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資博 范鵬 花麗茹 張瀾瀾*
(1.伊春林業科學院 黑龍江 伊春 153000;2.黑河水產局 黑龍江 黑河 164300;3.黑龍江省鐵路獸醫衛生處 黑龍江 哈爾濱 153400;4.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大麻哈魚 Oncorhychusmasu(Brevoort)屬于鮭科 Salmonidae、大麻哈魚屬 Oncorhychus,是我國重要的冷水性魚類,主要分布于我國的黑龍江水系、圖門江和綏芬河。大麻哈魚素以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著稱于世,歷來被人們視為名貴魚類。其身體長而側扁,吻端突出,形似鳥喙,口大,內生尖銳的齒,是兇猛的食肉魚類。它生在河里,長在海中,主要棲息在北半球的大洋中,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區為最多。它們在海里生活 4年后,到每年八九月間性成熟時,成群結隊地從外海游向近海,進入江河,涉途幾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黑龍江[1]。入江后停止攝食,有些進入烏蘇里江、呼瑪爾河和松花江等黑龍江的清冷支流,以尋找最理想的產卵場所。大麻哈魚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不僅肉味鮮美,魚籽更為名貴。它的魚籽比一般魚籽大得多,直徑約 7mm,色澤嫣紅透明,宛如琥珀,營養價值極高,是做魚籽醬的上好原料。
隨著大麻哈魚人工繁殖的進行,使用抗菌藥物機會的增多,掌握常用藥物對大麻哈魚的毒性及安全濃度十分必要。目前,關于藥物對水產動物毒性的研究較多[2,3],但關于藥物對大麻哈魚毒性的研究未見報道。甲醛具有廣譜殺蟲、殺菌作用;硫酸銅能有效防治寄生蟲病;水產養殖中食鹽在防病、治病方面有顯著效果,可以作為良好的消毒、殺菌和殺蟲劑[4]。本研究以大麻哈魚為試驗材料,研究甲醛、硫酸銅和食鹽對其急性毒性,計算出半數致死濃度和安全濃度,旨在為大麻哈魚的人工繁殖和大規模放流過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參考。
實驗魚為伊春林業科學院人工繁殖獲得的大麻哈魚幼魚,其全長 10.5±0.4cm,體重 12.52±0.9g。試驗前將大麻哈魚苗放在小型魚池中暫養 3d,不投餌,然后挑選規格基本一致、體健無傷、行動敏捷的個體作為試驗用魚。試驗用水為曝氣后的地下井水,水溫 13.6~17.3℃。試驗期間不充氣,溶氧水平為 6.3~9.2mg/L。
所用試驗藥物的規格如表 1所示。

?
通過預備試驗,得出大麻哈魚未致死的最高毒性濃度和全部致死的最低濃度(表 2),并根據等對比間距法[6]確定各試驗組濃度(具體方法:式中r為相鄰兩個劑量比值;b為最高劑量;a為最低劑量;n為劑量組數),每個處理設兩個平行。各濃度組放試驗魚 10尾進行藥浴。試驗開始后連續觀察 8h,然后分別于24h、48h、72h、96h時記錄大麻哈魚的活動和存活情況。判斷魚死亡的方法是當魚中毒停止呼吸后,用小鑷子夾魚的尾柄部,5min內不出現反應可判定為死亡[5]。

?
試驗結果取重復組的平均值,用改良的Karber[5,6]法求出各種藥物對大麻哈魚 24h、48h,72h,96h的LC50值。安全濃度(SC)為大麻哈魚安全生存的最高濃度。半致死濃度公式:LogLC50=Xm-d(∑p-0.5);安全濃度公式:SC=48hLC50×0.3/(24hLC50/48hLC50)2其中,Xm為最大劑量對數;d相鄰劑量比值的對數;P為各劑量組死亡率。
試驗藥物的 LC50和 SC見(表 3)。

