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二
論學校教研共同體的構建
●高居二
隨著課程與教學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教研工作的領域在不斷拓展,其發展面臨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亟待提高有效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構建教研共同體實施有效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構建;教研共同體;促進;專業發展
教研共同體,是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一種聯合教研模式,是以同質促進、異質互補的原則建立的。是根據各自特色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聯合互動,共同開展教研,從而形成一種資源共享、相互借鑒、協同研究、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它基于學校而不限于學校,它摒棄脫離各種專業力量的各自為戰,集集體智慧,集校內外各方的合作與支持,相互協作,聯合開展教學研究,共享經驗與成功,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學科教研共同體,是教師最日常、最具操作性的、最具研討性的學習共同體,是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校本教研的業務組織,是把先進教學理論和理念轉化為教師行動策略的智慧型集體,是教師專業成長發展的基地。重視學科教研共同體制度化,對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名學科、名教師,構建學習型校園,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規模、條件,教師的教學特點、個性,從教師的知識結構、年齡層次、性格特征等方面綜合考慮,科學、合理地進行人力資源培訓,校內通過開展“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聽一節課”、“同評一節課”的“同課異構”、研討課、公開課等形式的活動,交流研究信息和動態,分享研究體驗與困惑,共同探討問題、尋找對策,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的方法和模式,校間開展交流合作,互相學習,資源共享,構建起學科教研網絡。通過師徒結對、放手讓青年教師勇挑重擔,對其跟進式指導、重點扶植等有效措施使青年教師快速發展。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構建網絡互動團體,通過資源交流共享,實現即時研討,使各個分散個體、團隊通過網絡,組合成一個研究共同體。校園網可開設學科教研網、校園博客網、學科基地網、資源中心、學科論壇等多種平臺。使網絡教研成為學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平臺和特色,使校園博客成為教師教學反思、交流以及提升生命質量的精神家園。實現教師個性、能力上的優勢互補,最大化地發揮每一教師和教師共同體的潛質和功能,形成學科教研共同體的教研凝聚力,建設一個真正“教研共同體”。
建立跨學科的綜合性教研共同體,實現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教育觀念、方式、方法的融會貫通。課程所倡導的學科綜合化聯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學科教師加強聯系,增進了解,共同探討相關問題。建立跨學科的協作教研共同體,通過對各學科教材內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機整合其他學科中的相關知識,利用、借鑒其他學科相關知識和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形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開闊了視野,凝聚了教研力,實現了教師專業全面發展和提高。
教師讀書學習需要一種氛圍,聯合教研也需氛圍。各方要努力營造共同教研的氛圍。從制度走向文化,是教研共同體的共同愿景,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不竭動力。教研共同體應該成為學校文化、教師文化。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隨著教研共同體逐步形成。中國特色的教研教研共同體會煥發出勃勃生機,會極大地彌補和改進傳統教研組制度的不足,會有效地推進教學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責任編輯:陳培瑞)
高居二/山東省泰山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