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細波 楊再高
廣州建設智慧城市前瞻
◎ 巫細波 楊再高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廣州在金融危機后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優化升級等一系列緊迫問題,而智慧城市理念為廣州未來發展提供一種全新選擇.本文簡要討論智慧城市來由、內涵、重點發展方向、廣州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廣州應以前瞻性眼光策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把握城市新一輪發展契機.
智慧城市 物聯網 城市發展
當今世界剛經歷過一場罕見的金融危機,而歷史經驗表明: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提供新的增長引擎,使經濟重新恢復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并走向繁榮.在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各國正在進行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各國的大城市都在這場競爭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廣州應以全球視野策應科技和城市發展新趨勢,通過建設智慧城市促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引領中國城市新一輪發展潮流.
1.來由
歷史經驗表明,全球性經濟危機往往能夠催生重大的科技創新并激發新的技術革命,如1857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以電氣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引發了電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術突破為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1987年的經濟危機則引發了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革命.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同樣將引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以物聯網興起為標志的新一輪技術革命,這一輪技術革命也稱為"智慧地球"行動.2008年在一年一度的IBM論壇活動中,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新理念,并作為一個智能項目已被世界各國當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振興經濟的重點領域.城市作為地球未來發展的重點,智慧地球的實現離不開智慧城市的支撐.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不僅可以提供未來城市發展模式,而且可以帶動新興產業--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因此很快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風暴,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將發展"智慧城市"作為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就業、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戰略.
2.內涵
智慧城市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企業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作出快速、智能的響應,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為居民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更透徹的感知,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分別對應著智慧城市物理系統的三層結構(見圖1),其中更透徹的感知是指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或流程快速獲取城市任何信息并進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應對措施和進行長期規劃;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指通過各種形式的高速高帶寬通信網絡工具,將個人電子設備、組織和政府信息系統中收集和儲存的分散信息及數據進行連接、交互和多方共享,從而對環境和業務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從全局角度分析形勢并實時解決問題,使得工作和任務可以通過多方協作完成,改變整個城市運作方式;更深入的智能化指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獲取更加新穎、系統且全面的洞察來解決特定問題以更好地支持城市發展決策和行動.簡單來說,"智慧城市=物聯網+互聯網".

圖1 智慧城市三層結構示意圖
從技術角度看,建設"智慧城市"離不開物聯網、互聯網、無線網絡、云計算、衛星定位等關鍵技術的支撐,物聯網是其中最為重要技術.物聯網是指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簡稱RFID)等信息傳感設備收集,借助互聯網、無線網絡或光纖傳送至信息處理中心,對海量信息經過綜合分析,對城市運作實現智能化調控和管理,全面提高城市運行效率.物聯網創新了人與物品、物品之間的聯系方式,使其彼此能夠進行"交流",整個城市呈現智能特性.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設將為新一輪經濟發展開辟廣闊前景,不少先進城市已將"智慧城市"定為未來的主要戰略,目的是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在新一輪發展中繼續強化技術優勢及形成區域新興產業的增長極.
"智慧城市"的巨大發展前景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一是城市管理,通過智慧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的綜合管理效率;二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智慧城市"的物聯網、互聯網、無線網絡、衛星定位、云計算、軟件設計等技術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特別是物聯網產業;三是引發科技創新潮流;四是提升居民的生活.
1.全面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以"智能+互聯+協同"為特征的"智慧城市"概念,是在已有"數字城市"建設豐富實踐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先進信息技術應用與全新城市運營理念的融合,以更快、更好地實現城市政府從管理到服務,從治理到運營,從零碎分割的局部應用到協同一體的平臺服務的三大跨越."智慧城市"通過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有效的交換共享、更協作的關聯應用,實現現代城市運作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綠色的和諧目標."智慧城市"在建設思路上,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與協調作用,以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讓信息成為運營城市的新資源,為城市的未來戰略投資實現信息技術與城市運作的有機融合,為城市培育新的服務業增長點,最終幫助城市管理、城市服務、城市運營中各參與主體實現多贏.
