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戎
(寧波市明樓衛生服務中心,浙江寧波315040)
筆者采用自擬芎芷桃紅湯治療偏頭痛30例,療效明顯,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22~55歲,平均35.5歲,病程3個月~12年。因外感起病者9例,因內傷、思慮、情緒波動起病者13例,因與婦女月經有關者8例。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中偏頭風的診斷。所有病例都經腦電圖、經顱多普勒、頭部CT或頭部核磁共振以及五官科檢查,排除顱內器質性病變、感染以及五官科等疾病所致的頭痛。
采用自擬芎芷桃紅湯治療。藥物組成:川芎15 g,白芷12 g,桃仁12 g,紅花6 g,白芍15 g,全蝎6 g,延胡索15 g,石菖蒲12 g,甘草6 g。加減:并風寒者加羌活12 g,細辛6 g;兼風熱者加菊花12 g,山梔子9 g;兼風濕者加羌活12 g,藁本12 g;兼肝陽上亢者加天麻12 g,石決明30 g;兼痰濁者加半夏12 g,膽南星12 g;兼血虛者加當歸12 g,熟地黃15 g;氣虛者加黃芪30 g。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500 mL,分2次溫服。15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擬定。治愈:頭痛以及其它癥狀、體征消失,3個月內無復發;好轉:頭痛基本消失,3個月內有復發但病情輕微,發作周期延長,發作時間縮短;未愈:頭痛癥狀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30例中治愈18例,占60%;好轉10例,占33.33%;未愈2例,占6.67%;總有效率93.33%。
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的一種典型表現,以中青年女性多見,發病原因有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飲食因素,其它因素如:精神緊張、精神創傷、憂慮勞累、饑餓、失眠、外界環境以及氣候變化等[1-3]。其發病機理較為復雜,目前尚不能完全闡明,但與腦血管改變、腦血管擴張或口徑變小,或生化改變,血漿5-羥色胺含量短暫升高,血小板聚積,腦干神經元興奮以及遞質釋放增多,刺激血管內三叉神經末梢的傷害感受器等可能有關。目前,西藥治療偏頭痛只能暫時緩解癥狀,難以根治。根據其臨床表現當屬中醫“腦風”“頭痛”“頭風”“首風”等范疇。凡六淫邪氣外犯,上擾清竅,或內傷諸病導致氣血逆亂,皆能導致頭部經脈痹阻攣急,致氣血不暢,氣血不暢又使經脈攣急加重,互為因果,惡性循環,致偏頭痛反復發作。故治療上必須一方面祛風解痙,使經脈柔順調暢,另一方面應活血通絡,使氣血保持通暢,自擬芎芷桃紅湯立寓于此。方中,川芎為血中氣藥,上行頭目,下達血海,走而不守,行氣活血,為治療頭痛之要藥;桃仁、紅花活血祛瘀以疏通血脈;白芷、延胡索、全蝎搜風通絡、行氣止痛;白芍收斂解痙,柔順經脈;石菖蒲升清開竅;甘草輔助白芍柔筋緩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祛風解痙、行氣活血、通痹止痛之功。因方藥對癥,故療效明顯。
[1]王維治,羅祖明.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251.
[2]毛銳時.偏頭痛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分冊,2005,30(3):80-83.
[3]高山,倪俊.頭痛的診斷和治療[M].北京:科技出版社, 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