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大連 116052)
[經濟管理]
汲取日本企業文化精華創建中國特色大連企業文化
郭力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大連 116052)
二戰后日本在短短30年的時間里就從一個被戰爭摧毀的戰敗國一躍成為經濟大國,令全世界震撼。日本實現經濟騰飛的因素很多,其中,日本企業文化是日本經濟制勝的首要法寶。日本企業文化概括起來主要有超強的社會責任感、重視團隊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獨特的企業制度等。大連企業在汲取日本企業文化精華時切忌盲目照搬,流于形式,因循守舊。應提升社會責任感,加強人本教育,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堅持不斷創新,借鑒日本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逐步創建中國特色大連地方企業文化,從而推動大連地區的經濟發展。
日本;大連;企業文化;社會責任感;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
在日本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動作用,它推動著日本企業實現“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模式,發揮群體意識的凝聚作用、激勵作用、規范作用,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企業人、財、物、管理技術等要素有效地組織起來,發揮較高的潛能。日本企業文化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特點:
超強的社會責任感是日本企業運作成功的首要法寶。日本企業并沒有將獲取最大利潤作為首要目標,而是提出了產業報國、以社會為己任的口號。強調企業的責任,強調企業對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所負的責任和義務。不欺騙顧客,不搞虛假宣傳,不損人利己,不坑害國家,而靠誠實、守信贏得信譽。
日本民族生存在一個四周環海,面積相對較小,多山的狹長島國中,礦產資源匱乏,并飽受地震、臺風、海嘯等災害威脅。在此種惡劣的環境中,個人的力量顯得微不足道,只有通過團結合作,以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有利的生存環境,由此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日本企業還有一個值得全世界企業借鑒的優點,那就是創新精神。日本人的創新是建立在本民族的發展基礎上的,學習和借鑒其它民族的成功經驗并加以創新。
“以人為本”是日本企業凝聚人心的法寶。獨特的企業制度——終身雇傭、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制度構成了日本企業經營模式的三大支柱。它們相互關聯,密切配合,緊緊圍繞“人”這個中心,從不同側面調節企業的生產關系,緩和與化解企業主與生產者之間的矛盾。
日本企業文化的優勢有目共睹,但中日兩國國情的差異,注定了盲目照搬照抄日本企業文化的管理思路是行不通的。日本企業文化的產生也是在自己民族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我們應該在自己民族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創建符合中國國情的企業文化,肯定中國企業文化的優點,汲取日本企業文化的精華,正確面對兩國的差異所在。
企業文化不是單純的張貼一些名人字畫裝點門面,而是將企業在創業和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價值觀灌輸給全體員工,通過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獨特的價值體系,這其中也凝結了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集體形成的經營理念。將這些理念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和形式表現出來,才是比較完整的企業文化。如果只有表層的形式而未表現出內在價值與理念,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沒有意義的,難以持續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動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了深遠的影響。
企業文化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進步,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夠應對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等新形勢帶來的沖擊。一定要抓住機遇,趨利避害,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拓進取,通過創建新的企業文化,為大連地方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增強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做出應有的貢獻。因循守舊勢必會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束縛。
轟動一時的三聚氰胺事件雖未發生在大連,但事件的惡劣后果足以引起大連企業的重視。這一事件充分看出了我國一些企業的惡性競爭,不講商業道德、假冒偽劣、拜金主義等現象十分嚴重,從而導致了社會信用水平的下降。我國國民甚至出現了只相信外國品牌的現象,這是我國企業的悲哀。如果一個企業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關懷意識,缺乏對規律和秩序的尊重,缺乏系統的敬業精神,那么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市場經濟秩序的失衡,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惡化。中國加入WTO后,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首先面對的是全球化的全新的游戲規則,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提升品牌質量,提升社會責任感是重中之重。因此,企業應準確地把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尊重人性的辯證關系。
