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長春中醫藥大學 基礎醫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2.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 100700)
體質是個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表現出的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質[1]。體質現象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與疾病和健康有著密切關系[2]。目前,體質現象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的關注和重視,關于體質在臨床疾病發病、治療、預防等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筆者收集了近5年體質學說與臨床疾病的相關性研究情況,現概括總結如下。
不同類型的體質決定了不同個體對某些病因、疾病的特殊易感性和病理過程的傾向性。賈永森[3]從痰濕、瘀血體質特征出發,提出痰濕體質、瘀血體質、痰濕兼瘀血體質的食管癌患者在發病及病程演變過程中,具有與體質相應的證候和病機傾向,不同的體質特征可以為食管癌等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王娜娜等[4]通過對181例陰虛體質的被調查者的患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胃潰瘍、肝臟病與陰虛體質有相關性,提示陰虛體質具有一定發病傾向,在發病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陰虛特征。蔣燕[5]認為濕熱體質與濕熱證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別,又具有密切的關系。濕熱體質是濕熱病證發病與否的重要因素,同時與時令、地域和飲食等有密切關系。周昭輝等[6]認為瘀血體質與中風病的發生密切相關,通過對瘀血體質特點的研究探討,掌握瘀血體質發病的規律和傾向性,做好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調整和改善瘀血體質,可以降低中風病的發病率。與周昭輝不同的是,張云云等[7]對16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以及與性別、年齡、體重的關系進行了調查,其結論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以氣虛質、陰虛質和痰濕質為多,不同性別、年齡和體重的患者,其中醫體質特點有所不同。陳潤東等[8]認為氣郁體質是婦女的常見體質類型,氣郁體質是形成婦科疾病的物質基礎,并從體質學角度出發,探討了婦科疾病的預防治療,以及防止復發,實踐促進康復。劉靜君[9]認為更年期發病的關鍵在于個體差異,女性體質以陰虛質、血虛質、肝郁質多見,這決定了更年期綜合征出現以肝氣郁結為主要證候特點的傾向性。齊向華[10]對173例失眠患者相關因素與患者體質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失眠組患者體質構成以躁紅質、遲冷質為主。不同中醫體質的失眠患者中,精神萎靡與晦澀質、膩滯質、遲冷質、倦白光質呈正相關;煩躁焦慮與躁紅質呈正相關,與膩滯質、遲冷質、倦白光質呈負相關;驚悸不安與倦白光質呈正相關;郁悶不舒與晦澀質呈正相關;思慮過度與膩滯質呈正相關。
姜峰[11-12]對230例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進行中醫體質分類,將這些患者的體質表現賦值量化統計,結果顯示氣虛質是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最常見的中醫體質。進而又探討了過敏性鼻炎與中醫體質的關系,提出體質決定正氣的強弱,是過敏性鼻炎發生的內因,并能影響人體對過敏原因反應程度,決定是否發病及病情的輕重;體質影響證型,影響辨證的準確性、治療的正確性、患者的預后。閆永彬[13]從流行病及基因學研究認識到中醫體質是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及其證候產生的內在基礎,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相關性。謝知音等[14]對97名確診為尋常型銀屑病的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并對患者進行中醫體質分類,經統計比較,認為濕熱質,氣郁質患尋常型銀屑病的機率較其他體質類型高,且發病的時多表現為血熱型,病情較重。平和質雖也可患病,但多表現為血燥型,病情較輕。
體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個體對治療反應的差異性,因此重視患者的體質是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盛國光[15]認為肝病患者在臨床上可根據病人的不同體質,分別采用相應的中醫治法進行調治,指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實人”宜解毒祛邪,“虛人”則在祛邪同時補虛;慢性肝炎患者根據體質陰陽盛衰不同,病情可出現邪從熱化陰,或邪從寒化傷陽的演變;肝硬化腹水患者可從滋補五臟入手,調治體質,達到治病目的;黃疸病人,辨其體質予以不同治法為同病異質異治;抑郁體質的人,表現為脅痛,失眠等不同的病癥,臨床上均采用和解少陽,疏利樞機的治法為異病同質同治。陳宗標等[16]以匡調元教授提出的臨床常用的6種體質分類法,用于脂肪肝的辨治,并提出了相應體質的治療原則和方藥,很好地發揮了中醫藥的優勢。蔣燕[5]認為如使用中藥對濕熱體質進行調整,就可能減少濕熱證的發病率,并總結了歷代醫家治療濕熱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劑為尋找干預濕熱體質的藥物提供了思路。郭珍等[17]從中醫體質學說有關論述出發,綜合闡述了失眠的病因病機,指出對于失眠的治療不僅要掌握它的普遍規律,更要從中尋求有相同體質人群發病、傳變和轉歸的特殊規律,這一點對失眠的臨床治療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王曉艷[18-19]以人種間體質差異為基礎,探討該差異對中醫療法理論的影響,提出不同人種對撥罐、中藥的耐受性和適應性,以及撥罐療法和方劑治療對不同人種予以運用過程中需要差別處理,以期有益于中醫關于人種間體質理論的研究和臨床應用。
