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博 初曉杰 車彥鵬 宋文卿 曹維軍 趙祥明
由于各種原因,部分大腸癌病人不能早期發現,出現腸梗阻是大腸癌的常見并發癥,也是其晚期表現。左側大腸癌合并腸梗阻的處理,一直是一項技術難題。我院應用經肛門腸梗阻導管,成功從肛門置入,代替了術前腸道準備,使得本組l2例患者均一期切除吻合,達到臨床治愈。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7年l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l2例大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男9例,女3例,年齡42~74歲,平均56.4歲。腫瘤位于降結腸6例,乙狀結腸4例,直腸上段2例。本組病程最長3個月,最短48h。
1.2 方法 應用經肛門腸梗阻導管,首先將結腸鏡插入至大腸狹窄部位,再將導絲自腸鏡插入越過狹窄部位,沿導絲插入鉗道用擴張管越過狹窄部位,拔除腸鏡,擴張狹窄部位,沿鉗道擴張管插入減壓導管(外徑D=22Fr(7.3mm),L=l200mm),直至氣囊越過狹窄部位10cm,氣囊內注入蒸餾水30ml(氣囊前端1個開孔4個側孔),氣囊擴張,防止脫落,通過沖洗用漏斗形接口及排液用漏斗形接口,用微溫水2000~3000ml反復沖洗腸道。獲得充分吸凈及減壓效果,一般3~5d,手術可以一期切除,安全吻合。
經肛門腸梗阻導管在左側大腸癌合并腸梗阻病例的術前應用,代替了常規術前腸道準備,一期手術切除吻合成功,無吻合口瘺發生。
近年來,大腸癌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伴隨腸梗阻的大腸癌的頻度為8%~23%[1]。左半結腸腸腔較小,腸內容物多為半固體或固體,癌多是浸潤性癌,極易引起腸腔環狀狹窄,而致腸梗阻。因梗阻部位以上的結腸袢閉袢而導致腸壁血運不佳,再加上結腸內細菌多,腸內感染嚴重,吻合口愈合困難,易發生吻合口瘺及糞性腹膜炎,死亡率高。故一期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性。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的改進,抗生素的發展,圍手術期營養支持,處理左側結腸癌梗阻時,從分期切除轉為一期切除已成趨勢[2]。經肛門插入腸梗阻導管,針對左側大腸癌梗阻的術前處置,可充分獲得減壓及洗凈效果,代替了腸道準備,可以安全進行一期腸管吻合。當然,應意識到結腸癌合并急性腸梗阻容易造成嚴重的酸堿、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加之年齡較大,故術前應建立有效的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靜脈營養支持治療,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聯合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為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做充分準備。經肛門腸梗阻導管解決術前腸道準備問題,減少了吻合口瘺的發生,但是術中一定要遵循無瘤術原則,手術操作要保證吻合口無張力,血運好,堅持“上要空,口要正,下要通”的原則[3]。腹腔放置有效的引流管,圍手術期加強營養支持及抗感染等,術后擴肛,才能有效地防止吻合口瘺的發生。另外,應用吻合器吻合能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實踐證明,吻合器因受力均勻,只要操作正確,堅持遵循吻合口處理的基本原則,可最大限度降低吻合口瘺的發生率。以前,為施行一期吻合進行術中腸管洗凈法,因腸管擴張造成的腸管口徑差以及腸管壁的浮腫,手術時間延長等問題,給手術造成不利。
經肛門腸梗阻導管,在纖維結腸鏡指引下,置入腸管狹窄部位以上,不僅可以進行腸管減壓,還可充分進行術前檢查和術前腸管處置,代替了腸道準備,可以安全進行一期腸管吻合。避免了傳統方法先行腸梗阻造口,二期行吻合術的弊端。給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和痛苦,亦符合腫瘤治療原則,值得推廣和應用。
[1] 龜風信吾,濱野恭一.大腸癌性梗阻及其治療[J].消化器外科,1991,14:1657-1667
[2] 郁寶銘.左半結腸急性梗阻的術式選擇[J].臨床外科雜志,2000,8(1):73-75.
[3] 夏穗生.論低位結腸梗阻與一期切除吻合術[J].實用外科雜志,199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