2.催生大規模新興產業
"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物聯網的支持,而物聯網涉及的技術是一個大集成,將帶動大規模產業鏈的形成,包括物聯網設備與終端制造業、物聯網網絡服務業、物聯網基礎設施服務業、物聯網基礎支撐產業、物聯網軟件開發與應用集成服務業和物聯網應用服務業.據美國獨立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預測,物聯網所帶來的產業價值要比互聯網大30倍,將形成下一個超10000億元規模的高科技市場.值得一提的是,物聯網的終端是數以萬億計的設備或物品,由此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無限的發展空間.云技術作為體現"智慧城市"智能特性的主要技術之一,市場潛力非常巨大.隨著"智慧城市"建設進程的推進,云技術也將帶動軟件設計、數據倉庫和虛擬計算服務租賃等一系列相關業務發展.
3.引發新一輪科技創新
"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支撐,每種技術又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涉及眾多學科和領域.從圖2中可以看出物聯網涉及的技術非常多:感知層包括RFID信息編碼標準、數據采集、傳感器中間件、中高速短距離信息傳遞等關鍵技術;網絡層涉及互聯網、無線網絡、專線網絡等在內的各種網絡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是重中之重;應用層涉及的技術非常廣泛,跟不同行業與應用結合需要不同的技術,數量非常龐大."智慧城市"建設有利于人才要素、技術要素、資金要素往這些新興產業集聚,從而推動新一輪科技創新浪潮.
4.有利于節能減排與綠色增長
得益于"智慧城市"更精細、更智能、更實時動態的運作方式,城市各個系統以及系統之間能夠高效地協調運作,有利于節能減排,從而實現綠色增長.智能交通體系通過實時獲取道路運行狀態,綜合分析、調度,有效避免如今常見的交通堵塞,使道路運行效率最大化.制造業中通過使用RFID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流水線的效率.智能電網能夠促使居民以更加合理、精細的方式使用緊張的電力資源.智能物流能夠有效地提高貨物的檢查、通關、裝卸和調度效率.

圖2 物聯網產業體系示意圖
5.營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建設將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改變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聯系方式,也必將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娛樂、工作、社交等幾乎一切行為方式.通過智慧醫療系統使得居民身心健康得到及時有效護理,同時有效破解當前醫療資源有限、分配不平衡的難題;通過智能交通使得出行更為順暢,高效率運用城市道路資源;通過智慧食品供應鏈使得居民能夠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智能家居給居民營造一個安全、智能、舒心愜意的家庭環境;"智慧城市"平安應急體系可以有效監控城市治安狀況,從而及時有效處理城市犯罪和突發事件,營造平安城市環境. "智慧城市"通過一系列智慧工程,構建和諧穩定、經濟良性發展,安全、環保、宜居的城市,營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嶄新而且浩大的工程,離不開必要條件的支撐:強大的經濟實力、較為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相關產業的發展等.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具備了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
1.綜合經濟實力日益壯大
近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廣州在經濟發展中積極尋求對策措施,緊緊圍繞"三促進一保持"中心任務,大力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轉型、穩民生的宏觀調控政策,在政策有力扶持、內需有效提升、信心顯著增強等綜合因素帶動下,廣州率先從金融危機中突圍,2009年的地區生產總值達9112.8億元,向萬億大關發起有力沖擊,多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廣州形成了以汽車制造、電子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 2009年三大支柱產業對廣州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76.12%,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1.94%;現代服務業穩步增長,2009年廣州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545.5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為60.9%,在全國大城市中僅次于北京,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70.1%;以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導的現代產業園區規模不斷發展.廣州不斷發展壯大的綜合經濟實力為廣州智慧城市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和廣闊市場.
2.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加強
2010年2月在國家城鄉建設部編制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廣州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一起,被確定為國家五大中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為了加快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廣州已出臺《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實施細則》,明確要求廣州要率先建立現代產業、自主創新體系、綠色發展體系、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高水平高品質的社會發展體系等10大體系,并通過國家商貿會展中心、航運中心、知識創新中心、金融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及亞太地區總部經濟集聚區、創意之都、國家級產業園區、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一流大型企業、五大現代化城市功能區、中新知識城,規劃建設南沙新區,推進廣佛同城化建設、城市改造與環境綜合整治、亞太航空樞紐、綜合性主樞紐港、軌道交通樞紐、高快速公路網絡、國際樞紐型信息港、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等20項戰略工程,這一系列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有力措施為廣州建設智慧城市,發展物聯網產業和普及物聯網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
3.區位優越和綜合交通樞紐優勢
廣州地處珠江入海口,瀕臨南海,地處珠江三角洲中北部,毗鄰港澳,屬海灣河口地區,是中國"南大門",具有良好區位條件.同時,廣州是南中國的綜合交通中心,擁有國際一流的綜合海港、空港和陸路樞紐.白云國際機場是我國三大樞紐機場及亞洲一流機場,2009年旅客吞吐量3705萬人次,機場貨郵吞吐量122萬噸;廣州港是世界第五大港口,南沙港區是深水大港,黃埔港區是華南及珠江最大的內河港,廣州港2009年集裝箱113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3.64億噸.廣州是華南地區的鐵路和高速公路樞紐,鐵路、公路網密集并聚匯于廣州.此外,近年來廣州地區的城市軌跡交通發展迅速,目前已有8條地鐵線路處于運營狀態,通車總里程接近240公里,未來幾年廣州將建設連接周邊珠三角地區的地鐵網絡.廣州優越的區位條件和不斷完善建設的空港、海港、鐵路、地鐵、高速公路,為廣州建設智慧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環境.
