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士云 白 莉
長三角城市群休閑體育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
◎ 曹士云 白 莉
借鑒歐美休閑體育和產業集群的理論和方法,結合長三角"區域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在區域經濟背景下有效配置各種要素資源的基礎上,尋求和培育休閑體育產業新的發展契機和路徑,優化休閑體育產業的結構與格局,加速提升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奠定基礎.
長三角 休閑體育 產業集群 區域經濟
2010年5月,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指出將長三角地區定位為中國城市國際化發展的先導區、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①.長三角城市群作為中國經濟的"先行軍",對于整個國家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長三角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向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之路,展示了長三角新的發展格局和發展特點,以求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由于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以消費為坐標調整生產,通過消費需要來引導和決定市場走向、產品產業結構的調整,成為長三角加速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出發點.
休閑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資料顯示,人均GDP為1000美元時就會產生休閑需求②.2009年中國人均GDP為3687美元,長三角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消費水平顯著提高,消費需求的提升和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態勢,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2009年長三角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291億元,占全國的16.2%.三次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73萬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達到45.8%③.同時,全年115天的休息日進一步刺激了休閑消費,這意味著長三角休閑經濟進入"井噴發展"階段.長三角居民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發生很大變化,休閑體育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給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商機.
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長三角企業競爭力持續提升,經濟總量快速增長,體育休閑產業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經濟增長的主動力.既為休閑體育產業集群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也為加快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休閑體育產業成為長三角各級政府大力推進、各路資本最熱衷的新興產業之一.休閑體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態勢,促進生產地域專門化和企業的專門化生產,企業和產業的自生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和產業發展對政府等外界力量的依賴逐步減少,促進了休閑體育產業生產效率和休閑體育經濟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1.梯度發展的多層次城鎮體系為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長三角城市群的基本結構是以滬為主、寧杭為輔,連接滬寧杭三大城市為主體結構或核心區,北有江蘇沿江8市構成的經濟圈, 南邊以浙江環杭州灣7市環繞的經濟帶, 從而形成"15+1"的城市群.雖然長三角面積僅占全國的1.1%,人口規模只有全國的6.3%,卻創造出了近24%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我國傳統的經濟發達區域.
長三角明顯的區位優勢,良好的經濟基礎,梯度發展的多層次城鎮體系.城鄉功能性分工替代了原有的產業分工,形成新的城"鄉"關系.農村都市化進程加快,形成全地域密集推進的城市化格局.空間密度加速提高,局部分散化長期存在.城市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腦",農村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身體"④.為長三角城市群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也為加快長三角城市群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如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就是一項集休閑、旅游、娛樂、會議、展覽、大型體育活動為一體的國際盛會."世界休閑博覽會"期間有102.55萬人次入境游客,1938萬人次國內游客,137.38億元貿易成交額, 10.17億美元引進外資,108.34億元引進內資⑤.雖然杭州休閑經濟起步只有五六年時間,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杭州的休閑產業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已形成了休閑度假、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休閑餐飲和都市購物等五大休閑場所.
2.長三角城市群的崛起為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商機和市場空間.近年來,長三角高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導致人口聚集,帶來房地產和商業地產投資的機會;人員和貨物的流動,帶來物流、人流和現金流;信息需求增加,帶來現代信息服務業的崛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帶動金融服務業的崛起;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帶來商業零售、休閑娛樂等產業的崛起.
美國著名休閑研究學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認為,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下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休閑人居就是要在一定的物質環境中,營造一種身心得以解放的人居空間.⑥相對而言,長三角居民體育消費能力較強,體育資源相對集中,人們在擺脫生活和工作壓力后,追求高質量的休閑生活.包括運動健身、文化娛樂、登山、旅游、自駕游等.因此,休閑體育應運而生,也給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商機.以體育旅游業、體育娛樂業、體育服務業、體育文化產業、體育康復等而形成的體育經濟形態和體育產業系統以及由此連帶的休閑體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休閑體育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擁有一定的空閑時間,人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從而刺激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和擴張,導致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節奏變得更快,加上節假日增多和相關法規的制定,使每個城市居民都擁有了休閑的可能性."城市規劃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人們的休閑利用進行規劃也將逐漸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⑥長三角城市群擁有理想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與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歷史資源與深厚的休閑文化底蘊,休閑設施的逐步完善與已經頗具規模的消費場所,這一切為長三角發展休閑體育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3."花錢買健康"和"全民健身"成為休閑體育消費的新熱點.當今社會,身心健康成為"人的能力"和"人力資源"主要結構要素之一.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投資,更加注重調身調心,體育休閑成為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熱點.由于經濟收入、消費理念、健康意識、體育意識的提高,體育消費在城市居民的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花錢買健康"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同.長三角城鎮居民對醫療、衛生、文化、教育、體育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上升,并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廣大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為體育消費的不斷增長提供了原動力,城鎮居民直接參與體育消費比率已達60~65%.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的行為和結構還與居民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基本呈正相關的關系,高收入和本科學歷的體育消費水平呈現較高態勢.按照經濟學一般理論,消費是收入的函數.但是任何消費函數是以一定的消費者行為方式為基礎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過程中,不同的社會群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體育消費行為方式.隨著基尼系數的加大,城市不同社會群體或不同階層的體育消費行為的差異將會更大,既符合當代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現代生活方式發展變化規律,也為擴大體育消費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可能.為了滿足不同群體和消費層次對休閑體育的新需求與產品質量新要求,導致休閑體育產品趨于商業業態經營群出現,促進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的生產率、成本效率、能源效率及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1.產業基礎較差,應優化和調整產業的結構與規模.產業結構現狀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及產業結構條件下,經濟增長點的選擇具有明顯的差異.歐美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 ~4%.美國休閑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 %,其中以休閑體育為內容的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⑥資料顯示我國的體育產業僅占GDP的0.7%,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也僅占GDP比重的1~2%.也就是說,我國體育產業尚屬初級階段,但發展潛力巨大.
