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社區檔案主要產生于社區,服務于社區工作和社區老百姓,是政府與農民相互溝通、建立信賴關系的紐帶和橋梁。特別是社區農民的土地被流轉、征用發生變化后,政府必須做好失地農民的動遷、安置和補償工作,要著眼于失地農民今后的收入來源和生活保障考慮。因此,做好社區檔案工作不僅是建設“新農村”的需要,更是保障民生的需要。為此,就目前社區檔案工作如何開展,筆者對祿口街道作了專題調查。
祿口是個涉農街道,近年來,隨著“空港工業園”和“航空新城”的建設,一大批省、市、區重點建設項目“落戶”祿口,從而加速了祿口城市化的進程。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對祿口街道所屬的永興、彭福、小彭、成功等多個社區進行了實地走訪。永興社區是祿口街道經濟條件“中等”的社區之一,社區戶籍人口2280人,有5個自然村和9個居民小組,社區檔案工作隨著“新農村”建設被提升到重要的議事日程。社區相繼成立了“檔案工作領導小組”、“檔案鑒定、銷毀小組”;成立了社區“綜合檔案室”,明確了一名副書記分管檔案工作,配備了一名大專學歷的專職檔案員和5名兼職檔案員,拿出89平方米套房作為檔案專門用房,并且做到庫房、辦公和閱檔三分開。檔案基本實現了“文件級”目錄電腦化管理,各項檔案管理制度全部上墻,近年社區又購置了檔案裝具、空調、電腦、復印機、數碼相機等專用設備,共投入專項經費10萬余元用于檔案業務創建。2009年10月永興社區順利通過檔案工作“三星級”測評認定。
彭福社區是省級典型示范社區,經濟條件較好,檔案工作起步較早,在調查中社區沈書記親自接待,他對社區檔案工作非常重視,專門聘請了一名退休教師為社區專職檔案員,社區有單獨的檔案室、榮譽室、圖書室、閱覽室,在談到社區檔案為社區服務時,沈書記感觸頗深。他說,過去我對檔案工作確實認識不足,平時談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就不要。在上一輪彭福企業改制和近幾年的土地流轉過程中,檔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不是從檔案中找到原始的協議、合同等依據,彭福社區的集體資產起碼要損失幾百萬元,社區檔案管理對社區本身和老百姓利益來說太重要了,這項工作不僅要做而且要加大力度,我要請檔案部門的專家上門來指導,把它做規范,在檔案管理上投入一點財力、物力很有必要,回報很大,非常值得。目前,彭福社區形成的檔案有文書類、會計類和聲像類,其中文書檔案401卷,會計檔案339卷(冊),照片檔案1180張,錄像帶20盒,保存較早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文書檔案。
小彭社區位于祿口街道東南角,區位較為偏僻,經濟基礎相對較弱,辦公條件緊張,環境顯得擁擠,沒有獨立的檔案室,但社區檔案管理做得井然有序。雖然“硬件”條件弱一些,但是“軟件”并不軟。第一,社區明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為兼職檔案員,建立了各項檔案管理制度,添置了檔案柜和檢索工具櫥,使社區檔案有人管、有制度、有櫥柜;第二,文件材料收集較為齊全,社區書記、主任帶頭把手中上年度的文件材料主動移交到檔案室,從而保證歸檔材料的齊全完整。2008年之前的文件材料目前已經全部整理歸檔,共形成文書檔案296卷、會計檔案78卷,整理的檔案全部入柜,裝訂結實美觀、排放規律有序;第三,在制定歸檔范圍時,能夠緊貼社區職能,圍繞“社區黨建、社區自治組織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衛生、社區計生、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等八個方面材料來著手,尤其是在具體操作中,檔案人員本著“強化收集、優化整理、深化利用”的方針,不僅分類科學、組卷合理、整理規范,而且建立了相應的管理臺帳,使檔案檢索利用方便快捷。
從調查情況來看,徒蓋、茅亭等17個社區檔案形成的門類和數量都相對較少,基本是以文書檔案和會計檔案為主,而且局限于2000年后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從這次調查統計的數據來看,祿口街道30個社區共形成各門類檔案10576(卷、盒、張),其中,文書檔案5377卷,占總數量的50.84%;會計檔案3465卷(冊),占總數量的32.76%;聲像檔案1734張,占總數量的16.39%。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各社區領導和干部檔案意識普遍較強,社區保存的文件材料基礎都很好,尤其是在工作活動中形成的職務任免、批復、表彰、會議記錄、協議、合同、就業培訓、合作醫療保險、以及人員名冊、統計表等重要文件材料都沒有散失,大多數社區對每年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都能及時整理歸檔,有“欠帳”的社區只占總數1/5左右,2000年后歸檔的案卷質量基本符合檔案管理要求。
