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研討式教學法在婦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楊敏
研討式教學法在婦科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成績統計等方法系統分析,研討式教學對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研討式教學;婦科
隨著醫學模式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醫生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完善現有的婦科學教學模式,探討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是醫學院校教學的普遍需要。婦科學是一門重要的臨床醫學課程,教研室在教學改革中強調建構主義教學的基本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現對研討式教學法在婦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綜述如下。
1.1 對象 在2006級中醫學本科專業隨機抽取2個班,隨機分為采用研討式教學法的試驗班A班(40人)和采用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班B班(42人)。
1.2 方法 對照班以傳統教學法配合模擬臨床試驗課按照教學大綱內容教學。試驗班采取研討式教學法,輔以適當的模擬臨床實驗課,將疾病的研究討論貫穿教學過程,每類疾病研究和討論的中心問題是癥狀的成因、診斷、鑒別診斷、輔助檢查及治療。
1.3 具體步驟 研討式教學法是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它的全過程可分為以下5步:
第一步,教師精心講解學科理論和典型案例。
第二步,學生分組,老師指導選題。
第三步,學生查找資料,完成論文或綜述。
第四步,小組間相互交流。
第五步,老師總結提升。
1.4 教學效果的評價 為了客觀評價研討式教學法在婦科學教學中應用的效果,我們采取了以下分析方法:(1)期末考試成績分析法。(2)問卷分析法。在教學結束后對聽課教師和試驗班同學進行不記名方式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研討式教學法在婦科學教學中應用的主觀反映,并收集統計處理,學生共發出82份,收回8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教師共發出問卷10份,收回10份,有效回收率100%
見表1,表2,表3,表4。
研討式教學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在影響課程設計的同時滲透到教學領域,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論[1]。通過研討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的積累和綜合和能力的提升。在研討式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研討式教學能夠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真正實現“授人以漁”[2]。研討式教學有利于學生終生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臨床中新種類的疾病不斷被發現,新的情況不斷出現,新的醫學儀器和醫療手段不斷面世,無論是醫學生、醫生還是醫療科研者都需要不斷更新和充實原來的知識儲備。雖然研討式教學的成效并不立竿見影,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研討式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端正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來獲取知識,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表1 試驗班與對照班婦科成績比較

表2 聽課教師對研討式教學效果評價(%)

表3 學生對研討式婦科教學法的主觀評價(%)

表4 學生對研討式教學法的評價(%)
在婦科教學中應用研討式教學法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同時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但這并不意味著研討式教學法就完美無就不利于學生深入探究和討論,又如對于基礎較差、自學能力較低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就顯得吃力,難以適應。由于現在婦科教師大多身兼數職,集科研、教學、醫療于一身,各種事務應接不暇,在教學中投入的精力有限,并不能應對研討式教學的需要,加上近年擴招后學生數量明顯上升,情況就更顯得捉襟見肘了。然而瑕不掩瑜,研討式教學法無疑是婦科學教學改革的積極嘗試,它越來越受到現代教育改革者的關注和重視。
[1] 黃梅.高等教育研討式教學現狀述評[J].廣東教育(教研報),2008,(3):36-38.
[2] 郭漢民,李永春,田丹.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有機結合——試析研討式五步教學[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0(5):140-143.
book=164,ebook=2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0.30.128
510240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