首先,政府應制定相關的獎懲措施和監督制度,由一些社會機構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情況進行監督,并定期向社會公布,監督內容應包括產品質量、資助社會福利事業、美化環境、消除廢棄物等方面的情況,從而使社會大眾知道哪些企業承擔了責任,哪些企業沒有承擔責任。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使企業產生無形的壓力,為了得到公眾的認可企業會逐漸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同時,對于嚴重違反規定的企業要加大懲罰力度。其次,企業內部要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培育員工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的責任意識,使之學會利用勞動保障的權利,來為自己和廣大勞動者爭取合法的權益,學會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會輿論來有效約束和正確引導企業行為。
日本企業文化強調人才的作用,強調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大連一些老的國有企業對人才重視不夠。即使引進了人才,也沒有合理的機制留住人才,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人創造文化,文化改造人。企業員工不僅是企業文化創造的主體,而且也是企業文化的載體,是企業文化的承載者和實踐者。企業文化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的人本文化,做企業實際上就是在做人。
首先,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每一位員工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所在;其次,為員工設立職業規劃,建立配套合理的培訓機制、獎勵機制、晉升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最后,企業應加強人才的吸引、培訓與任用,通過安排高質量的培訓進修、薪酬調整等舉措來減少人才的流失。
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把人作為企業管理的根本出發點,在制定決策時優先考慮人的因素;充分重視人的價值,把人放在積極、主動的位置上,承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關心人、依靠人、培養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激發員工的熱情和進取心,才能使之從內心深處產生對企業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并真正把個人的前途和企業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日本企業往往比較重視集體的力量,強調團隊合作。高效的工作團隊是巨大的生產力,能有效促進企業發展。因此,應當汲取日本企業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注重發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集思廣益。同時,企業要注意挖掘個體的潛力,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工作中合理搭配人才,打造高效工作團隊,通過培養員工忠于企業的觀念,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體意識。倡導團隊意識與個性發揮的辯證統一,這是企業文化建設中人文精神培育的組織基礎和管理基礎。
企業應該制定績效考核制度,通過這一制度的執行,員工會在工作中切實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為了共同的利益必須要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從每個部門內部合作逐漸發展到整個企業的合作意識。企業可以利用節假日組織聚會、旅游等活動,通過深度頻繁的接觸不僅可以進一步挖掘到每位員工的個體潛力,還可以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使員工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集體意識。
日本人無論是古代借鑒中國的儒家文化,還是近現代借鑒西方的科學技術,企業均經過巧妙的改造而賦予其本民族的特色,甚至在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時也保持了西服與和服、西餐與日本料理等雙重生活方式。這就是日本人的聰明之處:他們在學習和應用外國經驗時不失去自己的文化特性。日本在歷史上盡管不止一次大規模地吸收外來文化,但總是保留了部分自己優秀的民族特點,絕不是照搬原樣,而是在選擇吸收的基礎之上進行加工改造、創新,把它們變成獨具特色的屬于自己的東西,從而在創新中形成日本的多元化文化。這一點非常值得大連企業學習,應該在保留中國特色的基礎上,創建出符合大連區域特色的企業文化。
首先,要想創新就要知新,不斷地學習研究世界先進各國的相關領域文化才能使自己的思路不斷得到創新。作為企業高層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充實自己,了解世界,然后把自己得到的前沿信息應用于自己的企業。其次,用嚴格的管理來規范職工的思想和行為,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而提高企業員工的內在素質。最后,大力開設培訓中心、提供培訓機會、建立資料館,努力創造文化氛圍,從內部提高員工自身文化素質,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
日本企業文化是日本經濟騰飛制勝的法寶。通過日本企業文化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只有著重培育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最優化,才能在今后激烈的世界經濟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大連應該在充分認識到中國企業文化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吸收日本企業文化的精華,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
[1]徐建平.融入企業文化培養高素質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8(20).
[2]馮昭奎.日本經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陳適宜.日本企業文化的特點及其借鑒意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6(1).
[4]穆道林,高海濱.日本企業文化對我國企業發展的借鑒意義[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3).
[5]楊秀英,傅瓊,魏佐國.企業文化[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6.
F270.7
B
1002-2880(2010)11-0115-02
郭力(1978-)女,大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和日語教學。
(責任編輯: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