通過對陳巷、楊樹灣等社區走訪調查,發現有部分社區的檔案管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一是檔案人員普遍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在具體業務操作中遇到難題習慣于憑自己主觀意識來判斷,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二是形成的檔案門類單一,多數社區僅限于對文書檔案和會計檔案的整理,而忽視對其它類別材料進行歸檔。社區對工作活動中形成的實物類(如:獎牌、獎杯、獎狀)、聲像類(如:錄音、錄像、光盤)以及設備類(如:空調、電腦、車輛)等材料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覺得這些物件不屬于歸檔的范疇,從而導致檔案門類不齊全;三是對2000年撤縣設區以前形成的檔案,社區基本采取維持現狀,這部分檔案存在分類不科學,組卷不合理,保管期限劃分不準確,案卷標題擬寫不規范,案卷裝訂不結實有超薄、超厚等現象,有的紙張已經出現破損、掉頁、泛黃以及字跡退化等情況;四是事關農民長遠利益的第一輪土地承包的原始登記,以及土地流轉、山林水面開發、建房登記、合作醫療保險、低保戶、優撫對象等涉及民生的重要檔案沒有得到重點管理。
在過去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下,區(縣)檔案業務指導只開展到鄉鎮機關,隨著時代的發展,社區檔案越來越突顯其重要性,政府通過建立社區檔案可以提高公信力,農民通過利用檔案可以獲知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可以加強對村務公開的監督,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社區檔案對民生保障至少有以下好處:為農民提供詳實可靠的政策信息;保障農民土地、財產以及受益分配不受非法侵害;為農民應對各種意外風險和災害提供可靠力證;為農民養老、安置、醫療保障提供佐證;政府可以通過社區“檔案”建立信息平臺,為農民提供生產、勞動、就業、培訓等機會。綜上所述,社區檔案乃農民利益依附之根本,是農民參與社區管理、分享改革成果、規避各種風險的可靠依據;社區檔案對增進干群關系、緩和各種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社區檔案管理不僅面廣而且量大,其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做好社區檔案工作不是單靠哪一個人就能辦到的,也不是僅靠發幾份文件、開幾次會議就能解決的問題,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得到社區領導的重視支持,需要社區各部門之間通力合作,需要社區專(兼)職檔案員長期不懈扎實有效地工作才能取得成果。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兼顧,切實解決好社區檔案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保障社區檔案工作進入可持續化發展軌道。第一,必須建立健全檔案管理機制和制度,為社區檔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組織保證。第二,切實增強全員的檔案意識,加強對社區檔案工作的領導和經費的投入。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應把檔案工作納入社區年度考核內容。第三,社區應把文件材料年度歸檔作為內部管理范疇,納入常規工作,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任務量化。第四,對應歸檔的文件材料要廣泛收集,并按歸檔要求分門別類進行整理,保證檔案門類齊全完整。第五,對已撤并行政村移交到社區的檔案要進行重新鑒定、整理,維護社區檔案的完整與規范。第六,加強對社區檔案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其熟悉并掌握檔案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第七,合理開發利用檔案資源,使其在推動社區建設和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