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柯生 劉瓊
淺談園長專業內涵與要求
■張柯生 劉瓊
幼兒園課程改革呼喚專業化的園長,呼喚專業化的教師。園長專業化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新形勢下對園長隊伍建設提出的時代要求,是時代的發展趨勢,是幼兒園管理和園長素質的必然選擇。只有專業化的園長的不斷提高和發展,才能引領教師隊伍不斷成長,才能促進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和發展。
園長專業化是指園長這一職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專業知識體系、技能體系和理論規范體系,成為專門職業的動態發展。園長所從事的勞動是一種社會職業,園長的職業化是專業化的基礎和前奏,而專業化則是職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園長職業要專業化,就必須做到:
(一)構建完善的園長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
促進園長專業化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團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運用科學發展觀研究現代專業化團長的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工作條件和素質要求,從而構建團長專業知識和能力體系,為園長的專業化發展和園長繼續教育提供理論依據。
(二)園長必須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課程理念
園長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領導者、指導者、組織者、管理者,是一園之魂。園長必須要加強學習,樹立創新的教育理念,引領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不斷促進園長的專業發展
專業化園長必須不斷地接受教育、吸收新的信息和專業知識,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幼兒園管理和課程改革等工作。園長必須建立持續發展和自我發展的理念。園長自己必須主動地在工作中琢磨業務,總結經驗,自覺地終生學習,以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一)建立幼兒園課程管理網絡,成立課程改革小組
我園幼兒園課程改革小組由園長、骨干教師、家長代表及園外專家等共同組成,對整個課程建設承擔起責任,并明確了每個組織成員在課程團長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責與任務,從組織上保障了幼兒園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二)建立完善的課程改革管理模式
制定了一系列課程改革研究制度。教科室定期對實驗教師的實驗過程進行檢查,嚴格做到:三有四定(有計劃、有活動、有總結、定人員、定時間、定期總結、定專題)。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就采用不定期“會診”方式,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在日常管理上:重點做好課程流程管理,即制定課程計劃——實驗班制定子課程計劃——實驗階段——編制幼兒園課程主題活動,保證課程改革按時完成。
在研究管理上:做到四個結合,即實用性與探索性結合;長周期與短周期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成果管理上:幼兒園要為全體教師進行的教育研究留下“影子”,以便不斷積累經驗,我們每年自編論文集、教案集、評比優秀論文、優秀教案,讓教師看到成果的同時又發現不足,去尋找新的起點。
在政策管理上:為了保證課程改革研究的順利進行,必須要有教育經費預算,單獨切換,??顚S谩?/p>
幼兒園課程評價是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考察和分析,它既是課程工作的“終點”,又是課程繼續發展的“起點”,而且伴隨著課程動作的過程。因此在建立課程評價體系時要不斷調整評價的標準和形式,使評價標準和形式與幼兒、教師、課程的發展相一致。
(一)建立課程評價標準,促進課程建設科學化
我園以園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小組經過對課程園本化理論的學習、實踐與研討,制定了我園的課程評估標準。整個評價標準分為四大塊,一級指標有四項,包括:課程編制、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二級指標有十三項,包括:課程方案、機構管理、園本培訓、研究與開發、幼兒評價等。在課程編制上注重評估課程計劃制定的科學性、可操作性以及園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課程的實施中注重從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評估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進展;課程多元化評價方面注重從教師、幼兒、家長及社會各個角度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評價。
(二)完善各項活動測評,促進課程園本化實施
為使課程順利開展與落實,我國制定了課程管理制度,出臺了各項檢查量表。有結合教師實施課程的《教學活動評價表》《教師月工作統計表》《學期工作統計表》《班級工作評價表》《日常聽課分析表》《班級環境創設評價表》《自制玩具統計表》等多角度檢查教師課程的執行情況。還有結合幼兒的發展評估課程實施情況的《幼兒全面發展測查表》《班級幼兒發展評估測試表》《幼兒參與教育活動問卷分析表》;另外為了取得家長對幼兒園課程支持進行的各類家長問卷調查表等。這些評估從教師、幼兒、家長三方面入手,有效促進了課程的實施與落實。
通過對課程評價標準和形式的調整,不僅促進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轉化,也使我們能更好地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教師和幼兒,從而更好地把握課程園本化的探索方向。
新——體現在樹立了新的教育觀、課程觀、兒童觀、資源觀,確立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課程目標,即在教育中,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賞識幼兒的才能,鼓勵幼兒有自己觀點和看法,允許幼兒作出自己的選擇,注重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在活動中,凸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讓每個孩子有操作、交流、表現的機會,能與老師平等交流,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師幼互動;在課程管理方面,大膽進行了幼兒園開放教育新嘗試,追求“充滿信任,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新模式,使幼兒園、家庭、社區這一幼兒教育的“金三角”形成合力,并發揮巨大的作用。
活——體現在課程的結構上,借鑒了瑞吉歐方案教學的思想,教師通過認真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敏銳捕捉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關注點、興奮點和偶發事件中的教育價值及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度地加以啟發、引導,步步深入,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課程。并將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有機結合,變剛性計劃為彈性計劃,變課程的執行者為課程的開發者,變關注教育的環節為關注幼兒,形成了多元化的課程模式并存在的格局。
實——體現在把幼兒園教育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課程內容以幼兒的生活為軸心,以幼兒的經驗為切入點,將幼兒園現在的需要與未來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擴展了幼兒園課程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內涵,讓幼兒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在教育評價中,初步建立了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師幼成長為根本,以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家長組成的評價機構為依托,積極實施全面性、多元性、多樣性、全程性、發展性的評價,努力發揮評價的導向、診斷、激勵的整合功能。
總之,通過近幾年的課程改革實踐,我們認識到幼兒園課程就在幼兒園現實的教育實踐中,并且形成于幼兒園的教育實踐。同時也深深地感悟到:幼兒園在課程改革實踐的過程中,對園長專業化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園長就要拿出一些時間去思考、去讀書,積蓄底氣、培養才氣。當你感到工作吃力的時候就是應該充電的時候了,不能一味抱怨幼兒園課程改革要求那么高,那么多,我們應該從“煮青蛙效應”中得到啟示:在我們還沒被淘汰之前,未雨綢繆,趕快讀書,更新知識,加強專業理論修養,提升工作能力,促進專業發展,尋找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源頭活水”,為實現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武漢市漢陽區江漢二橋幼兒園)
責任編輯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