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電波 溫中揚 羅群秀
在現代臨床醫學應用的各類麻醉藥物中,氯胺酮是臨床惟一具有鎮靜、鎮痛和麻醉等多項藥效于一體的靜脈麻醉藥物,在現代臨床醫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氯胺酮是一種新型的非巴比妥類擬交感靜脈麻醉藥,在臨床應用中具有作用迅速、麻醉時間短,以及興奮循環、抑制呼吸輕微等諸多優點。另外,通過國內外醫學研究機構臨床試驗表明,氯胺酮不但可用于各類疾病術前、術中的麻醉誘導,還可以應用于麻醉處理的維持與延續[2]。盡管氯胺酮在臨床應用中經常引發一些不良反應,但是在近幾十年的現代臨床醫學中仍被作為最常用的麻醉藥物之一。
1.1 單純氯胺酮麻醉處理中的應用 在現代臨床各種小手術的診斷及治療過程中,普遍采用單純氯胺酮麻醉處理措施。單純氯胺酮麻醉處理主要應用于嬰兒或靜脈穿刺有困難的患者,首次劑量應控制在4~5mg/kg,一般在給藥后1~5min內患者會出現全身或局部麻醉現象,單純氯胺酮麻醉處理的藥效可以持續在10~30min,追加劑量不得超過首次劑量的1/4~3/4。
1.2 氯胺酮在心血管系統疾病手術中的應用 在心血管系統疾病手術中,氯胺酮不但具有直接抑制患者心肌能力的作用,還具有通過興奮交感神經中樞而間接地興奮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氯胺酮在心血管系統疾病手術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心血管系統興奮作用,主要包括: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臟指數、外周血管阻力、肺動脈壓和肺血管阻力增加等。
2.1 麻醉鎮痛作用研究 美國猶他州藥物研究所的waler教授通過動脈試驗研究顯示:患者在臨床治療中注射氯胺酮后,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將迅速產生運動和感覺阻滯,即產生麻醉作用。但以法國、德國、韓國為代表的醫藥學專家則認為,在臨床治療中單純應用氯胺酮并不能產生很好的麻醉作用,麻醉處理效果也不是十分明顯。針對上述國家醫藥學專家、學者提出的理論,waler教授采取在小白鼠體內注射右旋或左旋氯胺酮的實驗方法。經過反復實驗,waler教授最終得出結論:左旋氯胺酮的注射量只有達到400~550μg時才能全面展現其應用的臨床麻醉效果,而右旋氯胺酮的注射量在0~15μg之間均有明顯的抗痛與麻醉作用。
2.2 毒性作用研究 德國柏林權威醫藥研究機構的Malinovsky教授有針對性地研究了氯胺酮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和相關影響。Malinovsky教授選取臨床表現為不同病癥的癌癥患者354例,分別為患者注射等量的氯胺酮,在臨床中觀察與分析患者神經系統的異常反應與變化,并隨時記錄觀察結果。Malinovsky教授得出的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相關檢驗儀器、設備無法準確觀察到氯胺酮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損傷與破壞,但是部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用氯胺酮3~5周,分別顯示出了不同程度的神經毒性表現[3]。
2.3 氯胺酮臨床應用反應研究 瑞士權威醫藥學家Stafford博士及其科研團隊于2005年開始致力于氯胺酮臨床應用研究工作,Stafford博士按照現代臨床醫藥學理論,將氯胺酮的臨床應用反應初步概括為“正性”和“負性”反應兩類[4]。Stafford博士及其科研團隊通過對全世界1350例長期應用氯胺酮進行臨床鎮痛的患者進行跟蹤觀察,最終得出結論,氯胺酮臨床應用的“正性反應”中,增加認知感約占58.4%、幻境約占59.88%、刺激感約占81.5%、浮漂感約占76.5%、欣快感約占19.7%;氯胺酮臨床應用的“負性反應”中,講話含糊不清約占64.5%、運動失調約占98.6%、精神錯亂約占34.8%[5]。
近年來,隨著氯胺酮類藥物在現代臨床醫學中的推廣與應用,以及對麻醉和疼痛基礎知識的進一步的理解,特別是對麻醉類藥物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重新喚起人們對氯胺酮的興趣并逐漸擴展其治療的適應癥。近年來,國內外對氯胺酮類藥物的研究主要著眼于藥物在臨床中的新用途,以及新型功效的開發與探索[6]。如在傳統臨床醫學中,氯胺酮多在麻醉和鎮痛處理中作為輔助藥應用,小劑量使用氯胺酮可以獲得改善麻醉和鎮痛療效。氯胺酮還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組織損傷或炎癥后中樞的敏感化,進而減輕患者繼發的痛覺過敏和抑制新的痛覺通路[7]。同時,氯胺酮毒副作用的減弱與控制也逐漸成為臨床應用及研究中醫藥學專家、學者所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隨著氯胺酮臨床應用科學性資料的不斷增多,特別是關于氯胺酮在急性疼痛治療中的應用,使我們對氯胺酮的臨床適應癥有了更多的了解。
[1] Gayatri P,Suneel PR,Sinha PK,et al.Evaluation of propofol ketamine anesthesia for children undergo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s[J].J Interv Cardiol,2007,35(4):634-648.
[2] Münte S,Munte TF,Kuche H,et al.General anesthesia for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propofol versus isoflurane[J].J Clin Anesth,2001,65(45):1598-1620.
[3] Cavallero S,Gonzalez GE.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behaviour and myocyte hypertrophic profile in combined pressure and volume induced cardiac hypertrophy[J].J Hypertens,2007,25(7):358-398.
[4] Orser BA,Pennefather PS,Macdonald JF.Multiple mechanisms of ketamine block ade of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J].Anesthesiology,2007,86(10):579-608.
[5] Akin A,Esmaoglu A,Guler G.Propofol and propofol ketamine in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Pediatr Cardiol,2005,16(7):553-557.
[6] 黃生民,劉嘉亮.口服氯胺酮在燒傷整形患兒換藥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5(11):37-39.
[7] 趙崇璧,王森宇.氯胺酮與安定在現代臨床醫學麻醉處理中的應用與研究進展[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05,8(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