由于長三角滬寧、滬杭城市發展軸沿線經濟相對密集,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明顯,城市發展和產業空間有限.加之長三角城市群尚未走出"各自為政"的狀況,休閑體育產業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特別是優惠政策)支持,導致難以實現"一體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運作模式.應把握我國經濟體制處于轉軌與增長方式轉變的時期,抓住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利時機,優化長三角產業結構和布局.以高新技術為導向,特色優勢產業為支柱,進一步完善長三角城市群休閑體育產業的規模和結構,逐漸彌合區域內"經濟鴻溝"和"層次錯位",努力構建分工合理、功能完備的長三角城市群休閑體育產業體系和基地.
2.產業整體規模偏小,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走產業化道路.從產業化形成與發展的角度來分析,休閑體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涉及觀念、體制、政策、機制、運作、評價等諸多層面.應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挖掘、整理、推廣成功經驗,積極推進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是加速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積極引導體育消費,培育體育市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引導群眾進行健康文明的體育消費.為群眾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健身服務,開發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培育體育人才、信息、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⑧.走產業化道路、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市場體系,也是促進體育與經濟社會融合,提高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方略.
如浙江是全國民營經濟最具發展活力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六市,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經濟參與休閑體育事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興辦各類休閑健身俱樂部,以滿足不同消費水平群體對休閑體育的需求.并根據當地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大力開拓老年休閑體育市場和服務網絡,以村一級為單位創造運行活動設施比較齊全的綜合性的老年人休閑體育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養老和活動的場地.既培育和發展了休閑體育市場,并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群眾互助和產業化經營相結合的老年休閑體育服務機制,為民營經濟在休閑體育市場經濟運作過程中營造較好的基礎條件和發展氛圍,體育產業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
3.產業鏈尚未形成,商業化運作水平不高,應健全休閑體育市場體系.現階段長三角城市群休閑體育產業基礎較差,整體規模偏小,休閑體育產業鏈尚未形成、商業化運作水平不高,難以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運作模式.不少城鎮在"休閑與休閑產業"發展方面眼光短淺,急功近利.一些城鎮盲目出現所謂的"十里度假村"、"遍地農家樂",致使"休閑產業"跌入低層次的"鄉村化",既影響了休閑產業的健康發展,又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規范體育市場秩序,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才能強化不同群體需求的休閑體育產業鏈,才能滿足廣大群眾參與休閑體育需求,是提高休閑體育商業化運作水平的主要舉措之一.
近年來,長三角如火如荼的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和運作,是市民生活水平到達一定階段時參與休閑體育消費主要途徑之一.實踐證明體育旅游是吸引不同群體參與休閑體育的一個好的"品牌",人們在游覽自然風光的行程中,自然而然地參與了健身鍛煉,以改善生理生化功能,調節情緒愉悅身心,獲得和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既滿足大眾參與休閑體育的身心健康需求,也促進休閑體育產業鏈的形成和運作水平的提高.
同時,長三角人口年齡結構已進入"老齡化",加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趨于弱化,以家庭為基礎的供養體系正轉向以社會供養為基礎的供養體系.應根據不同老年消費者的需要,優先發展適合老年人消費水平和健康生活需求的"娛樂型"、"康復型"的休閑體育產業及高質量的休閑體育有償服務,主動適應和諧健康老齡化社會的需求,拓展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和休閑體育的市場體系.
4.產業經濟秩序和立法建設滯后,應走經濟與生態"雙贏之路".由于全球城市化發展趨勢,對人們的休閑利用進行規劃逐漸成為關鍵問題.長三角城市群的休閑體育產業是在相對發達的經濟社會背景下形成和發展,具有許多領先性的發展特征和借鑒之處.但長三角城市群分屬蘇浙滬二省一市全境,尚未走出"各自為政"的狀況,相互之間的合作與沖突時有發生.如:近幾年休閑體育產業成為投資的熱點,由于各城市政府的宏觀調控不夠.許多投資者市場管理水平不高和對市場的把握不準,在缺乏社會調查的情況下盲目上馬,結果造成項目結構失衡,有些項目供大于求,各城市之間休閑體育產業結構雷同,導致行業內部惡意競爭,經濟效益低下,資源浪費,直接影響到區域市場準入的一體化和資源配置的區域化.特別是休閑體育產業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引資焦慮癥"和"項目饑渴病",直接影響到了"十二五"期間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
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率先實現"一體化"發展具有全局性意義,有利于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更好地支持中西部地區,促進全國區域共同發展;有利于發揮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極和發動機的作用,帶動長江流域和沿海地區發展;有利于提升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⑨.
