產的原料名單。車前味甘、寒,無毒,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利尿等作用,主氣癃止痛,利水通小便,除濕痹,久服輕身耐老。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車前全草中主要有效成分為烏蘇酸、車前苷、環烯醚苷類、黃酮類成分[1-4]。其中黃酮類化合物為鎮咳主要成分,車前草中的黃酮及其苷類對呼吸系統有著明顯的作用[5]。車前苷作用于呼吸中樞,具有明顯的鎮咳作用,通過興奮分泌神經可促進氣管、支氣管液及消化液的分泌,且無溶血作用。苯乙酰咖啡酰糖酯類化合物能夠抑制環腺苷酸磷酸二酯酶與5-脂氧合酶,說明總黃酮類物質是車前鎮咳抗炎活性的主要物質基礎[6-9]。車前科植物有3屬約260種。而我國僅有車前屬1屬,13種[10]。目前開發用于藥用的主要是車前(plantagoasiaticalL.)、平車前(PlantagodepresaaWilld.)和大車前(PlantagomajorL.)[11]。但是在不同植物體內,總黃酮的含量可能不同,這對于藥材的采集及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關系[12]。因此本文選取車前、平車前和大車前為供試材料,通過對3種車前穗中總黃酮含量的比較研究,為中藥有效成分提取及車前草的開發利用提供基礎理論依據。
722型分光光度計(上海分析儀器廠),試劑標準品蘆丁為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生產。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所用水為蒸餾水。所用車前,7月采集于本地,自然晾干,待用。
2.1 總黃酮的提取[13]分別精密稱取大車前、車前和平車前穗各1 g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70%的乙醇100 mL及少許CaCO3,提取8 h,提取液減壓濃縮蒸去乙醇。濃縮液于分液漏斗中用相同體積的乙醚洗2~3次,以除葉綠素及臘質等,然后用70%的乙醇定容至100 mL,待測。
2.2 繪制標準曲線[13]精密稱取蘆丁10 mg,用70%的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 mL,使其濃度為100 μg/mL。將蘆丁溶液用70%的乙醇稀釋成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 μg/mL,各取1 mL于試管中,加70%的乙醇1 mL,加入300 μL 5%的NaNO2,6 min后加入300 μL 10%的Al(NO3)3溶液,6 min后再加入2 mL 4% NaOH,10 min后于分光光度計波長510 nm處測定A值。繪制濃度CA標準曲線。
2.3 總黃酮含量的測定[13]取經稀釋過的樣品溶液各1 mL,按上述同樣的步驟和方法測定得A值,從標準曲線查得樣品中總黃酮的含量(μg/mL),計算每克干物質中總黃酮含量(μg/g),測得大車前、車前和平車前干穗中總黃酮含量分別為65 415.4,9 913.6,1 145.3 μg/g。
2.4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蘆丁對照品溶液2.0 mL,按2.2項下方法連續測定6次,測定其吸收度后RSD=0.32 %(n=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脂、抗血栓、抗氧化、降糖、鎮咳抗炎等多種生理活性,是中藥車前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分析結果顯示,3種車前草穗中大車前總黃酮含量較高,其次為車前和平車前。因此,就總黃酮類化合物而言,這3種車前草均可進行開發利用,其中以大車前為優先品種。
[1]萬茵,謝明勇,梁麗軍,戴和萍.車前子總黃酮的提取工藝優化及體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食品科學,2006,27(12):373-376.
[2]姚曉惠.車前草藥用功效與有效成分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4):1053-1054,1062.
[3]魯建江,王莉,劉志勇,等.車前草中總黃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測定[J].中醫藥學報,2002,30(1):34.
[4]周清華.辨證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體會[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2):221-222.
[5]蔣琴芳.車前子臨床應用偶拾[J].吉林中醫藥,2005,25(10):51-52.
[6]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
[7]姚曉惠.車前草藥用功效與有效成分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4):1053-1054.
[8]季大洪,肖振宇.中藥車前研究與應用概況[J].藥學實踐雜志,2001,19(6):361-362.
[9]譚萍,李煜.3種車前草葉片總黃酮的含量測定[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5,17(1):54.
[10]陳漢斌.山東植物志[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1992:1174.
[11]《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17-521.
[12]林鶯,王 恩,張小華,等.中藥平車前不同部位總黃酮含量測定[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1):129-130.
[13]張志良,翟偉箐.植物生理學實驗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