4.比較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
廣州是華南地區的信息中心,擁有較為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是我國長途電信業務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國互聯網三個核心節點和國際出口之一,更是國家互聯網三大交換中心之一.目前廣州市已經建成了高帶寬、覆蓋全市、安全可靠、技術先進和服務種類齊全的優質寬帶信息網絡,基本實現了光纖鋪設到小區及部分商廈,并建立了寬帶數據、交互式視頻等業務平臺.廣州光纖總長度為907萬千芯公里,城域網出口帶寬為140太位/秒(TB/ S),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超過270吉位/秒(GB/S),占全國出口帶寬40%.無線移動寬帶網絡覆蓋范圍迅速擴大,建成無線移動寬帶網絡接入點8050多個.廣州互聯網用戶達687.82萬戶(含手機接入方式),光纖網絡進入全市95%以上樓宇、近3萬戶家庭,寬帶網絡接入超過180萬戶家庭.城鎮居民家庭電腦擁有率高達99臺/百戶,家庭上網率達68.5%,寬帶上網比例高達91.6%.現代信息基礎設施迅速向農村地區延伸,光纖網絡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和97%自然村,96%的村委會配備有電腦,農村居民家庭電腦擁有率為45臺/百戶.有線電視網雙向改造加快推進,完成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超過110萬用戶.廣州較為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是廣州建設智慧城市,普及物聯網應用的有力保障.
5.物聯網相關產業不斷發展
2009年廣州電子制造業完成產值1334.06億元,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0.67%,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1150億元,占廣東省40%以上,互聯網產業收入超過70億元,約占全國10%.與物聯網產業相關的傳感器企業、RFID芯片企業、RFID讀卡器企業、衛星定位導航企業等在廣州都已經頗具規模,有投資2億在中國廣州建立新的標簽制造廠的芬歐藍泰,投入近百億元建設"數字廣州"的中國電信廣州分公司,投資66億元建設南方基地的中國移動,在物流領域完成2008中國RFID行業年度十大最有影響力應用的廣州邁千創新科技,率先在國內成功實施母嬰防盜系統的廣州天繹科技以及廣州中泰智能科技、廣東省信息工程、廣州英飛德電子科技、廣州加瓦科技等約100多家物聯網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州物聯網相關專利數達到222個,軟件著作權141個,標準10個,專利申請數425個.此外還有物聯網技術相關的研究機構和產業園區:多年從事RFID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七研究所;從事產品檢測試驗、認證計量的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廣州科學城、天河軟件園、中國移動南方基地、廣東省無線射頻識別產業(番禺)園區、廣東省衛星導航產業示范基地等,這些研究機構和園區是廣州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重要載體.不斷發展的電子信息制造業等物聯網相關產業為廣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支持.