理想的"一體化"城市群發展模式,應以中心城市的科技、資本和產業的優勢,在區域經濟結構中起先導與創新作用,通過合理的布局與發展,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給周圍地區帶來發展的機遇與提供良好的服務.目前,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距離這種和諧發展的理想模式還有一定的距離.2010年"世博會"是長三角崛起的重大歷史機遇,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應把握千載難逢的"世博會"機遇,更好地發揮其"引擎"作用,在市場配置各種要素資源的基礎上,尤其要通過對經濟秩序的有效管理和立法建設,為城市的生存和發展,為城市內部各利益主體的公平競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探索和推動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運作模式,從而為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城市群休閑體育產業的分工與融合發展,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和城鄉結構,走經濟與生態雙贏之路.
5.產業新格局尚未形成,應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和產業集群政策.相對于"火熱"的市場需求,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還處于起始階段,休閑體育產業新格局尚未形成,需要加強和完善更多的對話與交流渠道,才能確立互利雙贏、和諧發展的區域結構關系,有利于休閑體育產業集群融入到整個長三角區域經濟之中.
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使長三角等在發展區域經濟方面先行一步的地區,被賦予了更加明確、更加宏大的內涵.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長三角正在履行新的歷史使命.一個尊重市場規律且具有較強預見的政府,對于促進產業集群競爭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產業集群的政策目標應遵循產業集群形成、演進、升級的規律,完善休閑體育產業政策,理順休閑體育產業活動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解決制約體育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應根據區域發展特點、區位優勢、產業布局要求和產業結構規律,制定產業集群的戰略規劃.合理地進行市場規劃,強化體育市場的管理,構建和實施保障長三角城鎮居民體育消費可持續性發展的對策和舉措,提高服務的質量,規范合理的價格標準,保護消費者的權利,主動滿足不同層次居民的休閑體育的需求.促進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在理性的道路上和諧發展,持續發展.
休閑與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生命的質量、生活質量緊密相連.休閑體育的出現和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符合人類崇尚自然、返璞歸真,關注生命、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是人類在一定物質生活條件滿足之后,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質量的必然趨勢.
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下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休閑人居就是要在一定的物質環境中,營造一種身心得以解放的人居空間.⑥長三角城市群作為一個特定地區范圍內的城市空間集合體,是一個內在聯系緊密的系統,其外部空間結構表現為一定的軸線、圈層和網絡特征,充分反映了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統的整體結構.長三角城市群之間的經濟等級狀況、經濟聯系強弱和城市國際化水平,為長三角休閑體育產業趨向集群發展奠定基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行的休閑體育產業,除了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外,還必須要考慮區域經濟社會的狀況和發展規律,力求互利雙贏、和諧發展的城市結構關系.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加速休閑體育產業集群與區域品牌融合發展,帶動產業集群優化升級,以充分發揮區域品牌與區域資源的系統性優化配置作用,提高休閑體育產業集群的品牌意識和經營水平,提高區域社會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對于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注釋:
①徐壽松,郭奔勝,陳剛.長三角調整成效初現:增長動力由外轉內,效益明顯好轉[EB/OL]. http://news.163.com/10/0219/19/5VTJUS9O000120GU.html.
②張景勇,陳芳,王立彬.黃金周開發休閑成"淘金定律"[EB/OL].http://news.stockstar.com.
③江國成.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EB/OL]. http://www.gov.cn/ jrzg/2010-05/24/content_1612726.htm.
④胡曉立.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理論研討會綜述[J].浙江社會科學,2008,1.
⑤翁若川.世界休閑組織授予杭州"東方休閑之都"稱號[N].杭州日報,2006-10-23.
⑥(美)杰弗瑞.戈比著,張春波譯.21世紀的休閑與休閑服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⑦田雨普.長江三角洲示范型社會體育的觀察與思考[J].體育科學,2004,4.
⑧羅建英.論區域體育產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及特征[J].浙江體育科學,2007,29.
⑨徐益平.2007年長三角一體化加速[N].東方早報,2007-09-13.
⑩(美)雅各布斯著,項婷婷譯.城市經濟[M].中信出版社,2007.
A Study on Coordinating Urban Agglomeration's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ao Shiyun, Bai Li
Learning from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leisure sports and industry cluster in Europe and America, this paper seek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paths for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gional planning of Yangtze River Delta. Based on the effectiv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and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leisure sports industr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oordinating sports industry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leisure sports; industrial clusters; regional economy
G80-0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9BTY017)階段成果.
曹士云,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休閑體育產業研究.白莉,杭州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休閑體育學.
(責任編輯:盧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