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貝涵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財稅審計 ]
稅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之我見
關貝涵
(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近年以來,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為了助推中小企業的發展,國家從稅收政策上給予了中小企業很多優惠。通過對稅收優惠的分析,歸納出稅法兩大主體對中小企業的主要優惠措施,從中小企業發展最重要的高新技術角度出發,探討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業;稅收優惠;高新技術
國家實施的稅收優惠政策,有些是針對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發展制定的特殊政策,有些是間接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還有一些是針對所有企業都能享受的普惠政策,中小企業也可享受。對中小企業來說,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這些政策至關重要。2009年以來,為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央財政積極采取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 35.1億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各國為保護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增強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競爭力通行做法都離不開稅收優惠。稅收優惠手段包括:提高起征點、加大免征額、優惠稅率、稅收減免、退稅、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由于財政補貼、政府采購、財政投融資等政策一般是有選擇性的、非普惠性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導,所以在針對中小企業的個性問題上,如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項目、新建企業、研究開發項目以及企業出口業務中運用這些優惠政策,而稅收優惠則不同,其普及的范圍更廣,更能促進中小企業整體發展。
不同類型的企業為了在國內外的市場上競爭,客觀上要求有公平合理的稅收政策環境。而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積極參與者更希望稅收體制能不斷完善,希望通過稅制改革來理順企業與國家之間的財政關系,從而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結構,以增強企業自身活力。
1.首先,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制定要體現公平、平等的原則,廢止以屬地和所有制劃分的做法,同時也是維護稅收政策的統一性與完整性。由于中小企業在規模、利潤等方面小于那些大企業,所以從稅種上說,中小企業就應該有所體現。當然,不是讓所有的中小企業永遠有優惠,但至少優惠應體現在中小企業創業的前幾年。稅率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更是顯而易見。如對小型微利企業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并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減按 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 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 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 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 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 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 1000萬元。這些邊界數字是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稅收政策上給予的優惠,但是在現實經濟活動中,讓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只有 3萬元的小企業和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29.5萬元的中型企業實行一樣的稅收政策,結果可能導致小企業的利潤驟降。當然,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征收率降低。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實施細則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申請一般納稅人的資格,從過去工業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00萬元降低至 50萬元,商業企業年銷售額從原 180萬元降低至 80萬元,小規模企業進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門檻相對變低。同時,小規模納稅人不論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增值稅征收率由過去的 6%和 4%一律降至3%。
2.充分發揮稅收對中小企業產業發展方向的引導作用。核定征收企業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降低。新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調低了核定征收企業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其中,制造業由 7%~20%調整為 5%~15%,娛樂業由 20%~40%調整為 15%~30%,交通運輸業由 7%~20%調整為 7%~15%,飲食業由 10%~25%調整為 8%~25%等。同時,新辦法還專門增加了農、林、牧、漁業,應稅所得率為 3%~10%。如對那些從事環保業的中小企業,可按稅法的有關規定減免企業所得稅;對直接為農業生產特別是油料、糧食等種植業的中小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對從事咨詢業、高新技術服務業的中小企業和對邊遠貧困地區新辦的中小企業,可以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免征或減免企業所得稅;尤其對那些出口創匯型的中小企業實行“免、抵、剔、退”稅收制度,尤其是對內外資企業統一實行 25%的所得稅稅率,解決了中小企業相對集中的紡織、服裝企業的實際困難,將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 11%提高到 13%,半年增加退稅100億元左右。從國家統一內外資企業稅制來看,改變了以前那種外資企業優惠多、內資企業優惠少,使內資企業處于不平等競爭地位的現象。特別是設置了含有低稅率的多檔稅率,體現對中小企業的照顧。近年來,也有學者建議取消增值稅,但是從目前我國尚處于市場經濟發展初級階段這一重要國情來看,這一建議短期內還不宜實行。只要稅收在工作中按公平稅負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予以調整,就能起到扶持中小企業的作用。
稅收程序法,也稱稅收行政程序法,是指規范稅務部門和稅務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只要是與稅收程序有關的法律規范,不論其存在于哪個法律文件中都屬于稅收程序法的范疇。如有關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的法律規定,同樣適用于稅收行政行為,并對其產生約束力。稅收程序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保障實體法的實施,彌補實體法的不足;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行使;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提高執法效率。稅收征收程序是其重要構成內容,如稅務部門可以在 3年內追征稅款,這是統一要求,但我們能否設想,如果對于中小企業可以有更為寬裕的期限,讓中小企業有更多的時間經營生產,那么對于企業來說是難得的優惠。
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 14億元,同比增長 27.3%,另外還安排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 3億元,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 2年以上 (含 2年)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 70%在股權持有滿 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用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捐贈,企業在年度利潤總額 12%以內的部分,個人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30%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繳納所得稅稅前扣除。
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國家及省認定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大學科技園、軟件園、留學生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認定之日起,暫免征營業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企業的技術轉讓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 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鼓勵社會資金捐贈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企業及個人符合條件的捐贈支出準予稅前扣除。科技企業孵化器,暫免征營業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支持創辦中小軟件企業,對軟件企業進行稅收政策支持。對我國境內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生產企業,如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的,減按 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軟件生產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所退還的稅款,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征收企業所得稅。
規范對中小企業的稅收管理應先進一步規范我國的稅收征管,稅收執法加快稅改步伐,在科學測定、全面理清、綜合評估的基礎上,堅決廢止各項亂收費,將稅收性質明顯的費改為稅。要優化對中小企業的稅收服務,糾正在稅收服務上的“重大輕小”傾向,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宣傳和納稅輔導,簡化辦稅程序,以降低中小企業運營成本,讓中小企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1]張鵬.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及對策[J].理論觀察,2003(1).
[2]鄒燕,續文利.我國中小企業困難分析 [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3(1).
[3]林毅夫.中小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2(1).
[4]王曉光.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及其解決方案[J].長春大學學報,2007(3).
F830
B
1002-2880(2010)09-0159-02
(責任編輯:劉潤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