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蕓
剖宮產是為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搶救孕產婦和圍生兒生命的有效手段[1],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非醫學指證剖宮產呈加劇趨勢,反而增加了產婦的并發癥。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剖宮產資料,探討分析社會因素剖宮產(社會因素剖宮產是指沒有醫學指征的剖宮產或尚不足以構成指征的單一因素實施的剖宮產)原因及預防對策。
1.1 資料來源 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孕產婦3640例,年齡17~38歲,中位年齡26.7歲,初產婦2660例,經產婦980例;孕34+3~41+6周,平均38.4周。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孕婦的臨床資料,按照剖宮產指征標準,對無明確剖宮產指征,僅因社會性因素(如患方要求、醫患關系等)行剖宮產者進行觀察,同一病例可有幾個指征,僅統計主要指征。
3640例孕產婦剖宮產1340例(36.8%),社會因素剖宮產為380例,占同期剖宮產率的28.4%(380/1340),其原因為:高齡產婦92例、精神心理因素88例;妊娠分娩知識缺乏76例、封建思想嚴重44例、珍貴兒及巨大兒35例;醫生掌握宮產指征不嚴或回避醫療糾紛等45例。
近年來由于醫學技術的進步及醫療行為中諸多因素的介入,剖宮產率逐年上升,目前多數大、中醫院報道剖宮產率在40%~60%,有的甚至達70%~80%[2]。我院雖屬于基層醫院,但剖宮產率也達36.8%,明顯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5%[3]。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會因素比較明顯,占28.6%。有以下幾點原因:(1)高齡產婦。由于生育觀念的改變、不少婦女晚婚、晚育,高齡初產增多,這些產婦大多嬌氣、怕痛,對自然分娩心理承受力弱;同時近年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改變,二胎指標增加,高齡經產婦也增加,疤痕子宮的孕婦也相應增加,要求剖宮產。(2)精神心理因素。部分孕婦由于多種因素常常焦慮不安、恐懼,住院后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容易產生孤獨、無助的心理,表現出對自然分娩恐懼;同時醫務人員提供的產時支持不夠也是恐懼自然分娩的原因。(3)對正常妊娠及分娩知識相對掌握較少,不明確手術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并發癥和后遺癥;擔心產后身材變形,陰道松弛,影響性生活;認為剖宮產胎兒健康聰明、孕婦不經歷產程的痛苦。(4)受封建意識影響,越多的人為子女出生選擇時辰;(5)通過各種助孕治療技術妊娠者或其他原因致孕婦及家屬自覺胎兒珍貴,不愿承擔經陰道分娩帶來的風險;孕婦營養、休息條件較好,造成巨大兒增多,拒絕經陰道分娩;(6)產科是高風險科室,常有糾紛發生。醫療糾紛的頻繁發生,部分醫生為了減少分娩過程中的危險因素,擴大剖宮產的適應證,往往會不由自主地誘導產婦選擇剖宮產,使得剖宮產率增高。
剖宮產在處理高危妊娠中可降低母嬰死亡率,但剖宮產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產婦所要承受的麻醉意外、大出血、感染、損傷、羊水栓塞等風險大大增加,而產后5年內的并發癥,如子宮周圍組織粘連等發生率遠高于陰道自然分娩者[5]。因此,醫務人員做好產前宣教工作,使孕婦及家屬了解分娩是人類繁衍后代的一個自然過程,剖宮產不是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提供心理支持,醫務人員應改進產時工作,增加對產婦的身心整體支持,并積極開展多種產時服務模式,減輕分娩痛苦,幫助孕婦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產科醫務人員的陰道助產及接產技術,減少產程干預,及時發現、處理異常產程,提高陰道分娩率,提高產科醫生的責任心,嚴格控制剖宮產的適應證,合理應用試產。呼吁社會支持,孕婦和家屬理解,醫患之間相互信任和溝通,公正客觀地對待醫務人員,創造安全和諧的醫療環境和秩序,有助于其以科學的態度選擇分娩方式[6]。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3-992.
[2]蔣小亞,陳曉云.10年剖宮產率及指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4,19(2):545.
[3]吳玉華,陳秀平.1623例剖宮產指征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l9(11):69.
[4]張霞,王俊霞.社會性因素剖宮產術121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0):2885.
[5]張軍蓮,王偉.我院5年剖宮產率及社會相關因素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l5(9):52-54.
[6]徐華瑞,桑秀麗.我院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