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海波
婦產科學是醫學科學的組成部分,是醫學生的必讀課程和主干課程[1]。系統學習婦產科學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學習婦產科理論知識和臨床見習;然后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參加醫學實踐,即臨床實習,二者缺一不可。然而隨著各大專院校的擴招和病人對醫療服務水平要求的增高及患者維權意識的覺醒,在婦產科學習中大多女性患者不愿接受眾多學生的圍觀和檢查,臨床見習、實習越來越困難,使婦產科教學效果受到明顯影響。以我校前幾年婦產科教學情況為例:2005年實驗與見習應占總學時的38.2%,而實際完成占8.2%;2006年實驗與見習應占總學時的34.3%,而實際完成占12.1%。由此可以看出,婦產科原有的課堂理論教學-見習-實習三步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適應目前的教學形勢,只有改變單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對醫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婦產科教學效果,才能培養出適應醫療服務需要的具備扎實臨床技能的合格醫學人才。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我們教研室就開始嘗試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了婦產科臨床實訓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充實了婦產科專業模型、設備、器械、掛圖、電教片等。近幾年又通過外出學習,積極探索以問題為中心(PBL)臨床教學模式,現在我們準備引進婦產科生理模擬系統,為學生創造更多動手的機會,引導學生重視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總結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獲得了不少的啟示。
傳統的臨床醫學課程,理論課堂講授是必不可少的,大多采用多班一起授課,學生人數較多,而且對于現今擴招后的龐大學生群體,合堂的理論課越能顯示其可行性和重要性。雖然多媒體課件在合堂理論課上有其特有的優越性,但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模型演示、掛圖展示和黑板上隨機畫圖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正常分娩和胎位異常章節的學習中,骨盆模型和新生兒模型配合演示分娩機轉,能使學生清楚觀察到分娩過程的各個環節。而在講授胎兒附屬物時帶著預先準備好的胎盤實物在課堂上一取出,就引起了同學們高度的關注,課間休息時爭先恐后前來近距離觀察。通過簡單的實物展示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感性的認識,加深了記憶,同時也教會了他們觀察事物和學習的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幾年由于多媒體課件的廣泛應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展示自我教學特點和魅力的機會已明顯減少。自制的掛圖,隨意在黑板上畫圖本是教學活動中再創造的過程,每位教師把自己學習中的心得和經驗通過簡單的掛圖、圖畫展示給學生,各有其特點,而且信手拈來,隨心所欲,使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表現的輕松、活潑、生動,甚至數年之后同學們談論起老師,還能記得老師在黑板上草草幾筆描畫的生動有趣的圖畫。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其他教學手段所望塵莫及的。
所以,作為一名臨床教師仍然需要潛心鉆研和掌握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優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模型、掛圖、實物、畫圖等教學工具隨心所欲、展示充分真實的優勢,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逐漸形成個人教學中的特點和魅力,使課堂教學輕松活躍、引人入勝,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高等醫學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較廣泛的社會科學知識、較寬厚的醫學基礎理論、較熟練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醫學專門人才[2]。臨床醫學課程是理論聯系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階段。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多,以往一個臨床教師帶領一個小組見習或一兩個實習生的局面已成為過去。在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臨床教師帶領一群見習或實習生擁塞了醫院的走廊,見此情景大多門診病人會選擇立即離開,另擇其他時間再來就診。既使有病人不得已要進行檢查,大多會申明不要見習或實習生在場參加檢查。這就使得許多進入婦產科科室見習、實習的學生完不成教學任務,更不可能有機會訓練掌握基本的臨床操作技能,并且在婦產科科室學習時處于病人拒之門外、帶教老師無可奈何的尷尬境地。
我校每年有近六百名男生進入婦產科實習,平均每人在婦產科實習6周時間。經統計除個別學生外,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婦產科常規檢查和基本操作實踐,畢業技能操作考試時只好放棄婦產科專業的考題。雖然男同學將來從事婦產科專業工作的人數比例不大,但臨床醫學各科之間并不是毫無關聯,尤其是隨著醫療服務模式的轉變,社區醫療服務將會成為主流醫療服務模式,這就需要大批的全科醫生進入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婦產科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薄弱勢必對將來的社區婦女保健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從9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改變婦產科見習、實習困難的問題,我們首先建立了婦產科實訓室,購買和安裝了婦產科專業必備的各種模型、設備、儀器。根據各專業要求制訂了婦產科實訓大綱和指導,給不同專業的學生安排適當的實訓課,讓學生在實訓室的模型、設備和儀器上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實習前進行短期的強化培訓,畢業時又安排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并把考核的成績納入畢業成績。