6.物聯網技術應用不斷普及
不斷建設的"信息廣州"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車輛監控調度方面,目前廣州共有公交車7000臺、出租車1.8萬臺、危險貨物運輸車3967輛、散體物料車1259輛、重點營運車輛6500臺,實現監控、調度、聯合監管和綜合執法.在移動出行交通領域,提供路況查詢、動態導航、路徑規劃、監控調度等服務,方便市民出行,現有3萬用戶.在環境監控方面,污染源監控點4000個,實現在線監控和可視化監控,傳感器累計投入超過4000萬元,排污口排放狀態在線自動監控點85個,污染源視頻監控(固定或流動車載),重點監控點移動巡查(手持PDA終端、聲音和圖像等,監控設備巡檢).企業制造方面,廣州數控采用傳感技術與傳統機床結合,促進產品智能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廣汽本田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傳感器技術實現穩濕度監測和控制,每年節約電能400萬KW.H,而廣州汽車工業集團自主研發的乘用車傳感設備占造價的6%~7%.在現代物流業領域,在貨物通關時采用電子車牌、電子卡口,業務辦理時間從5~6個小時降至15分鐘,業務節約成本50元,車輛放行時間從10分鐘減少為1分鐘,通關速度提高30%,節約辦理成本50元;在港口大量應用滾裝車電子標簽,操作效率提升25%,成本降低5%.在民生工程方面,廣州將"一卡多用"的市民卡應用于勞動就業、醫療保險、醫療衛生、民政、殘疾人、住房公積金、公園年票、圖書借閱、公交等10個領域,將社會保障卡、老年人優待卡、公交地鐵乘車優惠卡"三卡合一",極大方便市民的日常生活;自從2002年開發發行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羊城通以來,目前累計發行量超過1500萬張,應用于公交車、出租車、地鐵、商店等.物聯網技術在廣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日益普及,為廣州建設智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應用基礎.
7.開放的環境及市場
廣州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外向型經濟發達,目前外貿總值占全國的1/28,已累計實際使用外資434.16億美元,分布在各行各業的外資企業7400多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有169家在穗投資,廣州企業已在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境外投資機構,累計投資超過11億美元.廣交會是中國第一展及世界重要展會,廣州汽車展、廣博會等影響日益擴大.廣州有450個工業品批發市場,石化、煤炭、金屬、糧食、塑料、汽車等大宗原材料及產品交易市場輻射華南及全國.廣州開放的環境和市場為智慧城市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有利于吸引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的技術、外資和人才.
1.推進廣州發展模式轉型
世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調整變化,廣州需要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以更智慧的新思路引領新一輪發展,爭當全省及全國科學發展的排頭兵."智慧城市"將實現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和無縫鏈接,達到對城市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勢必產生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引導未來發展方向.構建"智慧廣州",利用智能信息及物聯網技術來改造現存企業、產業、交通、電力、環境、社會、社區、政府等,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管理智慧化,推進實體經濟依托虛擬經濟而向上提升,有利于廣州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及形成邁向信息社會的強大引擎,提高經濟社會發展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從而在開創未來發展新路中贏得先機.
2.搶占世界科技及新興產業發展制高點
經濟危機往往孕育著新的科技革命.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主動權.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各國正進行搶占科技制高點競賽,空前地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振興."智慧城市"建設啟動,將會推進新一代智能信息技術及物聯網技術創新,催生出巨大的新興產業及經濟形態.構建"智慧廣州",率先推進物聯網技術研發及發展物聯網產業,帶動各行各業進行智慧化改造,這有利于廣州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及搶占未來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3.強化廣州綜合服務功能
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必須具有很強的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在國家或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構建"智慧廣州",建立起隨時隨地隨需的信息網絡體系及實體經濟的物聯網,建設智慧空港、海港、綜合陸路樞紐、口岸、供應鏈、物流、商貿、能源、通訊等智慧系統,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服務、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等智能化,實現城市整體及各個服務系統交互、運行和管理的明確性、靈活性、效率和響應速度,這有利于提升和強化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輻射和帶動更大的區域及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為國家參與世界科技和經濟競爭作出更大貢獻.
4.引導智慧城市發展潮流
在世界各國逐漸從國際金融危機復蘇的情況下,各地都在謀求新的發展突破口,"智慧城市"是許多城市努力的戰略方向,也預示著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溫家寶總理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我們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的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支撐"智慧城市"的物聯網技術實現了信息和實體的結合,勢必產生巨大的應用前景,因而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智慧城市"贏在未來.通過"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智慧交通、智慧電力、智慧醫療、智慧供應鏈、智能社區等,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建設及管理中的大規模應用,使經濟社會發展及城市更加智慧化,形成珠三角產業升級和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有利于跟上世界科技發展的新潮流,開辟新時代的智慧發展新路和引領中國"智慧城市"發展.
以啟動廣州一批社會和經濟效益突出的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作為智慧城市建設先導,促進政策要素、資金要素、人才要素、技術要素向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集聚,推動物聯網產業化進程,實現物聯網產業由應用向集群發展的跨越.
