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王忠山
低劑量單藥氟尿嘧啶持續靜脈滴注治療晚期乳腺癌20例臨床觀察
李霞 王忠山
目的 探討低劑量單藥氟尿嘧啶(5-FU)持續靜脈滴注治療既往化療失敗的晚期體質虛弱的乳腺癌的療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2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低劑量單藥氟尿嘧啶持續靜脈滴注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治療。結果 治療組的有效率與生存率明顯好于對照組(P均<0.05)。兩組都無明顯毒副作用(P均>0.05)。結論 低劑量單藥氟尿嘧啶(5-FU)持續靜脈滴注治療既往化療失敗的晚期體質虛弱的乳腺癌是一種有效低毒的治療方案。
氟尿嘧啶;乳腺癌;藥物方法
乳腺癌是婦女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仍在逐年增加[1],在我國乳腺癌在城市婦女中已經上升至第1位,農村中為第5位。乳腺癌已經成為婦女健康的最大威脅。晚期乳腺癌伴多處轉移的患者,特別是經濟條件較差不能接受二線化療的患者,單純給予營養支持治療,生存期和生活質量方面的獲益均較低,觀察和總結臨床有效且安全的姑息治療措施仍有必要。我科于2005年4月~2008年3月,應用低劑量單藥氟尿嘧啶(5-FU)持續靜脈滴注治療20例晚期乳腺癌并多處轉移患者切實可行,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獲益。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組晚期乳腺癌并多處轉移患者20例,均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證實為乳腺癌,有可判斷療效的客觀指標,20例患者均為女性和術后患者,年齡32~56歲,中位年齡44歲。其中浸潤性導管癌6例,浸潤性小葉癌8例,浸潤性導管癌伴小葉癌成分4例,黏液腺癌1例,單純癌1例。術后按照2007年NCCN指南乳腺癌分期均在ⅢA期以上。腋窩淋巴結轉移4個或4個以上16例,4例轉移為1~3個。免疫組化結果受體陽性者13例,陰性者5例,不明者2例,12例行HER-2檢測過表達10例。既往曾給予多種方案化療、放療及內分泌等綜合治療,療效評價至少為PR,復發轉移均在術后1年以上,最長者5年,為單純癌患者。治療前經X線、CT、MRI、B超、PET-CT等檢查證實有客觀可測量病灶,轉移灶均在2處以上。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基本正常,KPS評分為50~70分,預計生存大于3個月。把上述20例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情況對比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給藥方法 治療組:給藥方法單藥5FU200mg/m2,采用便攜式微量輸液泵持續靜脈滴注至病情進展。對照組:采用傳統化療方法進行治療。兩組患者泵化療期間均給予止吐、保肝腎藥物,在化療期間給予口腔護理,同時所有化療患者均采用了鎖骨上下靜脈、頸內靜脈或PICC置管。
1.3 觀察項目 每周期化療前后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和電解質,化療前和用藥2個月后均做詳細的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評價療效,包括X線、CT、MRI、B超等。
1.4 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參照WHO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進行療效評分。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以CR+PR計算有效率(RR)。生存隨訪包括總生存期(OS)和1年生存率。生活質量(QOL)采用KPS評分。治療后KPS提高≥20分為明顯改善,提高≥10分為改善,≤10分為穩定,下降≥10分為降低。毒性評價參照WHO抗腫瘤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反應分度評價標準分為0~Ⅳ度共5個級別。
1.5 統計方法 實驗數據用SPSS15.0程序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0.05作為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標準。
2.1 療效 兩組20例患者均持續泵注治療2個月以上,全組均獲隨訪,隨訪時間從治療開始起計算至患者死亡,最長者12個月。治療組:無CR者,PR7例,SD2例,PD1例,有效率(RR)為70%,遠期療效最長延長生存12個月,最短3個月,中位生存期7.5個月。對照組:CR者,PR4例,SD2例,PD4例,有效率(RR)為50%,遠期療效最長延長生存24個月,最短2個月,中位生存期12.5個月。治療組的有效率與生存率明顯好于對照組(P均<0.05)。
2.2 毒副反應 兩住患者消化道反應0~Ⅱ度,表現為惡心、食欲不振、輕度腹瀉、輕度口腔黏膜炎或(和)潰瘍,發生率55%(11/20),骨髓抑制1度,表現為WBC輕度下降,發生率30%(6/20)。兩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上述毒副反應經對癥處理均能很快緩解,未中止治療。無一例靜脈炎發生,無一例因毒副反應而死亡。
晚期腫瘤患者大多數已經經過多次化療,由于體質差,不易耐受常規強度的化療,故臨床獲益多、療效好、生存期長、不良反應少是評價一個姑息化療方案是否理想的標準。5-FU是周期特異性抗腫瘤藥物,屬抗代謝類抗癌藥。主要作用于細胞周期的S期(DNA合成期),而且5-FU的活性物質與癌細胞結合量低,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其血漿半衰期較短僅15~20min。而周期特異性藥物作用強度與其在體內的穩定的長時間的血藥濃度有關。體外實驗[2]發現5-FU殺傷癌細胞的效果與作用時間密切相關,具有時間依賴性,作用時間越長療效越高,應用低劑量氟尿嘧啶(5-FU)持續靜脈滴注使腫瘤細胞長時間暴露于5-FU中,同時又避免了5-FU半衰期短的缺點。我們采用低劑量單藥氟尿嘧啶持續靜脈滴注治療既往化療失敗的晚期體質虛弱的乳腺癌患者,近期客觀
療效為75%,中位生存期7.5個月,尤其是化療后毒副反應患者均能耐受。我們認為對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癥狀的改善是治療的首要任務之一,持續低劑量靜脈滴注5-FU安全有效,費用低,且能顯著改善生活質量的化療方案,不失為體質較差的晚期乳腺癌的有益選擇。
[1]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23.
[2]紀春祥,寧方玲,趙磊.小劑量持續應用氟尿嘧啶聯合順鉑和醛氫葉酸治療晚期胃癌療效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研究雜志,2007,14(2):146-1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1.106
271104 山東省萊蕪市萊鋼集團有限公司醫院腫瘤科 (李霞 王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