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華 段洪偉
食管內支架置入術是一種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方法,可改善患者吞咽困難和營養狀態,以更好地配合放化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存活時間。食管內支架置入術簡便安全,但仍然可能出現嚴重的并發癥,需進行嚴密的觀察和護理。
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46例食管狹窄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術,現將置入支架后預防并發癥的護理介紹如下。
46例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43~78歲,平均62.5歲。其中返流性食管炎食管狹窄2例,食管癌術后復發24例,中晚期食管癌13例,食管胃吻合口狹窄4例,食管氣管瘺3例。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成功,吞咽困難改善。
2.1 胸骨后疼痛及異物感 胸骨后疼痛不適或食管異物感是食管支架置入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1],一般無需特殊處理。胸骨后疼痛可在術后1周內逐漸消失。食管異物感會隨著進食的改善而逐漸適應消失。
2.2 胃、食管返流 對部分食管下端狹窄的患者如果置入的支架跨過賁門,多會出現胃、食管反流。對此類患者應觀察有無惡心、反酸、燒心、胸痛等情況。
2.3 食物嵌頓 食管支架置入術后當天患者即可進食,可由流質飲食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如患者過急進普食或暴飲暴食,可能出現進食后嘔吐、梗噎等情況,或術后患者本來進食很順利,突然發生吞咽梗阻。這多提示食物嵌頓在支架內,應及時檢查并解除嵌頓。
2.4 出血 食管出血是食管支架置入術后可能出現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多由于食管支架壓迫食管導致局部缺血壞死或潰瘍所致[2],一般為少量滲血,能自行停止。需注意觀察患者出血量、顏色及性質變化,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有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吐血或黑便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相應處理。
2.5 支架移位 容易發生在支架置入時定位不準確、支架膨脹不好和對原發病灶的治療過程中。支架置入術后要注意定期復查。對于支架膨脹不好者,可使用球囊氣管在支架內擴張,即可避免。
2.6 再狹窄 再狹窄的發生主要由于腫瘤組織生長超過支架上下口而引起,患者再次出現吞咽困難,有時和食物嵌頓伴發出現。
2.7 心律失常與膿胸 少見,分別與刺激迷走神經、食管縱隔胸膜破裂有關。
3.1 體位指導 術后早期分泌物較多,反酸癥狀重,且有胸骨后疼痛,術后1周取半坐位,頭偏向一側,可減少反流。之后根據其置入支架的高低和反酸的程度調整床頭支架高度,但進餐時和飯后仍需保持半坐位,有利于食物進入胃內,尤其是食管下段賁門癌患者,支架跨在食管和胃之間者,囑其餐后不要平臥,睡覺前遵醫囑給予抑酸劑,粘膜保護劑,睡覺時取高枕側臥位,可預防出血和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3]。
3.2 飲食指導 原則上患者術后即可進溫熱水和無渣流質,逐漸增加食物中的固體成分,指導患者逐漸增加食量。一般來說,支架越長,進食越要慎重,宜少食多餐,支架較短者,可從半流質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故在了解患者所置支架規格后再指導患者進食,應避免吞食粗纖維、堅硬、大肉塊和粘性食物,對固體食物和半固體食物應充分咀嚼后。避免進冷食、冷飲料,防止支架變形、移位、脫落[4]。飯后用溫開水漱口,沖洗留置在支架上的食物殘渣,防止食物積累填塞支架內腔。
3.3 出院指導 鼓勵患者進食,適當戶外活動,根據體力狀況參加一些有氧運動,如散步、保健操等,避免做大幅度轉身、彎腰等運動。置入術后24h、1周、2個月和6個月,分別做鋇餐檢查,以后6個月或1年復查1次。食管腫瘤患者置入支架后應配合放療化療治療原發病。自我觀察大便顏色,若有排黑便或再次出現吞咽困難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1]周子奎,陳寶菊.食管支架置入術后并發癥及相關因素探討[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6,15(2):114.
[2]謝宗貴.食管支架植入后大出血的危險因素與對策[J].介入放射學雜志,2003,12(2):12.
[3]許國銘,李兆坤,王娜,等.防反流型金屬自膨式食管支架的臨床應用[J].中華消化雜志,1998,8(4):229-231.
[4]朱麗琴,蔡紅玲.晚期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術病人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4.19(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