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潔鳳 蔡集群
癲癇發作機理新探
蔡潔鳳 蔡集群
癲癇是一種常見而遷延數年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世界難癥之一。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至今已能使癲癇發病臨床控制率達九成以上,但治愈率低,根治難。根治難的原因關鍵在于對癲癇發病機理的實質尚未完全弄清。對癇性發作機理的實質弄不清。我國癲癇發病率約為35/10萬人口,累計患病率3.5%~4.8%,其中有60%的患兒起源于小兒時期。長期、頻繁或嚴重的癇性發作會導致進一步腦損傷,甚至出現持久性神經精神障礙。利用新的癲癇發作機理,進行早期診斷與合理治療對徹底根治癲癇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癇性發作機理新探;機制;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機理;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
癲癇是一種常見而遷延數年的神經系統慢性疾病,世界難癥之一。雖然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至今已能使癲癇病發作臨床控制率達九成以上,但治愈率低,根治難。根治難的關鍵在于對癲癇發作(又稱癇性發作)發病機理的實質尚未完全弄清。因此,筆者對癇性發作機理實質進行了重點探究,有了一些進展及新見解,供醫學研究參考,現作一簡述。
癇性發作機理研究至今,普遍認為,癇性發作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大腦神經元短暫性異常放電所致。
癇性發作機理研究獲得了很大的進展,對指導臨床治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揭示不全,題解不清之謎點,如中毒、代謝障礙、子癇、胰島細胞瘤性癇性發作,病位不在腦,為什么出現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等。
從癇性發作機理揭示不全的關鍵問題入手,抓住實質進行探索。
3.1 揭示不全的關鍵問題 多種病因不在腦引起的癇性發作,如中毒、代謝障礙、子癇、胰島細胞瘤性等癇性發作,為什么總會致短暫性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
3.2 透過現象看本質 短暫性異常放電,天上打雷、電線斷路粘線都有此現象。依據自然科學分析,天上打雷現象的產生,簡單說是由于天地冷熱溫差很大,天上雷雨云被地面上沖的熱氣浪沖擊,出現電離現象,各帶正電及負電的云層,有的異性相吸,形成強大電流,沖破大氣層屏障,因空氣電阻大,就產生比太陽光大一倍的電光。強電流瞬間使云層電流斷路,像電燈絲被強電流燒斷一樣,呈閃光。也有正電云層與正電云層觸撞,觸發電光,電同性相斥,云層瞬間被斥離而呈閃光。還有斷路云層與斷路云層相撞,觸發電光。均為正電云層,電同性相斥,云層瞬間斥離而呈閃光。天上就形成一次次短暫性閃光。天上短暫性異常放電,都與云層電荷斷路粘觸相關。
電線斷路粘線,觸發短暫性異常放電,是由于電流通過負荷小或電阻大或被蝕損處的并聯或三相電線時,被電熔斷,兩火線熔粘,觸發電光,電同性相斥,粘線瞬間被斥離而呈閃光。電線產生短暫性異常放電,也與電線斷路粘線相關。
自然天象與人相象嗎?中醫黃帝內經明確指出:“天人相應”。西醫學有人體生物電的描述。由此可見,天人電現象是相應的。
神經:是人體最敏感的導電體。大腦:是神經最密集的中樞,而且處人體高位。電特性為尖端放電,所以短暫性異常放電,最易集中向大腦放射。電、神經、大腦相關連的機理只有一種:神經斷路粘線,觸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
透過現象看本質,對癇性發作機理探索,有了新的發現及進展。
癇性發作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觸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所致。
4.1 神經正常,無癇性發作 中醫黃帝內經指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其意是:人體陰陽平衡,精神(神經征象)就正常,就不會得病。西醫學也揭示,人體生物電平衡,神經傳導正常,就不會有短暫性異常放電。正為陽,負為陰,人體陰陽生物電平衡,也顯示人體主導電的神經是正常的。只要神經正常,那怕人體陰陽生物電波動大,電異性相吸,正電產生多,負電吸出也多,人體調節使電始終獲得平衡,所以神經正常,就不會出現短暫性異常放電,也就無癇性發作。
4.2 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 癇性發作 癇性發作,是由于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引發的,這點已被腦電圖等科研所證實。