?
由表 3中可以看出各種藥物的 96h最低致死濃度由低到高依次為:硫酸銅、甲醛、食鹽,以安全濃度為衡量標準,大麻哈魚對幾種藥物的敏感性為:硫酸銅>甲醛>食鹽。
2.1 甲醛最低致死濃度為 61.74mg/L,75h時發現死亡,202.97mg/L濃度下 13h時開始死亡,17h全部死亡。死亡前魚焦躁不安、狂游,隨后部分魚側身浮于水面,相對靜止,對刺激反應敏捷。死亡魚鰭條和棘均張開,僵硬伸直,體表分泌大量粘液,并有白色絮狀粘附物。
2.2 硫酸銅的最低致死濃度 0.55mg/L,64h發現死亡 1尾;試驗的最高濃度 3.12mg/L,10h開始死亡。死亡前魚種沿容器四周急劇游動,隨后頭部朝上接觸水面,尾部緩慢擺動,魚體保持靜止;死亡后魚體體色變淺、呈灰白色,體表覆有少量粘液、脊椎彎曲。
2.3 食鹽的最低致死濃度為 8403.95mg/L,94h時開始死亡;試驗所用食鹽的最高濃度 16921.61mg/L,8h開始死亡。觀察到高鹽組魚體游泳困難、漂于水面,呈半休克狀態,靜止片刻再次上下掙扎游動,魚體體色逐漸變淺、身體僵直、抽搐,死亡時魚體側翻、灰白、體表分泌大量粘液,并有明顯白色粘附物。
由試驗得出大麻哈魚對藥物的敏感性依次為:硫酸銅 >甲醛 >食鹽。甲醛在氣體和液體狀態下均具較強的殺菌、殺蟲作用,對寄生蟲、藻類、真菌、芽孢和病毒均有良好的殺滅效果。試驗表明,甲醛對大麻哈魚的安全濃度為 17.98mg/L,比長吻鮠 6.6mg/L[7]及斑點叉尾鮰 6.0mg/L[10]的安全濃度要高 3倍左右。據王衛民[9]報道,甲醛對體長 1.1~1.3cm的黃顙魚魚種的安全濃度為 15.48mg/L;據楊治國[11]等報道,甲醛對黃顙魚的安全濃度為 15.1mg/L,可見相對于其它魚類,大麻哈魚對福爾馬林的耐受性較高,并且甲醛的毒性相對硫酸銅來說也比較低,所以可以用來給大麻哈魚的魚卵和幼魚消毒。
硫酸銅對大麻哈魚的安全濃度為 0.23mg/L,比長吻鮠的安全濃度 0.064mgL[7]、鄭閩泉等報道的黑脊倒刺鲃的安全濃度 0.02mg/L[14]要高得多,與泥鰍的安全濃度 0.26mg/L[8]、黃顙魚安全濃度 0.28mg/L[9]、網紋石斑魚的安全濃度 0.205mg/L[12]及鱖魚的安全濃度 0.20mg/L[13]相差不多,比斑點叉尾鮰安全濃度 0.85mg/L[10]、陳羅明,凌去非[15]等報道梭鱸魚安全濃度 0.481mg/L要低得多。由此可見,不同的魚對硫酸銅敏感性相差很大。硫酸銅主要殺滅原生動物(如鞭毛蟲、車輪蟲、吸管蟲、斜管蟲)和低等藻類,常用 0.5~0.7mg/L遍灑。遍灑濃度要遠遠的高于大麻哈魚的安全濃度,所以用硫酸銅藥浴預防大麻哈魚疾病時,應該謹慎使用,必要時應及時注、換水,以免造成大量死亡。
食鹽對大麻哈魚的安全濃度為 2274.95mg/L,據楊治國[11]等報道食鹽對黃顙魚的安全濃度 1863mg/L、陳羅明[15]等報道氯化鈉對梭鱸的安全濃度為 980.20mg/L,相對于其它的藥物要高得多。食鹽是很安全的日常消毒藥物在魚類養殖過程中,除了自身對水產養殖動物具有消毒殺菌作用外,還具有凈化水體、輔助治療、刺激食欲等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食鹽用量少了不起作用,用量大了則易引起水分流失,使鹽分往血液內滲透導致魚體脫水,在殺滅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殺滅有益菌,還容易使魚體表粘液嚴重脫落從而增加細菌侵入機體的幾率,因此必須嚴格控制鹽的用量。生產上可用食鹽浸洗魚種以防治魚病。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