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林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 310035)
[電子商務 ]
信息與信用:論企業家及政府在電子商務發展中的作用
吳宗林
(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浙江杭州 310035)
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由于其自身的特征,雖然規避或減少了很多傳統商務模式中的交易成本,但也產生了與傳統交易不同的新交易成本。企業家是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力量,企業家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有效地解決這些交易成本是電子商務順利發展的保證;政府通過建立信用機制和促進信息化的發展也可降低由于電子商務的信息和信用特征所引起的交易成本。
企業家;電子商務;信息;信用
電子商務是一種商務活動的新方式,主要是信息的處理和應用方式改變了商務模式,因此,信息在電子商務模式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與傳統模式的根本區別就在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手段不同,以及信息在企業績效中的影響程度不同。電子商務中的交易成本也體現出了與傳統商務模式交易成本本質上的不同,電子商務中的主要是由信息和信用的特征決定的,而這些特征也引起了解決其交易成本的難題。
因為電子商務與傳統的經營模式不同,消費者與商家不能面對面,只能在虛擬的網絡上交流信息,這就加劇了商務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而這種不對稱主要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引起的,因此,信息的一個特征就是信息的載體是虛擬的。
虛擬的環境中交易雙方需要更高的信用度,然而這又是目前電子商務企業的薄弱之處。交易雙方由于網絡的限制,往往僅能知道對方極為有限的信息,而且這些有限信息的可信性也面臨一個不確定性問題。因此,在這樣的商務模式中行為的不確定性加強了。信息單方面提供對另一方產生了更強的不確定性是信息的第二個特征。而且這種不確定性大部分是由信息提供方的信用程度決定,信息對信用的依賴性增強。雙方的這種信息狀況使信息的搜尋產生了新的交易成本,即對搜尋的信息進行辨認甚至是模糊的猜測。因此,電子商務中的信息仍然是不完備的和不對稱的。而基于虛擬化的誠信的建立也有極大的成本,這就跟傳統的企業區別開了,傳統的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但主要在沉沒成本方面,如固定資產的投資,同時退出的門檻也高,但電子商務類企業退出幾乎是沒有成本的。因此,信息的第三個特征就是沒有大量的固定資產作保證。這導致了在信息獲得信任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無形成本,即更多的交易成本。
由于我國商業環境信用不高,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沒有對信用機制的有效約束,就更容易發生商業欺詐行為。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信譽度問題都是網絡交易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特別是買家,對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質量保證、商品售后服務是否和傳統商場一樣,購買商品后是否能如期拿到商品等都存在憂慮。
所以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的信用具有了傳統商務模式中不同的特征。首先,信用不再是由固定資產等事先確定,而是通過大量的宣傳和廣告促使消費者或客戶去體驗,而后通過產品質量和服務來建立信用。其次,體現在信用的維護上涉及的利益方更多,但參與各方的利益并不一定是一致的,這對信用的維持造成了困難,這取決于電子商務企業的整合力度。最后,信用一旦被破壞,將極難挽回,并決定企業存亡,這是由網絡的特征決定的,也就是說維持信用要比傳統的更加困難,即交易成本將會增加。
由于信息和信用相比于傳統的商務模式產生了新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又引起了區別于傳統交易模式的交易成本,這對企業家和企業都是一個新生的事物,電子商務的發展正是在交易成本的不斷解決過程中得到發展的,而企業家正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科斯指出,交易成本是利用價格機制的費用,它包括為完成市場交易而花費在搜尋信息、進行談判、簽訂契約等活動上的費用。張五常和諾斯所說的交易成本包括一切的不發生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電子商務類企業的生產性部分很少,因此交易成本在運行成本中的比例更大。
企業家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而關鍵性的作用則體現在企業家對由于信息與信用的特征產生的交易成本的處理。電子商務的信息和信用的特征體現出不同的特性,交易成本與傳統的企業經濟活動表現出了明顯的區別。
1.通過重整供應鏈、價值鏈的一些部分達到信息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及產品的信息交流打破了傳統商務活動中固定的客戶關系,促進一種全新的供應鏈的形成。而這種信息的載體是虛擬的,由此在信用不完全的情況下會引起巨大的交易成本,此處的交易費可以理解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這種交易成本會間接地影響到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因為,消費者是和企業的供應鏈間接相關的。供應鏈的整合就是要確定利益分配的合理,PPG(批批吉)的倒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即價值鏈關聯企業之間的信用關系沒有處理好,而根本原因是沒有成功整合價值鏈。由于沒有成功解決供應鏈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問題,導致企業以低價策略的搶占市場的行為的失敗。這更是對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信用和處理好自己的信息的有力提醒,不能以價格作為惟一的主要信息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因為這種信息是要以信用來做后盾的,一旦低價不能繼續維持,信用將遭到破壞。電子商務的成功不是一個企業的成功,必須將這個利益有效地分配到整個產業鏈。
