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睿飛
關于傾聽,《辭海》是這樣解釋的:傾聽即傾耳而聽;就是細心地聽取,多是形容上級聽取下級意見的一種狀態。要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特別離不開企業管理者與普通員工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企業要生存和發展,需要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企業的決策者每天都需要下屬的理解、支持與幫助。作為現代企業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成功實踐,傾聽,可以海納百川、廣集良策,對于調動人的積極性、培養人的團隊精神、推進企業的改革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該得到企業各級黨組織和經營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開放的世界充滿著各種各樣的交流。交流首先會使交流者自身得到豐富與充實,理應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解決代溝需要交流,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需要交流,解決干群之間的矛盾同樣需要交流。通過交流可以增進了解,通過交流可以融通情感。而傾聽是一種姿態,是一種與人為善、平易近人的姿態,是通過角色的轉換,以不否定對方意見和觀點的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審視和思考問題。領導者認真地傾聽,會使下屬感到自己的人格被尊重,自己的工作被重視,使他們的自尊與自信不斷得到強化,進而增強對企業的信任與理解,企業的凝聚力也會因此而不斷提高。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利益的導向作用越來越突出,而堅實的感情基礎卻能彌補現代管理手段的不足。傾聽作為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決策者所不能和不應該忽視的,因為十分鐘的情感接觸勝過一份條理嚴密但冷漠無情的文件規定。在與下屬的接觸與交流中,傾聽是最簡單也是員工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培育全員風雨同舟精神的第一步。
世界上管理成功的企業家都有這樣的提法:“我沒有辦公室。”“把基層作為我的第二辦公室。”“到下邊走走。”我國也有一條古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些倡導的用意都集中在領導者要到員工中去,通過低姿態的傾聽,全面真實地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了解生產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這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員工在一線,對一線的生產情況最了解,對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最了解。領導者坐在辦公室苦思冥想終不得其解的問題,到了員工們中間就可能易如反掌地得到解決。這需要領導者放下架子,善于傾聽,承認自己的弱勢。
市場經濟使企業的外部條件千變萬化,企業要想乘風破浪,就需要經常調整自己的航向,所以及時了解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情況來自基層,來自基層的普通勞動者。時時不忘傾聽,傾聽員工群眾的意見和呼聲,特別是傾聽一些逆耳之言、不同意見和背后議論,就會使頭腦更清醒,依據更充分,決策更科學,這也有助于調動員工參與企業管理、自覺執行決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解決問題需要了解情況,需要了解員工群眾的利益訴求,感知他們的所思所想,這也離不開傾聽。在許多時候,傾聽本身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使是一些需要用物質的方法解決的問題,由于條件所限,當事人也明白當時是不可能解決的,他們只是想說出自己的困難,只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引起重視,得到同情和理解。此時此刻,他們最需要的是一位真誠的聽眾,能夠聽他們把所有的心里話說出來,讓別人知道他們遇到的困難,減輕心理壓力,祛除心理負擔。如果領導者能通過耐心誠懇的傾聽來表達關注與同情,就可以化解員工群眾的情緒,避免矛盾激化,其中一些思想或心理上的問題甚至可以通過傾聽的方式來加以解決。這樣不僅解決了現實問題,還能夠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市場經濟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使人內心壓抑、情緒沉悶、思想困惑,這些問題都不是物質手段能夠完全解決的。領導者經常傾聽,讓下屬隨時說出心里的困惑與壓抑,就會使他們擺脫精神負擔,輕松愉快地工作。在社會生活中,競爭的氛圍越濃厚,傾聽的功能就越重要。
其實,傾聽的作用不僅表現在以上三個方面。只要我們不斷摸索,善于提煉,傾聽在企業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就會不斷被發掘出來,企業的改革發展就有了新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