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閆柏明 陳媛 王春燕 高巖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 (李宏偉 閆柏明 陳媛王春燕 高巖)
內鏡(chromoscopy)是一種有利于及早發現病變的消化內鏡檢查的重要診斷工具。目前消化內鏡在縣、鄉兩級醫院多已廣泛開展。隨著維權意識加強,患者的就醫要求也在提高,但常規鏡檢使微小或惡性早期病變極易漏診或誤診,使得醫療糾紛增加。現將我院2008年某段時期的80例患者實施色素內鏡方法及診斷結果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2008年1月~2008年10月間在我院嚴格實施色素內鏡檢查80例,其均為胃黏膜改變需活檢的患者,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齡38~68歲,平均約48歲。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痛或不適(78.5%)、腹脹(34%)、泛酸和黑便等(18%),體征多為上腹輕微壓痛(60%)。
(1)色素內鏡檢查前準備 檢查前需與病人或家屬交待實施色素內鏡的必要性、優點、方法及并發癥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口服蛋白分解酶、泡劑及重曹,除消化管黏膜表面附著的液。具體方法:泡劑8ml用水溶解,使總量為40ml,再加溫水40ml溶解成40℃左右的溶液80ml,再加糜蛋白酶(蛋白分解酶)2萬單位以及重量1g,充分攪拌后在檢查前15min口服。囑病人服藥后在翻轉體位,以保證更好除膜表面的液。
(2)病例入選標準 胃鏡檢查發現的小胃潰瘍、息肉及局灶性隆起或凹陷病灶者;局部黏膜色澤改變、胃黏膜彌漫性粗糙不平者以及病變性質、范圍、深度難以界定的。
(3)藥品選擇 糜蛋白酶,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染色液:美藍色素液,為深圳市信康達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生產,選配制成0.5%美藍溶液。
(4)給藥方法 采用Olympus GIF-Q180電子胃鏡,常規胃鏡確定所要行色素內鏡的部位,先用清水沖洗抽吸干凈病灶區域,再直視下對確定病變及周圍散布或噴灑色0.5%美藍溶液5~10ml,數分鐘后用蒸餾水沖洗多余的色素后觀察,于膜染色區取活檢,術后盡量吸出殘留色素溶液。
美蘭染色后病變診斷結果顯示:著色區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檢出率為36.3%(29/80);早期胃癌檢出率為12.5%(10/80)。染色前后內鏡診斷與病理診斷比較,診斷符合率分別為73.9%和87.8%。
色素內鏡又稱染色內鏡,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導入色素使觀察的黏膜著色,在內鏡下使病灶與正常黏膜形成鮮明對比[1],從而達到幫助辨認病變及提供針對性活檢的一項檢查技術。目前胃癌是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最嚴重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病情發展較快,如出現癥狀后不進行手術治療,90%患者于1a內死亡[2]。欲改觀胃癌的預后,重點還在于努力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發現率。在日本EGC的檢出率可占胃癌檢出率的50%以上[3];在我國,北京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曾表示:“如果患者能在胃癌僅限于胃壁的黏膜層時檢出,5a的生存率可達95%;但讓人很遺憾的是胃癌的早期診斷率還不到10%”。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提高EGC的檢出率染色內鏡檢查是一種很重要的手段。①色素內鏡能顯示出黏膜表面細小凹陷改變,增加立體感,因而可觀察到胃小區的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更有利于良惡性病變的鑒別;②色素內鏡對凹陷性病變染色后能清楚地看到潰瘍邊緣的形態;平坦型病變由于隆起與凹陷均不明顯,有時診斷唯獨憑借染色才能發現;③內鏡染色還可提示癌腫浸潤及深度,為臨床醫生決定采用鏡下手術還是開腹手術及手術范圍提供依據;④雖然有些惡性潰瘍可能有假性愈合,但染色后可看出再生上皮不均勻,對于有斑點狀、顆粒狀改變及顏色變化的也提示有必要活檢;⑤對懷疑不良病變時最好多做或都做色素內鏡。⑥色素內鏡確實有利于實施靶向活檢,其大大提高鏡檢水平,對提高EGC診斷率、科學合理治療有很高的臨床價值。還有,在色素內鏡檢查中理想的蛋白分解酶為鏈酶蛋白酶,但市場上少見,臨床上其可用糜蛋白酶代替[4];之所以選用0.5%美藍就是因其為吸收性染色劑,黏膜染色牢靠、明顯,且來源容易,易于配制,價格便宜。理論上講,無論應用哪一種染色劑必須具備下列條件:無毒、吸收后對人體無害、在胃內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對黏膜有良好的親和性、能如真實反映胃黏膜微細凹凸變化[4]。目前內鏡下使用的0.5%美藍染色是安全的,病人糞、尿色會有所改變,不屬于副作用;色素內鏡使用的色素除極個別有過敏反應外還未發現有嚴重副作用的報道;患有出血性疾病患者宜慎用蛋白分解酶[5]。內鏡醫生要努力增強發現早癌的意識,但如果無明確目的而選擇色素染色內鏡檢查法,不但沒有意義,反而易使重要所見變得不明了了。色素內鏡若聯合應用無痛內鏡能縮短檢查時間,其結果更為準確,更有利于病變的確診。實施色素內鏡,術前要充分準備,術中細心尋找可疑病灶,有目的實施病灶染色,色素內鏡檢查是安全、可靠的。若醫療條件允許,當然還可開展多種色素染色,聯合放大內鏡等更多方面的內鏡工作。單純的色素內鏡已經技術成熟,操作起來簡便易行,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宜在我國基層醫院積極推廣使用。
盡管上述優點已被廣泛認同,也曾被反復多次強調,目前仍沒有普及原因的原因是:內鏡醫生認為麻煩,其準備和檢查時間長,要增加相應費用,還與醫院條件、醫生觀念未達到一定水平等因素有關。
[1] 李擁寧,李迎彤,覃英姿等.色素內鏡對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價值(附98例病例分析)[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6,11(2):103-104.
[2] 焦興元,任建林.消化系腫瘤學: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135.
[3] 王秀蘭,趙彤,遲寶榮等.色素內鏡診斷早期胃癌[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28(3):304-305.
[4] 李益農,陸星華.消化內鏡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08.
[5] 芳野純治,等.內鏡診斷與鑒別診斷圖譜[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74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