2.通過創新交易機制來減少信用體系中的交易成本,也就是說通過制度創新來解決由于信息和信用的特征所引起的交易成本。面對以上這些交易成本,不管是B2B,B2C還是 C2C的交易,如何保證支付的一方不處于劣勢地位,即保證信息是真實的對于信息的接受者來說是最重要的。阿里巴巴的領導者馬云通過支付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支付寶解決了商家和網絡消費者的交易安全問題,即解決了資金流問題,這無疑對于電子商務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買賣雙方通過支付寶進行交易不花費任何費用,把信息的確認延遲到信息弱勢的一方得到交易產品后來確定,這就激勵了信息的提供者盡力避免機會主義的產生。馬云一直對外宣稱他要打造一個給中小企業提供全面服務的貿易平臺,這個平臺將涵蓋完整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服務。當前信息流和資金流得到了初步的解決,馬云通過交易制度的創新解決本文提到的交易成本,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典范。
3.通過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的有效結合,塑造電子商務類企業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品牌就是信用。塑造品牌是一個企業系統的工程。包括企業內部的管理,如產品質量、人力資源等,而外部的主要是企業的形象問題,企業形象與產品質量和售后售中服務有相當大的關系。
由于電子商務類企業的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占比例較大,而且信用的建立是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通過網絡的信息與客戶交流而建立的,品牌的力量更加重要。PPG雖然成功過,但最近徹底倒下之后,企業的可變賣資產是很少的,即企業的進入和退出的壁壘很低,這樣信用的基礎就是薄弱的,如何在這方面提高消費者的信心無疑是企業家需要考慮的。
以當當網為例,圖書作為一種商品,由于其標準簡單、價格便宜,而被公認為最適合在網上進行交易。電子商務具有重要的信息優勢,提供了直接接受顧客需求信息的技術支持,提供完善的售前服務,讀者在收集信息的同時也可以實現雙向互動的信息交流,并用較低的價格提供完善的商品和服務。而在傳統的圖書銷售模式中存在許多無法解決的難題。傳統的發行方式主要是訂單模式,不但周期長、成本高,而且信息傳遞不全等。電子商務基于充分的信息收集、研究和利用網絡客戶征訂系統進行出版物的征訂,使商品和服務的供給和需求在時間上、空間上縮短了距離,使買賣雙方之間的脫節得以克服。因此,電子商務替代一些傳統中不可能降低成本的地方,達到新舊商務模式的有效對接,電子商務企業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企業家必須在對原有的交易方式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電子商務與傳統的商業模式的融合,即通過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的有效結合和取長補短來發展企業。
信息和信用問題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只靠企業家的作用是不能完全解決的,需要政府在市場經濟的原則下改善產業環境,特別是建立和完善信用機制。
1.電子商務法的有效建立。政府的立法基礎應當是以電子商務行業已經形成的非正式制度為基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立法上由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參與保證立法的科學性,這樣才能保證電子商務法的有效建立,從而在制度上彌補企業家功能的不足。
2.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使網絡對個人的企業機構的信用評級適用于經濟的任何交易,而經濟的任何交易也可以反過來影響信用的評級。信用體系的建立是以法制健全和法律意識較強為基礎的,信用體系的建立具有強大的杠桿作用,可以抑制社會中存在的商業欺詐和機會主義,減少信息上的不確定性,社會的信用體系的完善正是政府應當重視的,因此,在信用體系的建立方面政府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3.對信息化的建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促進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和中小企業的轉型,使企業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的優勢,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
電子商務中的交易成本與傳統企業的不同,這是電子商務企業在運行當中應當關注的問題,企業家對其交易成本的有效解決表現為企業的利潤以及企業的持續發展上。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中,企業家成功地解決了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交易成本問題,盡管有失敗,但企業家仍然是解決由于電子商務中的信息和信用的特征所引起的交易成本的主體;而政府可以在社會的宏觀方面去建立信用機制和促進信息化的發展,降低由于信息和信用的特征所引起的交易成本。
[1]蔡歡江.誠信與電子商務品牌的建設 [J].商場現代化,2008(2).
[2]周曉東.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分析和對策思考 [J].軟科學,2001(1).
[3]段釗.電子商務模式交易成本的經濟學分析[J].情報科學,2007(9).
[4]吳泗宗,汪巖橋.企業家功能、能力與企業家精神[J].江西社會科學,2001(12).
[5]湯洪波.企業家理論的演進 [J].經濟評論,2006(3).
[6]羅君麗,交易成本概念的演化:一個不完全的綜述[J].河南社會科學,2007(6).
F724.6
A
1002-2880(2010)09-0040-02
(責任編輯:陳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