分辨體質在日常生活的養生保健中也有重要作用。郭麗娜等[20]根據不同的偏頗體質制定相應的中醫藥膳調養方案,并與臨床醫師相配合,對不同體質的病人采用相應的藥膳干預,適宜的飲食宣教等手段進行輔助治療,通過調理各種偏頗體質為平和質,對疾病的癥狀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對疾病的病程和轉歸起到相應的輔助治療效果。葛青葉[21]根據體質可調論,提出將保健推拿應用于痰濕體質,使保健推拿在肥胖體質健康實踐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陳弘[22]認為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因此對體質辨證分型有利于提高養生保健的準確性,人的體質差異決定著養生指導原則的不同,為藥物調養提供重要依據,體質辨證還可指導針灸養生。
小兒體質特點是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因此其發病和治療有其特殊性。余惠平[23]認為臨床常見小兒體質類型分為兩類:一類是肺氣不足為主,另一類是脾氣不足為主。素體正氣虧虛是過敏性紫癜發生的主要內因,結合小兒群體的體質特點“易虛易實,易寒易熱”及每個小兒的個體特點,過敏性紫癜早期多為風熱傷絡型;進一步發展,則為血熱妄行型;日久反復發作,則多發展為氣不攝血型或陰虛火旺型。小兒過敏性紫癜常可自愈,但少數易復發,與小兒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體質有明顯關系。李德等[24]從中醫體質學說的體質可調性理論出發,在哮喘冬病夏治過程中,依據患兒體質特點,進行辨質論治,有針對性地改善患兒體質,減少或消除哮喘的發作。張巧鳳[25]通過對小兒體質特點分析,根據針刺治療原則,結合文獻資料,認為小兒生理病理特點是決定小兒針刺深淺的主要因素,并且淺刺是小兒針刺操作的基礎和前提,結合時令對患兒整體狀況進行治療。王濟生[26]提出人體體質分為平常質、燥熱質、虛寒質、痰濕質和痰郁質5種類型,而小兒則以平常質和燥熱質為多,虛寒質和痰濕質相對較少,但哮喘卻主要發生于虛寒質和痰濕質的小兒。結合臨床經驗,將小兒哮喘分為先兆期、發作期、緩解期和穩定期,認為先兆期用藥重在調理體質,從肺脾腎入手,或予補益、或予宣暢、或予通利;發作期強調“急則治標”,但不能忘記顧護正氣;緩解期重在治本,以改善體質為主;穩定期則應認真防護,避免接觸過敏源。
中醫體質學在臨床疾病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研究方法看,調查研究還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從病種看,涉及到的臨床病種數量有限,在研究過程中具體的臨床醫案較少;在治療方面還停留在原則上,涉及到的具體治法較少。因此,增加疾病病種與體質關系的研究、臨床經驗的總結及突出“治未病”在體質養生保健中的作用將是未來研究的主要內容。
[1]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
[2]王琦.中醫體質學說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2,8(2):6-15.
[3]賈永森.從中醫體質學說探討食管癌痰瘀證侯[J].中醫研究,2008,21(4):5-6.
[4]王娜娜,吳承玉.陰虛體質與病、證的相關性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1):4-5.
[5]蔣燕.濕熱體質與疾病關系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6-18.
[6]周昭輝,徐志銳,莊禮興,等.淺談瘀血體質與中風病的防治[J].光明中醫,2009,24(5):792-794.
[7]張云云,張海梅,郭德瑩,等.168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體質特點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2):31-34.
[8]陳潤東,李小燕.試論氣郁體質與婦科疾病[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09,31(3):10-11.
[9]劉靜君.更年期綜合征與體質關系初探[J].山東中醫雜志,2006,25(5):298-299.
[10]齊向華.173例失眠患者相關因素與體質關系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1):45-46.
[11]姜峰.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中醫體質特點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7,13(9):705-706.
[12]姜峰.過敏性鼻炎與中醫體質的關系[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8,23(2):140-141.
[13]閆永彬.試論中醫體質與咳嗽變異性哮喘的相關性[J].中醫雜志,2009,50(5):466-467.
[14]謝知音,白彥萍,楊頂權.銀屑病中醫體質與辨證分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6):823-825.
[15]盛國光.中醫體質學說與肝病臨床辨治[J].光明中醫,2008,23(3):261-262.
[16]陳宗標,陳文慧.從中醫體質論治脂肪肝辨治[J].中醫研究,2009,22(2):52-53.
[17]郭珍,盛剛.從中醫體質學說談失眠的治療[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30(6):70-71.
[18]王曉艷.人種間體質差異對撥罐療法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5):603-605.
[19]王曉艷.人種間體質差異對方劑療法的影響[J].江蘇中醫藥,2009,41(5):12-13.
[20]郭麗娜,陳濤.藥膳在中醫不同體質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5):85-87.
[21]葛青葉.肥胖人痰濕體質與保健推拿[J].中國社區醫師,2008,10(7):85-86.
[22]陳弘.體質辨證在養生保健中的指導作用[J].中醫雜志,2008,49(1):91.
[23]余惠平.從小兒體質論治過敏性紫癜[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雜志,2009,1(2):118-120.
[24]李德,趙霞.從體質學說論小兒哮喘的冬病夏治[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23(5):110-112.
[25]張巧鳳.從小兒體質學說談小兒針刺深淺[J].中醫兒科雜志,2007,3(6):8-9.
[26]王濟生.從體質辨治小兒哮喘[J].中醫兒科雜志,2005,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