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禮濱
(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廣西 橫縣 530300)
美尼爾氏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多發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發性眩暈,伴耳鳴耳聾、聽力下降、惡心嘔吐、眼球震顫等,目前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尚無特殊療法,臨床易反復發作。筆者運用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美尼爾病4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人民醫院中醫院住院患者,診斷標準[1]:反復發作的旋轉性眩暈至少2次以上,每次發作持續數十分鐘至數小時,伴有耳鳴和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發作間歇期眩暈消失,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暈,如頸椎病、貧血、高血壓及腦血管病變等。
1.2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共60例,按2∶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20~64歲。對照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齡22~62歲。兩組年齡、性別、病情比較無顯著性(P>0.05),具可比性。
兩組病例均常規給予靜脈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山莨菪堿針0.5mg,口服地芬尼多片每次25mg,3次/d,氟桂利嗪膠囊每晚10mg,谷維素片每次20mg,3次/d。治療組同時給予天麻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支2mL,每支藥物含量0.2g),用2mL注射器吸取藥物,在局部皮膚常規消毒后,針尖對準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然后緩慢進針,并上下提插引出針感,回抽無回血,即將藥物緩慢注入,各穴1mL,痰濕中阻明顯者取足三里、豐隆穴,伴有脾胃虛弱或氣血虧虛者取足三里、三陰交。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治愈:患者旋轉性眩暈、耳鳴、頭部脹滿感、眼球震顫等臨床癥狀消失,站立行走自如,聽力檢查正常,隨診1年未見復發;有效:旋轉性眩暈、耳鳴、頭部脹滿感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眼球震顫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站立行走自如,檢查聽力正常或者提高,半年內未見復發;無效:癥狀無改善,體征及檢查無明顯改變,且1個月內復發。
3.2 治療結果 治療組治愈26例(65%),有效9(22.5%),無效5例(12.5%),總有效率為87.5%;對照組治愈12例(60%),有效4(20%),無效4例(20%),總有效率為80.0%。
美尼爾氏病,屬祖國醫學眩暈范疇,《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癥并治》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丹溪心法·頭眩》強調“無痰不作眩”,可見,脾失健運,痰濁中阻或風陽夾痰,上擾清空或肝腎陰虧、陽亢于上均可發為眩暈。治療上當予平肝潛陽或健脾化濕、化痰祛濕之法。天麻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天麻,既熄肝風又平肝陽,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有健脾化濕之效,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之絡穴,有清熱化痰、寧神安志之效,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有健脾和胃、補益肝腎之效。因此,使用天麻素注射液配合穴位注射治療美尼爾氏病則能共奏平肝潛陽、熄風止眩、健脾化濕祛痰之功,對眩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美尼爾病癥狀均有明顯療效。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971.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