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東
眼球穿通傷是指眼球被銳器刺破或異物碎片擊傷,常見刀、剪、鐵屑、樹枝及爆炸物所造成球內組織損傷,眼內容物脫出或異物崩入眼內,引起異物的化學性反應,眼內細菌感染,嚴重破壞眼內組織,導致視功能嚴重受損[1]。因此,做好護理工作是挽救患者視力的前提,也是降低傷殘致盲率的保障和確保治療效果的基礎,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9例,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齡5~68歲,其中金屬致傷18例(角膜穿孔3例,鞏膜穿孔6例),非金屬致傷19例(角、鞏膜穿通傷4例),球內異物6例(非金屬致傷2例,金屬致傷4例),均為單眼致傷,施行手術25例,未手術4例,入院后立即止血,止痛,清創縫合傷口,預防感染,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①狀態準備:手術前保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劑。②呼吸道準備;囑患者禁煙,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引起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以免誘發咳嗽、打噴嚏,導致眼內壓升高,眼球內容物脫出而影響手術。并向患者說明術中避免咳嗽,打噴嚏,訓練患者咳嗽方法,張口呼吸或用舌尖頂住上腭做吞咽動作,以免傷口裂開。③眼部準備:按內眼手術護理常規,如同時有眼內容物脫出,在作術前準備時,操作要輕,不宜沖洗眼部,以防發生感染擴散。④輔助檢查:行X線、CT、眼部超聲波及MRI檢查。
1.2.2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突然的意外常給患者帶來極大的打擊,護士應主動熱情做好解釋工作,解除精神負擔,消除悲觀、焦慮及手術顧慮,使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取得合作,積極配合治療。②眼部護理:包扎雙眼,減少因健眼眼球的活動而帶動受傷眼的轉動,避免傷眼因震動、摩擦和擠壓而加重傷口出血和眼內容物繼續流出等不良后果。囑患者安靜平臥,避免躁動啼哭,盡量避免低頭動作,勿用手壓迫眼球,防止眼內容物脫出加重病情。如有眼內容物脫出時,不要強行將其塞入眼內,避免引起眼內感染。出現前房出血時,取半坐臥位休息,有利于前房內血液的吸收。③感染預防:常規應用抗破傷風治療,因為眼球穿通傷后傷口深而小,與外界不相通,容易形成無氧的環境有利于厭氧菌的生長繁殖而引起厭氧菌感染,甚至引起破傷風。預防感染,滴抗生素眼藥水,切忌對傷眼隨便進行擦拭或清洗。④飲食指導:鼓勵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含粗纖維多的食物,注意飲食結構合理葷素搭配,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和組織的修復力。
1.2.3 術后護理 ①術后活動:術后24小時絕對臥床休息,頭部少活動,避免引起眼內傷口出血,流入前房導致眼內壓升高,損害眼球組織從而影響手術后視力恢復。術后第2天可根據病情進行床上活動或下床活動[2]。②病情觀察: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眼部敷料有無滲血,是否干燥清潔,及時更換敷料,以防發生感染。③營養指導:囑患者心情放松,以免過度緊張或用力而影響傷口,加強巡視,協助大小便,保持大便通暢,飲食宜進清淡、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蔬菜、雞蛋、豬肝、豆制品等食物以增強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禁食刺激性和難以咀嚼的食物,以免引起傷口裂開,發生出血。
1.2.4 常見并發癥護理 ①高眼壓:術后注意有無眼痛,一般傷口疼痛給予止痛藥即可,如患者反映頭痛,術眼劇烈疼痛,應及時報告醫生,檢查若有高眼壓,應及時處理,給予20%甘露醇250ml靜滴,降低眼壓。②眼內炎:防止術后感染,結膜下注射消炎抗菌藥物,全身用皮質激素,維生素藥物及消炎抗菌藥。在應用大劑量激素的同時,應注意胃腸反應,定期檢查大便隱血及時發現應激性消化道潰瘍發生。感染眼內炎者,可行玻璃體內注射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也可行玻璃體切割,如感染不能控制,眼球萎縮和無視力者,為保護健眼,必要時摘除受傷眼。③眼內出血:囑患者半臥位,少活動,多休息,給予止血療法,防止角膜血染和瞳孔區機化膜形成。④其它并發癥:外傷性白內障、虹膜睫狀體炎、繼發性青光眼、交感性眼炎等,在此不做詳述。
1.2.5 出院指導 術后3個月內勿做劇烈活動,盡量避免低頭,減少閱讀工作,堅持生活規律,保持大便通暢。遇異常情況,如患眼疼痛或視力下降,健眼畏光流淚或結膜充血等應及時復查,及時發現,早日治療。另外注意健眼的視力變化。如果出現健眼視力不明原因的下降,充血疼痛,說明發生了交感性眼炎,應及時就診處理,以挽救健眼的視力。有外傷性白內障,急診手術時未予抽吸者,宜在3~6個月內行白內障摘除術。
所有患者經處理后復查,18例治愈出院,視力恢復正常。11例病情好轉,但視力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無感光2例(3眼),光感-眼前手動4例(5眼);眼前指數:小于0.1者1例(1眼),0.1~0.3者4例(6眼),大于0.3者5例(5眼)。無一例發生嚴重并發癥。
眼外傷的發生對患者的損害是很嚴重的,但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減小意外的發生,因此有必要進行健康意識的宣傳教育,如教導幼兒不要玩耍帶子彈的玩具槍,有爆炸性的玩具,鞭炮,尖利的竹簽等。此外還有必要改善勞動條件,如農村收割,打鐵,施肥,電焊時,為防止異物濺入眼內,可佩帶變色眼鏡或防護眼罩等。
眼球穿通傷后必須及時處理,盡快診治,以保存眼球的完整性,恢復視功能,減輕或消除后遺癥,改善預后[3]。護理工作中,要仔細觀察患者病情,但也要防止大驚小怪。一般來說,術后傷口疼痛屬正常現象,服用止痛劑可以緩解。但如果術后2~3d后又出現劇烈的眼部疼痛,則可能是由于眼壓高,眼內傷口出血,眼內感染等引起,應立即按相關措施處理。患者由于發病的突然性,容易出現心理落差,短時間內不能適應。因此針對患者的焦急,煩躁,悲觀等心理,及時的心理護理也十分重要,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用積極的態度和語言鼓勵患者,幫患者樹立信心,使患者更主動的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保證治療效果。
在對本組29例患者的護理中,我們除了給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外,還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并發癥護理,從多方面對患者展開全面護理,最大程度的保證療效。從臨床統計數據來看,18例患者痊愈,其他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緩解,術后統計顯示,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達到96.6%(28/29)。因此我們認為,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指導,營養護理等在內的多方面護理能在保證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全面性,對提高患者舒適度,保證療效,提高療效有明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
[1]廖樹森,廖志敏.五官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5-91.
[2]傅虹,傅瑩.眼外傷無光感急診手術的護理干預[J].臨床報道,2007,12(10):779.
[3]鄭朝艷.兒童眼球穿通傷239例圍手術期及并發癥護理探討[J].中國民康醫學,2007,1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