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羅暉
精彩的現場教學反思
■王萍 羅暉
現場教學反思,反思教學是主題,關注教學現場是關鍵。個人試教、組內研討、校內展示都要圍繞教學的現場。現場教學反思,如溪水潺潺流動,帶來的是新鮮、帶來的是清亮,會給教師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你見過辦公室內教師們為如何處理好一個教學環節而爭得面紅耳赤的情景嗎?你見過電腦前教師們圍坐在一起,一邊研討,一邊修改教案,還一邊設計課件的情景嗎?在武漢東湖高新開發區光谷一小“現場教學反思”的準備階段,這樣的場景處處可見。
“如何把握年段特點,落實詞語教學呢?”一年級組徐露針對《太陽的顏色》這一課,在集體備課中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抓住‘綠油油’、‘紅艷艷’、‘黃燦燦’這三個表示顏色的詞語,可以讓孩子們看圖理解呀。”望靜潔熱情地出著主意。
“看圖片對于低年級孩子理解詞語是一個好方法,但理解這三個詞語都用這種方法,不太合適,因為‘紅艷艷’這個顏色對孩子們來說容易理解,但是‘綠油油’就較難理解,我覺得學生熟悉一些的詞語,可以讓孩子們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不熟悉的則可以看圖理解。”老教師李虹徐徐道出自己的意見。
沙捷老師提醒道:“詞語是為句子服務的,不能光在詞語上糾纏,還要落實到句子中,落實到朗讀中啊!”
經過組內的熱烈研討,最終確定下詞語教學策略:①從顏色本身入手,再借助學生自身的生活積累,用孩子們的語言去談談這些顏色;②學生從“油”入手說感受,具體理解“綠油油”,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圖片,升華學生對“綠”的感受;③再練讀帶有“綠油油”的句子,讓學生理解感悟“綠油油”的美感。
集體備課后,徐露老師感慨地說:“在集體研討中,老師們把自己的智慧都奉獻了出來,讓我收獲多多,我成了全組的集大成者!”
集體研討結束后,組內進入緊張的“個人打磨”階段。組內推薦的執教者為了實踐好匯聚著備課組教師智慧的教案,常常挑燈夜戰,熟記教學環節;每次試教,組內教師踴躍出謀劃策,積極打磨。
體育教師張宇第一次試教,大家毫不客氣地開始了“炮轟”,李瑋說:“立定跳遠本來就是個枯燥的內容,集體備課時,就確定了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趣中學習的思路,但是,今天的教學,學生沒有進入情境。”“郭庭全緊接著說:“我覺得張宇老師對于學習技術動作有困難的學生,沒有給予特別的指導和鼓勵,導致學生動作不過關。”看到這個情景,備課組長舒麗娟說:“不要緊,再試,再改。要不我先做個示范?”
示范、試教、研討、再修改、再試教,痛并快樂著,經過這樣的一次次“打磨”,張宇老師的課漸漸成熟了。她激動地說:“打磨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收獲是巨大的。我感受到了分享、互助的力量。”
在全校展示環節,各備課組把打磨的一節節課呈現出來,優點、缺點任由評說。面對面的交流,沒有遮掩,沒有粉飾,直言不諱。
課剛結束,五年級數學組的老師們走到前臺,就本組周小娟老師執教的概念課《分數的基本性質》開始了現場教學反思活動。
“教材中已經很明確地畫出了兩個相同正方形的1|2、2|4和4|8是相等的,還有必要讓學生勞神費力去畫折比嗎?”四年級的雷老師“先發制人”。
“不是有句話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嗎?教材提供的研究方法,是需要讓學生親自動手來操作的。”同組的王老師急忙應答。
“概念是給予,還是去探究,這體現了教師迥然不同的教學思想。雖說教學活動花了時間,但學生從中親身感受到了兩個不同分數是相等的,這是認識分數基本性質的重要前提。”特級教師阮雪清一語道出了本課研究的重要內容。
每一次的教學都是不同的,有預設也有意外,有遺憾更有驚喜。而“現場教學反思”也正是對這一教學規律的探究和運用。現場的教學、鮮活的反思,直面教學中的現狀和現象,著眼于教學問題的研究,讓教師們擁有了切磋的舞臺,使教師們有了發展與提升。
(作者單位:武漢東湖開發區光谷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