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影 何愛娥
副乳為多乳畸形,是由于胚胎乳房始基未退化所致,常為發育不全的組織,在女性中并不少見。患者常因腋下團塊或在妊娠和哺乳期出現一側腋下或雙側腋下脹痛而就診。本文系統性回顧分析了本單位2007年4月~2009年12月間發現的34例副乳聲像圖表現,以探討高頻超聲在副乳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 為2007年4月~2009年12月本單位經高頻超聲與臨床診斷的女性副乳患者34例,年齡21~45歲,平均31.3歲。均以腋下包塊或腋下脹痛來就診,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
1.2 儀器與方法 LOGIQ-400cl超聲診斷儀,阿洛卡SSD-35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MHz。患者取仰臥位或側臥位,胳膊上抬與身體呈90°以上,充分暴露被檢部位。將探頭置于腫物處進行縱、橫、斜多角度掃查,或將探頭置于乳腺外上象限向腋窩延續性掃查。并記錄其大小、形態、邊界、回聲及與周圍毗鄰的關系、血流分布情況,并與正常乳腺組織比較分析。個別患者結合月經周期進行隨訪,以確診斷。

圖1 腋下副乳 偏強伴強弱間雜回聲
34例患者中,雙側29例,單側5例。其中呈偏強回聲21例,低回聲9例,等回聲4例。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腺體增生,1例有明顯導管擴張,1例伴有纖維腺瘤。超聲聲像圖表現為:腋窩區皮下脂肪層內,略低于正常乳腺組織回聲或強弱相間的副乳實質回聲,回聲稍高于脂肪組織或呈低回聲,光點增粗,分布不均勻,部分病例組織內可見腺管樣結構,無包膜,與周圍的組織境界不清,多呈梭形或橢圓形,以橢圓形多見,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組織內大多無血流信號。
3.1 副乳的病理及分類 副乳是指人在胎兒時期,從腋窩一直到腹股溝的乳嵴線上,有6~8對乳腺的始基,到出生前,除僅保留胸前的一對外,其余部退化了。極個別女性有多余的乳腺沒有退化或退化不全的異常現象,故又稱為多乳房癥。其發生率為1%~6%。男女皆可發生,女多于男(5∶1),常有遺傳性[2]。可發生在單側或雙側。最常見的部位在腋窩。一般多在正常乳腺的附近,但也有報道發生在面、頸、臀等部位,腹股溝外陰處。它們可以隱藏數年甚或數十年不發病。在兒童正常發育期間的內分泌激素,雖對它們有所刺激,但構不成發育成副乳腺。在妊娠和哺乳期,由于乳房內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分泌量過高,從而對副乳腺組織形成一次較大的激惹,致使副乳組織形成發育態勢,臨床上可出現脹痛、腫脹、形成副乳腺團塊。哺乳腺成形后,可以在以后長期隨月經周期而出現經前脹痛,經后緩解。副乳常見有3種情況;①有乳腺組織,無乳頭;②有乳頭,無乳腺組織;③有乳頭,又有乳腺組織。
3.2 副乳的臨床表現及超聲表現 臨床上患者常因腋下團塊或在妊娠和哺乳期出現一側腋下或雙側腋下脹痛而就診。有腺體組織的副乳,同正常乳腺一樣受性激素的影響,呈周期性變化,經期脹痛。位于腋窩的副乳腺,如果是完全性副乳腺,即有乳頭、乳暈和腺體,診斷并不困難。如果屬不全性副乳腺,僅有腺體而無乳頭和乳暈或無明顯腫塊的患者,診斷比較困難,容易與同側正常乳腺經期脹痛感相混淆。應注意檢查同側乳腺并與之比較,并排除其它病變,仔細檢查腋前或腋下,個別患者通過隨診多次檢查方可明確診斷。大多數副乳呈對稱分布,當發現一側腋下包塊或經期脹痛時,應同時掃查對側相應部位,以防漏診。副乳的超聲聲像圖表現為:①副乳腺多以偏強回聲的類乳腺樣回聲為主(圖1),邊界不整齊,無包膜回聲,但在周圍脂肪組織的襯托下,邊界較清晰,此種回聲的副乳腺超聲診斷率高;②部分副乳腺以等回聲顯現,要注意仔細觀察腺體與脂肪組織的回聲差異,并與正常乳腺組織相對照,若位置表淺與皮膚相連,要注意調節近場回聲為最佳狀態,以利顯示,防止近場干擾。其內部回聲較均勻可能與僅有乳腺導管結構有關。③低回聲脂肪樣組織者副乳腺,界限多不清晰,范圍較大,此種回聲的副乳腺因脂肪多,腺體組織少,超聲往往容易漏診,易誤認為是增厚的脂肪組織,需要仔細尋找腺體回聲。副乳的聲像圖在各個時期回聲有較明顯差異[3]:①一般檢查期副乳聲像圖特征是與正常乳腺組織相似,視內部成分不同而回聲亦不同。②月經前期副乳聲像圖特征為:乳腺組織回聲中相間低至無回聲區,邊界更加模糊,原因為乳腺組織在不同時期功能不一樣,副乳同樣受內分泌因素的影響。③妊娠期圖像特征為:偏低回聲的乳腺組織中有團塊狀回聲,邊界不清,多數形態不規則,部分呈橢圓形。④哺乳期圖像特征為:單個梭形或葡萄狀無回聲區域,邊界清晰,無包膜。一般在月經前期較月經期顯示更好。
3.3 副乳腺的并發癥及鑒別診斷 有腺體組織的副乳,同正常乳腺一樣受性激素的影響,也可發生同正常乳腺相同的常見疾病。如增生、囊腫、副乳腺癌等。在本組6例伴有乳腺增生的副乳病例中,其相應的正常乳房處亦伴有乳腺小葉增生征象。據報道患副乳癥的女性有1%~5%的幾率可發展成副乳癌,還有0.1%的病人發展為良性腫瘤。臨床上建議對不起任何生理作用的副乳應做預防性切除,尤其35歲以上者,以防止惡變。不典型副乳腺還應與腋窩部的脂肪堆積、脂肪瘤及腫大淋巴結相鑒別:①脂肪堆積表現為脂肪層回聲增厚,回聲增強,邊界不清。②脂肪瘤:回聲變化很大,多呈低回聲,內見纖細狀強回聲,血管脂肪瘤、纖維脂肪瘤多為稍強回聲。邊界多較清晰,包膜有或無。③腋窩腫大淋巴結:邊界清晰,包膜光滑的圓形或橢圓形,皮質呈低回聲,髓質呈高回聲,多可見淋巴門結構。④對于呈梭形無回聲的副乳,應與皮脂腺及汗腺囊腫鑒別,后者除囊性回聲外,周邊無乳腺組織回聲,如感染則局部有炎癥表現,如紅、腫、熱、痛。以上病變聲像圖均不受內分泌的影響發生周期性變化。對臨床癥狀和副乳腺聲像圖不典型的病例,可進行月經周期的二維圖像對照觀察,以提高超聲的正確診斷率。必要時行穿刺活檢或手術病理學檢查證實。
[1]賈艷蓉,郝臘萍.副乳超聲診斷的臨床價值[J].臨床醫藥實踐,2009,18(11),879-880.
[2]林治謹.臨床外科學(上冊)[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890.
[3]周克力,鄒叢高,劉衛寧,等.副乳腺的超聲診斷[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8,14(1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