1.智慧城市管理
在城市管理方面,借助廣州信息化和平安城市建設,推進建設廣州城市應急指揮平臺項目,基于政務專網平臺建設多個指揮中心、應急系統互聯互通以及信息資源完全共享的網絡應用系統,實現信息采集精確、交換暢通、調度快速科學、監控實時、決策全面的應急管理體系.如感知環保項目,依托"視頻"平臺,整合相關資源,采用各種傳感器,將視頻傳感、數據采樣監測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精確、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環境在線監控新模式.
2.智能交通
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廣州交通領域的應用,實現對城市交通的智能檢測和調度.加快推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覆蓋全市主要高速公路、主干道、快速道、路口、大型公交企業站等重要交通區,實現車流量、車速、車型等交通信息的實時監控、交通燈的智能控制和路況信息的動態發布,改善交通擁擠和阻塞,最大限度地提高路網的通行能力.圍繞方便群眾出行,大力推廣智能公交站臺、廣佛山兩地一卡通、手機地鐵票等應用.
3.智慧物流
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廣州現代物流領域的應用,加快推進廣州成為亞洲物流中心.構建立足廣州、面向國際、服務珠三角的現代物流信息平臺,為廣州建設成為亞洲物流中心和國際物流的重要節點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信息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空港、海港、道路、鐵路和口岸資源,實現物流的高效快速傳遞,為廣州地區物流企業提供便利、高效的通關服務.大力推廣RFID、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等技術在物流企業的應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4.智慧醫療
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構建覆蓋廣州全市的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信息網絡,推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一本通",加快社區與農村醫療、保健和衛生信息服務系統建設,促進醫療、醫藥與醫保聯動,實現醫療資源及信息的共享共用.加快實施"數字化醫院"工程,推廣各類在線便民服務,發展遠程醫療.完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5.智慧食品供應鏈
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廣州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實現"從農場到餐桌"各項食品安全環節的全程監管.結合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和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平臺建設,通過亞運食品安全保障、供港食品RFID應用、生豬管理、"放心肉"工程等信息化項目的實施,建立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堵塞食品安全監管的漏洞和盲區,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浪潮中要實現廣州又好又快的發展,一個科學的指導思想和綜合的解決方案異常重要.智慧城市理念的面世,為信息技術和社會變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將IT與城市發展推向一個嶄新的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智慧互聯時代,城市生態將從單組織生產制造、部門式社會管理邁入全供應鏈協同生產、全社會和諧發展及人與自然共生共贏的新紀元.智慧城市理念在廣州城市建設、轉型、發展中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將有效推動政府社會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為城市帶來更高的生活質量、更具競爭力的商務環境、更大的投資吸引力,并將催生全新的以物聯網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鏈.
[1]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智慧地球贏在中國[EB/OL].http://www-900.ibm.com/innovation/cn/think/ downloads/smart_China.pdf,2009.02.
[2]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國[EB/OL].http://www.ibm.com/cn/services/bcs.iibv,2009.02.
[3]IBM論壇2009.http://www-900.ibm.com/cn/forum2009/.
[4]文金言.建設智慧型城市,迎接21世紀新挑戰[EB/OL].http://www-900.ibm.com/cn/forum2009/ downloads/wenjinmang.pdf.
[5]寇衛東.智能運作--成為靈活應變的企業[EB/OL].http://www-900.ibm.com/cn/forum2009/ downloads/kouweidong.pdf.
[6]姚遠.讓信息成為創新的智慧之源[EB/OL].http://www-900.ibm.com/cn/forum2009/downloads/ yaoyuan.pdf.
[7]陳國豪.動態基礎架構幫助構建智慧的地球[EB/OL].http://www-900.ibm.com/cn/forum2009/ downloads/chenguohao.pdf.
A Prospect Analysis of Guangzhou's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Wu Xibo, Yang Zaigao
As a national central city, Guangzhou faces a series pressing issues such as the mode transi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when recovering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etc. The concept of smart city provides a new choi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origin, contents,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mart city and the foundation for Guangzhou's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Guangzhou should keep up with i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forward-looking vision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a new round of urban development.
smart city; Internet of Things; urban development
F299.2
巫細波,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與城市規劃、空間信息技術應用;楊再高,廣州市社科院副院長,經濟學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與城市經濟.
(責任編輯: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