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長春市中醫院,吉林長春130022)
肩關節周圍炎為中老年人常見病,因其肩關節活動受限,仿佛被凍結或凝固,故稱“凍結肩”“肩凝癥”。多由于肩關節周圍肌腱、肌肉、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或外傷,引起無菌性炎癥,導致關節內外粘連,從而影響肩關節的正常運動。筆者采用推拿配合理療治療30例,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均為長春市中醫院門診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40~65歲;病程1~6個月。
1.2 診斷標準 30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常見癥狀:肩關節向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梳頭、穿衣、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受影響,屈肘時不能摸到同側肩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全部病例均排除頸椎病肩部骨性病變及內臟疾病所致的肩關節病變。
2.1 推拿 (1)病人仰臥位,醫者站于患側用搖法或一指彈法施于患者肩前部及上臂內側到肘部橈骨,配合患肢外展,內收和旋轉被動活動。重點在肩前部的肩內俞外。(2)健側臥位,醫者一手托住患肢肘部作患肢前屈,上舉活動,另一手在肩外側和腋后部用搖法治療,配合按拿肩,肩貞、天宗、乘凡等穴。(3)肩上舉扳法:患者坐位,醫者半蹲于前側,將患手搭在醫者肩后,使其肩部擱在醫者上臂部,醫者兩手抱住患者的肩部,然后慢慢站起并同時伸展手臂將患肢抬起。(4)肩內收扳法:病人坐位,將手置于胸前,醫者緊靠背后穩住其全身,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肘部作內收扳動。(5)肩后伸扳法:病人坐位,手自然下垂,醫者站于患側,用一手扶住其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向后扳動,并作屈肘運動,屈肘時要使掌背沿脊住上移。(6)肩外展扳法:病人仰位,醫者一手按住患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肘部作外牽拉扳動,同時作旋內及旋外動作。(7)搖肩法:根據患者粘連輕重,由小到大用力以患者能忍受為度,盡可能增加患肩運動幅度,最后用搓法由肩到前臂反復搓動,結束治療。
2.2 理療 采用頻譜儀治療,在每次手法治療后,用頻普儀照射在肩關節痛病外區,距離30~50 cm,以患者舒適熱感為度,時間20 min。
2.3 療程 每日1次,12 d為1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的擬定。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功能活動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或大部分好轉;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本組30例中,治療1個療程治愈6例,顯效10例;2個療程治愈14例。總有效率為100%。
肩關節周圍炎的病機變化過程復雜,不同的患肩其病變的軟組織損傷及炎癥粘連程度不同,筆者在治療中針對粘連的軟組織韌帶采用推拿治療、散其粘連,促進肩部血液循環和炎癥及代謝產物的消散吸收,促進病變肌腱韌帶的修復,以達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恢復功能的目的。同時配合頻譜儀理療進一步改善肩部血液循環,加強局部營養,消除肩部無菌性炎癥,并止痛、增強肌力、恢復肩關節功能。兩法合用,相輔相成,療效滿意。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187.
[2]鄭賢柱.桂枝葛根湯加推拿法治療肩周炎100例[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4):564.
[3]陳改英.針灸配合TDP治療肩周炎67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