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明
(雞東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雞東158200)
近年來,我縣漁業發展迅速,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致富做出了貢獻。在全縣養魚水面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漁業產量、產值、效益大幅度增長;漁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綜合效益不斷增加;水產業服務隊伍和漁業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
我縣域內有總水面78000畝,其中宜魚面積30000畝,還有可開發利用的沼澤29000畝。就我縣的具體情況,按照地域類型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南北山區冷水資源養殖區,分布在興農、永和、平陽、哈達、東海等鄉(鎮),是實施冷水魚開發的主產區;二是穆棱河沖積沼澤、泡沼資源高產穩產區,分布于橫跨我縣47公里長的穆棱河及支流沿岸的九個鄉(鎮),是我縣漁業主產區,近幾年來產量占全縣總產量的85%以上,并且科技含量較高;三是中小水面增養殖區,全縣14座大、中、小水庫及塘壩占已利用面積的63%,是我縣漁業生產的潛力所在。
2009年,全縣養魚水面27600畝,其中大中水面22500畝,成魚池塘4600畝,魚種池塘500畝。全縣無公害養殖區發展到25000畝,名特優品種養殖發展到20多個,品種達到了80%的更新。
1、水面資源豐富,為我縣生態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我縣有可開發利用的沼澤29000畝,這將是我縣生態漁業發展的潛力所在。
2、水域生態環境好,為我縣生態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哈達河、曲河、黃泥河、穆棱河等重點水域不但水量充足,而且水質無任何污染。
3、豐富的冷水資源為我縣冷水魚類養殖提供了較大空間。冷水性魚類的增養殖,將會大大加快農民致富步伐和我縣漁業經濟的發展。
4、穆棱河沿岸和各類水庫、塘壩的豐富水資源可為增養殖提供保證。穆棱河沿岸的各類水庫、塘壩是我縣主要漁業生產區,并且科技含量較高,是我縣漁業生產的潛力所在。
5、漁業的發展和科技力量的增強是我縣生態漁業發展的良好推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用科學的方式才能推動漁業的發展。才能使我縣生態漁業的發展保持強勁勢頭。
1、發展方向和目標
以實施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為目標,以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保護魚類資源、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發展質量效益型漁業為目的,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用科學的管理手段,先進的魚類養殖技術和水體污染防治技術,大力發展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建設具有我縣特色的生態漁業產業。
2010年,養殖水面達28000畝,水產品產量達到6000噸,無公害漁業面積27000畝,綜合養魚面積10000畝,名特優養殖面積27000畝,馴化養魚面積5100畝。
2020年,養殖水面達3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7000噸,無公害漁業面積29000畝,綜合養魚面積12000畝,名特優養殖面積29000畝,馴化養魚面積5500畝。
2、搞好自然水域的生態保護工作
做好宣傳,加強漁政管理,對我縣內的哈達河等重點水域進行監測,加大執法力度,保護好現有環境,為大力發展無公害漁業提供充足的水源。
3、保證措施
(1)完善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強化推廣職能,健全服務體系。制定水產技術推廣計劃,組織水產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選育、試驗、示范和推廣;培訓漁業生產者,為漁民提供信息服務。
(2)加強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
首先,加強防疫檢疫的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使漁民對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有深刻的認識;其次,對出入我縣境內的苗種、商品魚進行檢疫,以防止外來傳染病的傳播;第三,加強對飼料及漁用藥物的檢查,以保證生產出高品質無公害水產品。
(3)加強漁政管理
加大漁業法的宣傳力度,加強對漁業執法人員依法行政和漁民依法從事漁業生產的宣傳教育,增強對漁業資源的保護意識,加大漁業執法檢查力度,打擊非法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