這樣不僅無形中增加了學習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更增加了學生們面對病人時的自信心。經過訓練的學生在真正面對病人時也能操作規范、熟練、檢查結果可靠,使病人不得不改變了“醫學生是從自己身體上開始訓練技能操作”的看法,也為其他同學創造了更多實踐的機會,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尤其是實踐技能要求嚴格的助產專業學生,我們不僅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加強技能訓練,在課余時間也開放實訓室歡迎學生隨時進出。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校助產專業的學生在實習、就業時獲得了多家醫院的青睞,有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把學生放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位置,這樣無形中忽視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實用型醫務人才。現代醫學主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3]。在教學中探索以問題為中心(PBL)臨床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將要學習章節內容的病例提前給學生,指導學生自己預先閱讀有關書籍、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分組或全班一起討論,讓學習的問題一一展開并在教師引導下逐步解決。雖然這種學習方法與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但通過恰當的選材、大量資料的查閱、廣泛的討論,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熱情,從而實現了主動學習的效果,培養了他們自我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4]。同時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
例如: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腫瘤,選擇三、四例病例在課前整理、印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選擇的病例學習子宮肌瘤章節的內容,并去圖書館查閱有關子宮肌瘤所有你認為有意義和價值的資料。兩三天后在課堂上每組選派代表發言,講述本組病人病情,闡述疾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結果和診斷鑒別,最后確定治療方案。其他的同學可以隨時提問,由講述人解答,有不妥之處時其他同學、教師可指出或幫助解答。通過這樣一次生動活潑的探討式學習課,同學們不僅掌握了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知識,鍛煉了人際交流能力,同時通過爭論展示了每個人為學習這一章節內容查閱資料付出的勞動和思考,使同學們明白了努力學習就有收獲的道理,培養了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具備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
21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時代,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適應當前醫學教育的要求。以計算機為載體的集聲、像、文字、動畫、音樂為一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以其自身的優勢越來越多的被應用于醫學教學的各種活動中。
選擇婦產科教學過程中抽象難懂、枯燥難記的內容,利用網絡資料、電教資料制成精美的課件,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充分利用視聽感受器官,在課時不斷壓縮的有限時間內利用圖文、動畫,盡快理解記憶和掌握所展示的教學內容。例如:正常分娩、產科常見手術、婦科常見手術、特殊檢查及診療技術等章節內容。因為學生人數多、病人維權意識增強所造成的見習、實習機會減少問題,可以在隨心所欲播放的課件面前迎刃而解。尤其是有從事婦產科專業意向的學生,不僅可以反復觀摩,而且可以在實訓室邊看邊練,既激發了學生動手的興趣,又提高了操作的規范性,經過嚴格訓練的學生在就業后能很快獨立完成常規臨床操作,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住院醫生。
不僅如此,醫學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有資料表明四至五年醫學教育的內容就要更新一次,而醫學院校課程門類多、教學任務重,在有限的時間內要通過閱讀、理解、記憶浩繁的本學科和邊緣學科知識顯然時間不夠、效果不佳,但利用網絡和媒體資料,由專業教師篩選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診療技術,定期在教師、學生人群中播放,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人群中醫學和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信息量和知識量,更促進了教師人群中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淀,為學校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1世紀醫學教育的責任不僅僅是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復合型醫務人才。而這就需要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個人都踏踏實實鉆研業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恰當、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
[2]徐竹林.高等教育質量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5):3-4.
[3]楊國愉.現代醫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往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6,14(1):17-19.
[4]梁少斌.案例教學法在婦產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雜志,2005,5(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