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 銀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安徽蚌埠 233030)
[財稅審計]
政府審計:國家經濟安全的“免疫系統”
官 銀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安徽蚌埠 233030)
政府審計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方式,是國家經濟安全的“免疫系統”,對實現經濟調整、政策執行具有監督職責和預警作用,可提高財政資金和公共性資金的績效管理、維護國家財政安全和防范金融風險,還可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實施。因此,政府審計應創新審計理念,構建審計預警機制,實施績效審計,建立健全問責機制,確保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政府審計;免疫系統;國家經濟安全
目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如何在新的形勢下保障我國的國家經濟安全也成為不容忽視的重大戰略問題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政府審計作為政府監管的基本手段,以國家成本核算和國家效能為審查對象進行專業評價,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是其職責所在。因此,作為政府監管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建立和完善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審計監督制度,利用專業技能充分發揮其保障國家經濟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作用,降低國家經濟風險,確保國家經濟的安全穩定與繁榮。
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戰略問題。所謂國家經濟安全,是指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利益不受內部和外部因素的破壞和威脅,在整體上保持健康運行、均衡增長和持續發展的一種經濟狀態,能夠避免或化解可能發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經濟危機。政府審計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方式,通過審核檢查,識別和分析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不利因素,提出審計處理意見,確保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審計工作要繼續關注國家經濟安全問題,這對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克服經濟困難,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具有特殊意義?!眹覍徲嬍饎⒓伊x審計長在2008年審計工作會議上也提出:“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密切關注財政、金融、民生、國有資產、能源和資源環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及時提出對策性建議,防范苗頭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問題、局部性問題演變為全局性問題,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币虼?,政府審計作為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機制的重要一環,其基本職能就是立足于國家和人民利益,監督和評估國家經濟安全活動和政策的執行,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穩健、協調、可持續發展。
宏觀經濟調控是政府對經濟發展進行反周期調節的一種手段,它通過對經濟發展進行干預,以保持經濟和社會平穩發展,防止經濟發展出現大幅波動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動蕩和其他不利的后果。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總水平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政府審計對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具有監督職責和預警作用。
我國進入市場經濟以來,政府強化宏觀管理職能,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管理和調控經濟的發展。而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要有政府審計對其進行監督,根據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并對相關政策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適時反饋制度性缺陷,為政府及時調整、改進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2009年,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國政府提出要做好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而提高政府財政績效管理水平是提升政府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財政收支涉及各級政府,涉及不同的部門、不同的項目,財政資金作為稀缺的優質資源,應該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加快財政支出進度,把財政資金盡早落實到項目上,這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基本要求。政府審計機關要強化財政績效審計,按照“揭露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提高績效”的思路,進一步提升預算執行審計的層次和水平,規范預算管理,建立財政風險的預警機制,提高國家的財政資金和公共性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資金不被侵蝕,維護國家財政安全。
在此背景下,政府審計要把金融安全置于顯要位置,通過加強金融機構經濟效益審計,暴露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規范金融機構的經濟行為;關注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經營績效和監管狀況,推進金融機構改革的深化;嚴肅揭露和查處金融領域重大違法違規問題,保證國家金融系統的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環境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確定節能減排的約束性目標,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加大了環境治理與保護的力度,國家審計署也通過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審計調查、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審計等在環境審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審計經驗,有力地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2010年6月8日,劉家義審計長在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世界審計組織環境審計工作組會議上提出:“中國國家審計署將繼續加大環境審計力度,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審計路子,為中國的環境根本改善,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政府審計應對影響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加以重視,以促進落實節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為目標,積極開展環境審計。不僅要針對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建設資金使用進行審計,還應在項目審計過程中,對“高污染、高能耗”產業進行摸底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專題報告和績效評估意見。
