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花 張紅秋 慕曉芳 劉榮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日漸增多,發病年齡亦趨于年輕化。由于知識的缺乏和疾病的長期性,大多數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導致生存質量下降。我院自2009年6月起對榮成市石島興隆社區的糖尿病患者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康復護理活動,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資料 我院對社區45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其中Ⅰ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43例,年齡26~84歲,合并視網膜病變3例,心腦血管并發癥12例,腎功能損害5例,病史1~12年。空腹血糖測定值:8.3mmol/L以下者20例,8.3~11.1mmol/L者15例,13.3mmol/L以上者10例。
1.2 方法 醫院下設社區服務中心,對每位患者建立家庭健康檔案,由培訓過的專業護士負責病人的康復工作。
1.2.1 疾病知識指導 采用集體宣教和個別談話的方式,教育內容包括有關糖尿病的基礎知識,飲食、藥物、運動療法及注意事項,血、尿糖監測的正常值,各種并發癥的癥狀及應急處理措施。
1.2.2 心理護理 糖尿病為終生性疾病,漫長的病程及多器官功能障礙對病人的身心產生巨大的壓力,病人易產生敏感多疑、悲觀抑郁情緒,對疾病缺乏信心,有的對疾病抱無所謂的態度,不按時服藥、照樣抽煙喝酒,導致血糖值居高不下。我們采取支持性心理療法,關心、鼓勵和幫助患者,選擇幾位病情控制成功、心理素質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從而使每一位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地投入到康復活動中來。
1.2.3 飲食教育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此種方法對Ⅰ型患者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和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對2型糖尿病患者有利于減輕體重,改善高血脂、高血壓和代謝紊亂,以便減少降血糖藥物的劑量,從而減輕胰腺負擔,控制病情。治療的總原則是給予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飲食。教會病人食譜簡易計算法,嚴格控制總熱量攝入,病情控制較好者,可指導進食適量水果,教導病人生活規律,禁止煙酒。
1.2.4 藥物指導 糖尿病患者不論是口服降糖藥或是皮下注射胰島素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不可隨意增減劑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對口服藥物治療不滿意及Ⅰ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應嚴格保證胰島素的有效使用劑量和時間,抽吸時搖勻并避免劇烈震蕩,用完需置于0~4℃冰箱內存放以免失效,注射部位可采用上下肢、腹部等多部位輪流注射。
1.2.5 體育鍛煉 根據年齡、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情況指導病人進行長期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包括步行、慢跑、打太極拳等需氧活動,活動時間以20~40min,逐漸延長至1h為宜,活動宜安排在餐后1h進行,血糖值>13.3mmol/L或尿酮陽性者不宜做運動,收縮壓>24kpa時應停止活動以免發生意外。
1.2.6 提高自我防護意識 本組患者文化程度不高,對自我保護意識淡薄,應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指導病人注意個人衛生,定期洗澡更衣,避免外傷感染,預防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等并發癥發生,與康復中心互留電話,每2~3個月監測一次血糖、GAB、FA、尿常規、尿量和腹周體重的變化,并記錄在個人健康檔案上,以評價和指導藥物療效和劑量。
開展社區服務半年來,所有患者都能正確認識自身疾病,積極參加康復活動,血糖值均有明顯下降,其中5.6~6.7mmol/L23例,6.7~8.3mmol/L22例,無一例超過13.3mmol/L。
隨著現代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慢性病呈上升趨勢,由于病程的長期性、復雜性加上經濟條件、家庭因素的影響,病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療,所以護士走進社區、走進家庭已勢在必行,不僅可以為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康復場所,同時密切護患關系,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最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本組患者采用了綜合療法進行康復治療,使病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提高了生存質量,達到預期目標。
[1] 周萍.老年人社區護理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5,19(6):63-64.
[2] 楊婕,周利鋒,郭立燕,等.社區中老年人糖尿病患病及相關知識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2):131-133.
[3] 闞國慧.促進糖尿病社區康復的護理體會[J],健康天地,2009,12(3):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