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硚口區常碼頭幼兒園 吳康星
淺談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
■武漢市硚口區常碼頭幼兒園 吳康星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是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的一種自主活動形式。在創設區角活動環境方面,武漢市硚口區常碼頭幼兒園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蒙臺梭利的秩序敏感期理論認為“人類的各種智能與能力都是因為適應環境而增”。秩序是各種物品與環境的關系,即每一種物品在環境中應該處于什么位置。幼兒天生有一種對秩序的愛好和追求(即敏感性),蒙臺梭利主張給幼兒預備一個有明確秩序的環境。因此,應根據幼兒特點,創設有序環境,使幼兒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積極投入,形成有序活動的良好習慣。
1.布置有規律有秩序、允許兒童自主活動的活動室環境。蒙臺梭利對教室設置是比較講究的,主張活動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擺設都應有固定的位置。而我園活動區域小,幼兒人數多。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運用蒙氏教育理論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用小家具分隔開的區域,便于幼兒進區活動和教師觀察。把操作性、合作性強的熱鬧區域和安靜區域分隔開,減少了互相干擾。在材料投放方面,我們重視投放豐富性、游戲性、趣味性、開放性強的材料,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及需要自選。例如,智多星益智區里有七巧板、走迷宮、穿珠子、點數等多種操作材料;語言區除了有可以幼兒看的圖書,可供幼兒講述的背景版和人物、動物指偶、圖片外,還專門為幼兒開辟了一塊展示空間“我們的自制小書展”。
2.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動區規則,使幼兒自覺形成有序的行為習慣。教師布置好活動區后,首先向幼兒介紹各個區域情況和活動規則。如在彩色天空活動區里,物品玩后要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圖書看完后要放好。為了加強幼兒的自律意識,還有必要制定區域公約,設計各種進入區域的標志牌,讓幼兒掛牌進區。為了讓幼兒形成將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習慣,可在柜子和活動材料上貼上相應的小圖案,方便幼兒在活動結束時能自覺將材料有序地放回原地。同時,還要提醒幼兒有序就座,避免幼兒在活動中擁擠在一起,互相干擾。通過訓練,讓幼兒不但在區角活動中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環境不僅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充滿關愛、尊重和支持的心理環境,能使幼兒獲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受接納感,有利于幼兒情感、態度、行為和個性等的充分發展。
1.優美整潔、開放的物質環境是良好心理環境創設的基礎。優美整潔、充滿情趣、富有生機的校舍環境及愉快溫馨、自由開放的活動區域環境,能讓幼兒有入園如到家的感覺,讓幼兒在自由自在的氛圍中增強自信。
2.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良好心理環境創設的保證。在創設良好心理環境中,我園十分注重建立平等寬松的師生關系。從觀念到行為,努力使教師“蹲下來,以關懷、接納、尊重、信任等態度與幼兒平等交往。根據不同孩子年齡段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對托班的孩子,除耐心細致以外,還可模仿家人稱呼孩子的小名,經常與孩子進行個別的情感交流,對孩子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予以必要的尊重,引導孩子逐漸改變。對孩子離開家長而引起的哭鬧以充分理解,并通過各種活動和方法轉移注意力。對孩子解大小便的問題,首先給予安慰以消除孩子緊張害怕的心理,然后再細致地、自然地做好擦洗換衣工作。同時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發現給予鼓勵和表揚,對問題、困難、需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還要經常采用非語言行為,如微笑、點頭、撫摸、擁抱、親拍、使眼神等傳遞贊美、接納、安慰等信息,使孩子感到親切、愉快、安全,逐漸擺脫對家人的依戀,適應集體生活,喜歡老師和小朋友,喜歡幼兒園??梢姡己玫膸熒P系是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保障。
3.同伴交往是幼兒重要的學習環境資源。兒童在同伴群體中互相觀察、教導、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著各種社交技能、社會行為,發展適宜的情感、態度、自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十分注意促進孩子之間積極的互動和交往,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利于孩子交往、合作、協商等活動。如“大帶小活動”,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大孩子的責任感、主動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的良好品質,而且也能使小班孩子感受到關愛,增強自信,樂意交往并提高與他人交往的技能和經驗。在大班畢業系列活動中,可設計一個“給弟弟妹妹留下點什么”的活動,大班孩子會主動將心愛的玩具、圖書或自制玩具、繪畫作品等送給弟弟妹妹,并囑咐他們好好保管。大班孩子還會特意準備童話劇,表演給弟弟妹妹看,使弟弟妹妹得到了藝術享受,體驗成功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在平時,積極地引導孩子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于交往能力較弱的孩子給予支持和鼓勵,增強交往的自信,提高交往技能。充分利用家庭資源,開展雙休日郊外“親子活動”,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孩子們自由、歡快,充分的與自然、同伴及成人發生互動,促進交流,增進情感,提高自我認識。因此,促進同伴間的積極交往,在兒童中建立一種積極、良好的互動關系,有利于形成學習和發展的良好心理氛圍。良好的心理環境創設還應與家庭、社會保持一致的態度與方法,保證孩子行為的統一與人格的完整性。
1.根據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提供適宜的不同層次的材料。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應該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同樣的美工角,同一折線內容,有意投入兩類范例供幼兒選擇。一類是立體范例,一類是平面范例,不同層次的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又如語言角同一班級幼兒水平參差不齊,就要對不同層次的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較弱的幼兒可提供錄音機、磁帶,讓幼兒學習仔細認真地聽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圖書,讓幼兒自己會看圖講故事;能力強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節,讓幼兒自己想象故事的發展并講述。另外對于各種拼圖、棋類材料,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實際水平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拼圖和棋類,讓不同能力幼兒自由去選擇。
2.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不同難度水平的材料。幼兒的發展存在階段性,不同年齡的幼兒的發展狀況不同。因此,必須從幼兒的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出發來決定活動角的教育內容。材料的提供就要因班而異,如美工角、做做玩玩,準備的材料大部分是半成品和一物多用的成品,或準備大量末加工的廢舊物品,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去做,增加難度。又如玩橡皮泥,大班的孩子完全可以提供橡皮泥與牙簽等輔助材料,讓幼兒自己分泥,用捏、壓等方法做成各種物品。拼圖材料的提供就要既考慮不同年齡提供不同的塊數,還要考慮拼圖的難易程度等因素。
3.依據幼兒生理、心理發展特點,提供趣味性、多樣性的材料。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影響。特別在發現角必須提供能反映該科學知識的直觀形象的教玩具和具體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的材料,如有趣的多棱鏡、開鎖、會變的顏色、磁鐵、翻板、石磨、木瓶堆放、沙漏、小家具、奇妙的轉盤等。又如生活角中的給小動物喂食、夾彈子、多功能包等,還有計算角中的溜溜棋、多變幾何體、七巧拼板等,凡是所提供的材料必須既有趣又能讓幼兒做做玩玩,讓幼兒百玩不厭,增強學習探索的興趣。
在區角活動的環境創設中,除了注意以上所述的幾個方面,還要特別注重“開放性”區域環境的創設,始終把幼兒放在活動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以自己的能力去實現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盡量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給幼兒創造一種寬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圍,促進幼兒在開放的交往中獲得情緒情感的滿足和社會性的發展。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