《審計署2008—2012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提出:“把推進法治、維護民生、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作為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在“免疫系統”論下,政府審計要預防、揭露和抵御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問題。政府審計機關在政府內部具有內生的“免疫”作用(張慶龍,謝志華2009),它可以從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密切關注與國家經濟安全相關的問題,及早感受風險,提前發出警報,提高經濟社會運行的“免疫力”。要保障審計“免疫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政府審計機構需要通過體制創新、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創新,講求自身的科學發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此,要通過深化政府審計對象,大力推行資源環境審計、制度合理性審計、政策執行效果審計以及信息安全審計,橫向拓寬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領域;要改進政府審計方法與手段,審計方式轉向采用預警與控制形式,審計技術轉變為重點審查經濟安全預警數據,政府審計要對國家經濟安全建立起宏觀預警模型。
審計預警機制,即政府審計充分利用其對于經濟安全信息的監測與評價機制,對威脅國家經濟安全的各種因素進行監測和預測,依據一定的標準和程序判斷經濟安全運行的效果,一旦發現運行過程中存在偏離經濟安全“臨界值”,要迅速作出反應,提出相應的糾正措施和建議,促進宏觀經濟達到安全運行的預定效果。審計預警系統的構建要關注四個環節:信息收集、風險評估、分析評價、風險處理。政府審計要根據收集到的各種經濟安全信息,及早準確地識別和揭示風險,并根據綜合評價的結果發出警報,從健全體制、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預防風險的再度發生。政府審計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借鑒其他有關國家經濟安全研究成果和相關數據信息,設計一套經濟安全審計預警指標體系,應包括以下框架性內容:金融安全、財政安全、國有企業資產安全、經濟信息安全、民生安全評價指標等(張慶龍,謝志華,2009)。
政府績效是指政府在社會經濟管理活動中的結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意志過程中體現出的管理能力,它包含了政治績效、經濟績效、文化績效、社會績效四個方面。政府審計要將績效理念貫穿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對政府利用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
推進績效審計,可以通過績效狀況的展示,推動公眾對政府的監督,有利于公共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另外,可以有效地遏制貪污腐敗現象,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在推進績效審計的過程中,重點揭示重大損失浪費、影響國家安全和事關民生的重大問題,不僅要對經濟績效進行審計,還應特別關注社會績效,在發現問題的同時,注重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審計建議,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績效審計,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專項審計調查是審計機關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運用審計和其他調查方法,依法對預算管理或者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等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的調查,側重于加強分析研究,提出審計建議。專項審計調查具有宏觀性、時效性、建設性和靈活性等優勢和特點,已經成為審計機關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建設性作用、發揮“免疫系統”作用的重要手段。2010年2月,《審計法實施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專項審計調查的事項范圍和違反財政財務收支行為的處理程序,對加強專項審計調查提供了法律保障。
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可以通過對金融、財政、投資、稅收等領域的審計調查,掌握改革發展和經濟生活中的深層次問題,揭露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一些共性問題,對審計調查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評估經濟政策的執行情況和效果,從制度上、體制上、政策上和法律上提出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為領導提供全面、客觀、準確、及時的決策依據和解決問題的措施,促進國家經濟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從更高層次上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
審計問責機制是對政府審計結果中涉及的個人或組織使用資產的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種社會交待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審計問責制是構建和諧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內容。在建立健全審計問責機制的過程中,審計問責的法制化建設尤為重要。要通過一個統一的審計問責法律的制定,明確審計問責的內容、方式和問責主體,進一步增強審計問責的法律地位。
建立健全審計問責機制,審計機關還要最大限度地運用好經濟責任審計這個平臺,加強經濟責任審計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同時,審計問責機制的建立健全也離不開審計結果的透明程度。審計結果公告要讓所有的信息需求者具有相同的信息量,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信息的可信度,有利于政府行為的公開化,使政府接受廣大社會公眾的監督,規范政府的行為,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作用
[1]劉家義.劉家義同志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審計研究,2009(10).
[2]劉家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審計工作發展[N].人民日報,2008-09-11.
[3]蔡春,李江濤,劉更新.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基本依據作用機理及路徑選擇[J].審計研究,2009(4).
[4]唐建新,古繼洪,付愛春.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理論基礎和作用路徑[J].審計研究,2008(5).
[5]王世誼,劉穎.政府審計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中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方式[J].審計研究,2009(4).
[6]喬瑞紅.論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之關系[J].現代財經,2009(6).
[7]李健,馮均科,侯興國,曹廣明.政府審計監督與國家經濟安全[J].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5).
[8]楊建榮.經濟全球化下我國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J].審計研究,2009(5).
[9]王素梅,李兆東,陳艷嬌.論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1).
[10]陳英姿.以安全性為主要目標 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J].審計研究,2009(4).
[11]李宗林.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J].商場現代化,2009(2).
[12]張慶龍,謝志華.論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J].審計研究,2009(4).
[13]李鳳雛.論國家審計與國家安全[J].商業會計,2008(12).
F239.4
B
1002-2880(2010)11-0154-03
官銀(198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審計監督與國家經濟安全”(項目號:AHSK07-08D05)的研究成果。
由于發達國家財政收支惡化及公共債務快速累加,全球金融風險也開始發生變化。2010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對當前的多重風險提出警告:隨著經濟復蘇日益加快,全球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已減弱,但隨之而來的發達國家主權債務風險,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通貨膨脹、資產泡沫等問題,可能影響全球金融穩定,并將這場世界性金融風暴推向新的高潮。
(責任編輯:劉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