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直
心臟瓣膜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嚴重威脅著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隨著心臟外科手術技術和圍手術期處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心臟瓣膜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2006年1月~2009年1月,我院為82例心臟瓣膜病患者施行了瓣膜置換術,加強圍手術期各個環節處理,收到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齡(57±5.6)歲。其中風濕性心瓣膜疾病56例,心瓣膜鈣化退行性變14例,冠心病合并心瓣膜損害10例。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嚴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2例,。所有病例術前均經心血管X線攝片、心臟彩超檢查,部分病例經造影或胸部CT檢查。術前心功能Ⅱ級31例(29.8%),Ⅲ級35例(59.5%),IV級16例(10.5%)。主要臨床表現有反復發作的勞累性呼吸困難,心悸、胸悶,夜間不能平臥,雙下肢水腫,反復多次入院治療。病程2周~12年。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全身麻醉、氣管內插管,建立低溫體外循環。均選擇胸部正中切口,主動脈瓣置換術采用主動脈插管,置入右房二級引流管,經主動脈切口手術;二尖瓣置換和雙瓣膜置換術采用主動脈、上下腔靜脈插管,經主動脈根部灌注含鉀冷血心臟停搏液,經右心房、房間隔徑路進入左心,探查二尖瓣,并行二尖瓣置換或同期行主動脈瓣置換術。合并冠狀動脈病變的患者先行冠狀動脈近心端血管吻合,再行心瓣膜置換術。全組主動脈瓣置換(AVR)+二尖瓣置換(MVR)+三尖瓣成形(TVP)6例,AVR+MVR12例,AVR23例,MVR+TVP21例,MVR17例,二尖瓣成形(MVP)3例。二尖瓣置換MVR采用2-0prolene連續或間斷縫合,盡量保留后瓣,主動脈瓣置換AVR通過主動脈根部斜切口,均采用2-0prolene間斷褥式縫合法。DeVega法行三尖瓣成形TVP,主動脈阻斷時間40~120min,平均(90±5.5)min,體外循環80~150min,平均(92±25.5)min。
本組82例,主動脈瓣置換(AVR)+二尖瓣置換(MVR)+三尖瓣成形(TVP)6例,AVR+MVR12例,AVR23例,MVR+TVP21例,MVR17例,二尖瓣成形(MVP)3例。全部隨訪,隨訪時間1~3年。80例(97.6%)恢復出院,死亡2例(2.4%)。死因為呼吸循環衰竭。病人術后心功能(NYHA),Ⅰ級48例(60%),Ⅱ級17例(21.25%),Ⅲ級13例(16.25%),Ⅳ級2例(2.5%),術前心功能(NYHA)Ⅱ級31例(29.8%),Ⅲ級35例(59.5%),IV級16例(10.5%)。術后較術前有明顯改善。
引起心臟瓣膜病的病因繁多,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變不同,主要表現為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久而久之導致心功能不全[1]。心臟瓣膜病的外科治療目的不僅要恢復心臟瓣膜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且必須具備長期的穩定效果。人工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延長病人的生存期。據文獻報道,低心排、心室顫動、呼吸衰竭是瓣膜病術后早期主要并發癥[2],術前要要強心、利尿,改善心功能后再行手術治療;術中盡量縮短主動脈阻斷和體外轉流時間,減少心肌缺血時間,降低體外循環損傷,保留瓣膜手術有利于左心功能的維持,同時可避免乳頭肌損傷致左心室破裂[3],有利于左心室形態的恢復。本組盡量保留瓣膜。停機前應用多巴胺及硝普鈉;出現尿少時,及時利尿,同時提高體外循環的灌注壓,術后注意膠體溶液的補充,適度利尿以減輕心臟負荷。術中加強心肌保護,合理糾正病變;術后嚴密監護,加強術后并發癥的防治。對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及時作呼吸道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合理選用抗生素。降低心臟瓣膜病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死亡率。
[1]胡曉丹,王天佑,林昌錦,等.心臟術后并發癥預防及處理23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1):211.
[2]龍建平,盛斌,熊衛民,等.19例風濕性心瓣膜病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療[J].中國醫師雜志,2005,7(3):46.
[3]徐宏耀,王平凡,梁志強,等.心瓣膜置換術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9,16(4):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