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麗
腦出血階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金志麗
目的 腦出血階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方法 住入本科腦出血病人進行階段性健康教育,分兩個階段,急性期指導、恢復期指導,由主管護士指導;非階段性健康教育組12例,隨意指導,無分階段性,由主管護士指導。結果 階段性健康教育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非階段性健康教育,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率得到提高。結論 階段性健康教育效果明顯高于非階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
腦出血;健康教育
腦出血是構成我國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因此,加強對腦出血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是減少死亡、改善病人預后功能和預防再出血的一項重要措施。所以,健康教育在腦出血病人的護理中有著更積極的意義。
1.1 休息 SAH患者絕對臥床4~6周,其他患者臥床時間第1~2周應絕對臥床休息,并給予適當的臥位,頭部抬高15°~30°,既保持腦血流量,又保證呼吸道通暢,但忌無枕仰臥,意識障礙的患者宜采用側臥位,頭稍前曲,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
1.2 飲食 因大部分腦出血患者血壓血脂都偏高,因此宜給予低鹽、低脂飲食,但又要保證足夠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水的攝入,以支持機體的消耗和康復的需要。急性期昏迷患者在發病48h內應予禁食,此后若無消化道出血可給予鼻飼流質。進食環境應安靜、輕松,不要催促患者,且喂食物時宜頭向側,以免發生嗆咳而發生意外。
1.3 排便排尿 急性期應在床上排便、排尿,定時給患者使用便盆或尿壺,并保持會陰部皮膚干燥,如有尿失禁,男性可給予假性導尿或用保鮮袋,盡可能避免留置導尿管,一旦放置應設法盡早拔除,防止發生尿路感染,防止便秘可增加飲食中的纖維素,或給予軟便劑。大便失禁或腹瀉時,由于堿性糞便頻繁刺激肛周皮膚,可使其表面的酸性膜被破壞而致肛周皮膚紅腫、痛或糜爛,因此,每次排便后用溫水軟布清洗肛周并試干,肛周暴露通風和局部反復涂抹燒傷膏。
1.4 急性期功能鍛煉 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醒,患者家屬給患肢進行適當的按摩,防止肌肉萎縮。
1.5 皮膚護理 急性期應給予患者每日2次口腔護理,或進食后給予口腔護理,保證口腔清潔,以防發生感染,每日用溫水擦浴兩次,并輕揉骨突處,可適當撲些爽身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每2小時給予翻身一次,避免受壓時間太久,翻身時,應扶助關節,以免關節扭傷或脫臼。
1.6 安全護理 給予家屬陪護,防止墜床,煩躁患者可加用床擋。這樣的患者我們會采取約束帶、床檔等保護措施,這樣一方面防止患者自行拔除輸液管或胃管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屬于心不忍,但我們應講解一旦病情穩定不再煩躁,我們應立即撤離對軀體的約束。
1.7 心理護理
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必須家屬陪護,并建立有效溝通,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 活動與休息 在患者血壓平穩情況下,可適當進行活動,并應在家屬的陪伴下,尤其是偏癱患者,可用拐杖協助,并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則進行,且應遵循臥位緩慢變成坐位—站立,且應停頓2~3min,以免引起體位性低血壓而發生意外。
2.2 飲食 應以清淡、少油膩、易消化為主,但保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水的攝入以支持機體的康復需要,并經口進食,進食環境也應安靜、輕松,不要催促患者,且進食后30min后才可躺下,右上肢無力者可應用菜匙進食,并鼓勵患者。
2.3 癱瘓肢體按摩和關節功能鍛煉 根據患肢的肌力和關節最大活動度選擇被動運動或主動運動,每天3~4次,每次每個動作做5~10回。
2.4 建立有效溝通 在病室內安置醒目的時鐘、日歷、作息時間表和活動日程表等,使患者感覺其周圍有熟悉的人、事、物;在患者面前應盡量強調其完好的知覺,并鼓勵患者運用尚存的知覺,減少患者的挫折感;對理解能力有缺陷的患者,交流時應減少外來的干擾,如關掉收音機等,若患者注意力分散,應走進其視野,重復叫患者的名字或拍其肩膀,以引起患者的注意,一次只有一個人對患者說話;對表達能力有缺陷的患者用簡單的“是”、“不是”,讓患者回答,說話時語速緩慢,并給予患者充分的時間回答問題,與患者約定手勢或用紙片寫下日常生活的某些需要,并主動詢問他是否需要哪一件東西,可利用收聽廣播、閱讀等方式訓練患者發音。
2.5 恢復期協助患者獨立處理日常活動
①鼓勵患者自行進食;②給予患者容易穿脫的衣服,并訓練其自行穿脫衣服;③讓患者自己做健身肢體的運動,并以健身肢體協助患者肢體做關節功能鍛煉;④協助患者維持身體平衡和進行行走訓練;⑤鼓勵患者自己完成每日個人清潔衛生;⑥進行排便排尿訓練;⑦鼓勵患者以語言表達個人的感受;⑧指導有偏癱的患者練習以轉頭掃描的方式來代償視野的缺失。
2.6 心理護理 向患者和家屬耐心說明需要配合事項,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個人生活照顧、家庭和社會活動,提高其生活的樂趣,分散他們對疾病的不良情緒和注意力,但應鼓勵患者既來之則安之,否則,急于求愈,則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7 保持大便通暢 排便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中風、腦栓塞,可多吃蔬菜,必要時可用藥物,如蕃瀉液葉、果導等。
患者出院前,除了訓練患者能生活自理外,如果患者因疾病無法自我照顧時,應指導其家屬如何使用鼻飼管,如何清潔患者身體,如何施行癱瘓肢體按摩和關節功能鍛煉等。
根據其危險因素和致病因素給相應宣傳,以防再發。①治療全身性疾病自我監測和控制血壓、血糖;②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藥物,應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并測定BT和CT等指標;③戒煙,避免長期大量飲酒或服用口服避孕藥;④每天有適度的規律體力活動,堅持癱瘓肢體的主、被動運動和語言訓練;⑤避免精神緊張的身體過度勞累,特別是患者高血壓或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⑥蛛網膜下腔出血病在痊愈后不宜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和劇烈的體育活動,女性患者1~2年內應避免妊娠。
通過對24例腦出血患者的階段性健康教育,使患者的并發癥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知曉率,從而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更有效地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10.3969/j.issn.1009-4393.2010.21.073
554300 貴州省銅仁市中醫院內2科 (金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