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主導電的是神經。人體生物電流過強時,個別特殊情況下,如負荷小的神經纖維蝕損處,有可能被熔斷粘線,觸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像舊的小電線蝕損處被電熔斷粘線,出現電光燃燒一樣)。正常電流,如電線關掉開關,電筆同時接觸到兩條火線,就會起火花。電流很弱,也會產生短暫性異常放電。如電池玩具絲線,在關掉開關,火線與火線接觸,就會發生吱吱的微火花。可見,只要存在電線斷路粘線,不論電流正常、或強、或弱,均可引發短暫性異常放電。同理,神經電與電線電現象相應,只要神經斷路粘線,就會觸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但是,斷路和粘線必須同時存在。若只有斷路而無粘線,也不會產生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有粘線而無斷路,也不會有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
以上事實證明:人體有無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起決定的惟一因素是神經有無斷路粘線。
神經斷路粘線,還必須有兩條以上神經斷路粘線。一條神經斷了,即使粘到另一條破膜神經,另一條神經未斷離,由于陰陽電異性相吸,電仍然獲得平衡,就不會產生異常放電。只有同時斷掉二條以上神經,斷去的是引導陽電前行的陰電神經,留下的是陽電神經,陽電與陽電神經粘觸,才引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
同時斷掉兩條以上神經,只有神經元部位容易出現。這是神經元生理特性決定的。神經元因相互聯系,其中有幅散及聚合聯系方式。幅散聯系為一個神經元同多個神經元聯系。聚合為多個神經元與一個神經元聯系。一個神經元,一條神經纖維。可知神經元部位同處都有一小團群集的神經纖維。該處神經纖維,如絲樣細小,最易被病因蝕斷粘連。
神經元纖維被病因蝕斷粘線的有力證據是癇灶手術標本。解學孔“癲癇病理解剖學研究”中著述:“應用傳統的尼氏染色和高爾基染色,可觀察到癲癇灶內膠質化,神經元脫失及胞突分枝密度的減少”[1]。
癇灶內膠質化及神經元脫失,這說明是癇灶內神經組織損壞后,所觀察到的情況。更顯示癇灶內神經的損壞,主要是神經纖維的斷離,否則就不會有膠質化及神經元的脫失。膠質化顯示:有神經纖維斷離,使神經傳導及營養物質代謝中斷,因失養引起神經膠質崩解、粘合、硬化,從而在癇灶內出現膠質化。神經元脫失及胞突分枝密度的減少,顯示神經元數目的減少,所以存在有的神經元脫離失去,有的神經元胞突分枝減少。一個神經元,一條軸突纖維,神經元數目的減少,說明神經纖維斷離的數目較多。神經纖維斷離后、失養、崩解,使神經元脫失。胞突分枝密度的減少,更顯示胞突神經纖維斷離。胞突組成,有樹突及軸突神經纖維,當神經纖維斷離后,傳導及營養運輸中斷,神經纖維有的脫失,有的在斷離處向前后兩端的癇灶兩側萎縮、離空,從而出現胞突分枝密度的減少。癇灶內神經胞突分枝密度的減少,還顯示多條神經纖維斷離后,失養萎縮,使包繞神經纖維的膠質崩解,裸露神經纖維髓鞘。病因致組織萎縮、收縮,使傳入神經纖維段髓鞘粘線,觸激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引發癇性發作。
癇灶實象,更有力證明:癇性發作機理為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
此外,海馬硬化癇灶的病理學研究,也是癇性發作機理為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的又一依據:吳麗娟教授在癲癇的病理學研究一節中著述:海馬硬化的超微結構改變,在電鏡下“軸索內可見不同程度的微絲、微管排列紊亂、扭曲、斷裂。無髓纖維粗細不等,其內微絲微管呈螺旋狀排列或互相纏繞成團”[2]。她在著述后簡結:“總之神經纖維及突觸的病變可能是癇性活動的直接依據”[2]。
該研究在電鏡下,直接觀察到海馬硬化癇灶內神經纖維排列的紊亂、扭曲、斷裂、互相纏繞成團,這是神經元纖維斷路,容易粘線的明顯證據。若遇到癇灶組織萎縮、收縮,就會粘線,觸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引發癇性發作。
電異常致癇性發作,要透過電現象看本質。根據陰陽生物電平衡原理,人體陰陽生物電平衡,顯示神經正常,是不會引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也就不會有癇性發作。癇性發作病人腦電圖檢測,多為異常腦電圖,說明主導電的神經不正常。癇灶手術標本病理學研究實象,海馬硬化癇灶的病理學研究,顯示癇灶處有多條神經纖維斷離。若病因致萎縮組織粘線,即可觸激異常放電。電同性相斥、粘線神經瞬間斥離,呈一次短暫性異常放電。不管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的癇灶在身體那個部位,出現短暫性異常放電,總向尖端的大腦放射,引發癇性發作。由此可知,癇性發作機制為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機理為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經論證,上述論點成立,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癲癇發作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神經元纖維斷路粘線,觸發短暫性大腦異常放電所致。
[1]解學孔.癲癇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5.
[2]吳遜.癲癇和發作性疾病[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70.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1.006
526400 肇慶市懷集縣人民醫院 (蔡潔鳳 蔡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