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1.哈爾濱商業大學MBA教育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2.伊春銀監分局,黑龍江伊春 153000)
[龍江商務]
創辦林權抵押貸款助推伊春林改及經濟轉型
劉建華1,2
(1.哈爾濱商業大學MBA教育中心,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2.伊春銀監分局,黑龍江伊春 153000)
伊春市作為典型的林業資源型城市,探索實施林權制度改革促進其經濟轉型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通過對林權制度改革背景及內容的介紹,分析在伊春市銀行業機構開辦林權抵押貸款的潛力、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具體開辦林權抵押貸款的一些設想,并針對開辦貸款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
林權;抵押貸款;制度改革;伊春市;資源型城市
伊春市由于超負荷承擔國家木材生產和各項上繳任務而長期過量采伐,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伊春林區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兩危”境地。林業企業的困境直接導致了資源性、結構性、體制性和社會性四大矛盾的產生,也引發了諸多影響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為推進國有林區的可持續發展,2005年5月國務院確定伊春市為全國四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之一,全國第一個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林權制度改革對于推進伊春國有林區經濟體制改革,提高林業生產力,實現伊春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改革的主要目標。通過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改變國有森林資源國有國營的單一管理模式,推進森林資源經營機制轉換,建立森林資源統分結合的經營管理新機制,以林權制度改革為帶動,活化企業內部資源,促進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推動伊春國有林區的全面改革,在林業資源型城市走出一條經濟轉型創新之路。
2.改革的基本原則。堅持生態效益優先,正確處理保護森林資源與發展林區經濟的關系,實現永續利用,最大限度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統分結合、產權明晰;堅持林地所有權和用途不變,承包經營的國有林地只能用于森林的培育和經營,不能改作他用;堅持國有森林資源依法有償使用,確保森林資源資產保值增值。
3.改革的主要內容。堅持分類經營和遠封近分的原則,在不改變林地所有權和用途,不削弱森林生態功能,總體保持國有森工主體地位不變的基礎上,管死管住重點生態公益林,放開放活商品林經營權。在商品林區域內,引入民營機制和民間資本,對國有森工企業無力造林和不好管、管不好的林地使用權及森林、林木所有權、經營權實行有償流轉,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生產力。
4.試點范圍。伊春市首批試點單位為5個國有林業局中的15個林場(所),試點規模僅限于商品林地,面積為8萬公頃,公益林地不納入試點范圍;承包經營林地的對象是試點林業局的林業在冊職工,伊春林業管理局及試點林業局機關干部和離退休職工暫不參加林地的承包經營。
5.實施方式。按一溝一系一坡的自然界限,并結合森林經營區劃,按每戶5~10公頃的規模,實行林地承包經營,林地承包經營期限50年。
改革后,承包職工在承包經營期內保證林地不能逆轉、不能變為非林地,及時更新荒山、荒地和采伐跡地,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取得森林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森林的生態效益。充分調動林業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林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使荒山荒地得到最合理的利用,開發出最大的經濟效益。
伊春位于小興安嶺腹地,林木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僅首批實施林權制度改革涉及的5個林業局,15個林場(所),林地面積就達8萬多公頃,但僅占伊春國有林區林地總面積的2.6%。如全面實施改革,估算需改革的森林資源資產總價值在150億元以上,由此可見,林權抵押貸款市場潛力巨大,貸款營銷空間前景廣闊。
1.自實施天保工程后,國家的林業政策調整,采伐量大幅減少,林業企業效益下滑,尤其是自從2005年以來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將林業貸款剝離后,銀行業機構亟需開辟新的增收渠道,這次林權制度改革正好滿足了銀行業機構的這種需求。
2.實施林權制度改革,滿足了林業職工自主經營、效益為先的需求,但是由于過去收入過低,多數林業職工沒有多少存款,在交納完承包經營費用后,基本沒有開展林種選育及草藥、食用菌等林下資源培育的前期投入資金,而銀行業機構大量的存款貸不出去,林權制度改革恰恰為銀行業機構提供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
3.銀行業機構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后,將能夠加大與政府及林業局的各方面業務合作聯系,為銀行業機構將來的工作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可將流失的儲蓄存款通過對公存款存入銀行業機構,增加銀行業機構低成本存款額度,一舉兩得。
4.從轄區銀行業機構地處地方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優質客戶資源十分短缺、金融資源匱乏的現狀來說,林權抵押貸款的經營效益顯而易見,據測算每億元存貸款利差近400萬元,而林權制度改革催生的大量信貸客戶資源必將成為銀行業機構新的利潤增長源。
5.為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業務,伊春市必將成立多家擔保公司,銀行業機構將選擇信譽好、實力強的擔保公司與其簽定協議,以保證銀行業機構貸款的安全,并且選擇有資質的評估部門,簽定合作協議,可取得可觀的中間業務收入。
1.雖然目前伊春銀行業機構還沒有開辦林權抵押貸款,但已有銀行業機構與伊春市政府溝通,建議由市政府或市林管局出具一定的資金成立擔保公司,在銀行業機構開立保證金賬戶,由銀行業機構監督管理,確保貸款的安全性。
2.目前僅市林業局有一個《林權證》,由國務院頒發,國家林業局將對林權經營承包者頒發《林地經營權證》。部分銀行業機構已與伊春林業管理局協商,采取由伊春市人民政府印制的,由權威部門為承包戶出具正規的、法律認可的所有權證書,且能在管理部門辦理抵押登記,確保所有權利的合法性,不存在爭議。
3.由銀行業機構與市林業管理部門協管,市屬各林業局專門成立林權抵押貸款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在銀行業機構抵押的資產,在未經銀行業機構認可的情況下,不得轉讓、流轉,在未取得銀行業機構同意下不得頒發《林木采伐許可證》。
4.伊春市林政部門已成立了活立木交易市場并已營業,待全市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林權交易量會不斷增大,這就使銀行業機構抵押物變現能力增強,從而保證貸款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5.銀行業機構將就林木保險與保險公司洽談,林業職工為其所承包的林木辦理保險,目前主要的問題是林業職工對高額的保費承擔不起。由于林木成材林火災損失不大,只有幼林容易被燒毀,并且伊春市只有春秋兩季易發生森林火災,因此可采用降低保險費率或按季保險的方式解決此問題。
6.還款來源充足。林地承包經營者享有森林、林木所有權和林地經營權,有權依法經營利用林木、林下植物資源,并可依法繼承。借款人可從事林副、林藥、林果、林蛙、食用菌等種植、養殖、培植以及采集、加工、銷售林副產品等多種經營活動。據統計,每名林地承包經營者林副產品年平均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加之林木采伐收入可達5萬元,而銀行業機構擬開辦的林權抵押貸款的最高貸款額度在10萬元以下,平均貸款額為4萬元,貸款期限一般為1年,最長不超5年,第一還款來源十分充足,貸款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效益性。
1.要求借款人有固定的住所及伊春市常住戶口,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有《林地經營權證》且權屬明確合法,不存在爭議,并已簽訂了《林木資產流轉合同》或《林地承包經營合同》。
2.由市屬各林業局管理部門提供代管抵押林地的承諾書,承諾中說明在未經銀行業機構認可的情況下,抵押林地不得轉讓、流轉,在未取得銀行業機構同意不得頒發《林木采伐許可證》。由借款人提供銀行業機構認可的擔保公司出具的真實、合法、有效的擔保書,并且為抵押森林辦理保險。
3.市林管局專門成立抵押貸款管理辦公室,負責與銀行業機構協調開展此項工作,在銀行業機構提示下,對逾期貸款進行催收,對超過還款期限90天的貸款,幫助完成抵押品的收回及拍賣處置工作。
4.市資源林政局成立林權抵押貸款登記部門,并出臺《林權抵押貸款抵押登記管理辦法》,保障抵押登記合法有效,明確林權抵押登記的嚴肅性。
1.在辦理林權抵押貸款手續上,要求借款人出具第一還款來源證明,對林場職工來說,其在林場的年工資收入僅為八、九千元,其余收入多為林副產品收入,提供不了銀行業機構認可的收入證明,無法滿足銀行業機構貸款條件,這給林場職工申請貸款造成相當大的困難。因此,銀行業機構可通過借款人所在單位(國有企業)提供收入證明或資信證明,然后由銀行調查人在該證明書上簽字確認后,確定第一還款來源是否充足。
2.林場林權經營者貸款用途多數為購買種子、樹苗、種植中草藥、食用菌等。從投入資金生產到林產品及山特產品銷售回款,時間為9個月左右,如果按月或按季還本付息,借款人難以償還。因此,銀行業機構可在有效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實行林權抵押貸款按年還本付息。
3.個人資信評估和擔保能力測算存在難度。在個人資信評估方面,可針對伊春林業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合理測算借款人資信水平。在擔保能力測算上,銀行業機構可將林權抵押視同房產抵押計算,在抵押成數計算上參考房產抵押的成數予以打分評估。
[1]張德剛,王丹,任晶波.伊春市經濟轉型的財政支持問題[J].綠色會計,2007(7).
[2]劉玉杰,宛利,林阿南,張廣宇.對林業資源型城市伊春市實現經濟轉型的思考[J].黑龍江金融,2005(7).
[3]華景偉.伊春市國有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探討[J].林業經濟,2007(4).
(責任編輯:陳鴻鵬)
F326.27
B
1002-2880(2010)11-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