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天津 300170)
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優化水資源配置,解決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重大戰略舉措。經過數十年的深入研究和廣泛論證,確定了南水北調東、中、西3條線路,建成后將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相互連接,形成我國水資源配置“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作為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江蘇省揚州附近的長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輸水,連通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經泵站逐級提水進入東平湖后,水分兩路,一路向北,經過黃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東自流,向膠東半島供水。東線工程分三期進行,目前正在進行第一期工程的建設。
早在1973年,研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時就開始了對過黃河方式、位置的研究,并開展了過黃河線路及方案的比選工作。1979年,水利部下達穿黃探洞的設計任務。1985年6月至1988年1月,由海委主持完成了穿黃探洞的開挖;在施工過程中,還進行了多項科學試驗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基本明確了在黃河下游中段山東省東平和東阿兩縣境內的解山與位山之間黃河以下基巖中開挖隧洞過黃河的方案。之后,由于國家投資計劃的調整,穿黃工程一直未正式施工。1990年后,海委成立了專門管理機構,負責穿黃探洞的維護與管理。針對穿黃探洞出現的險情,先后開展了1991年穿黃探洞加固工程、1994年穿黃探洞防汛加固工程、1995年穿黃探洞維護工程和2000年位山穿黃探洞應急加固工程等,對穿黃探洞進行維護加固,確保了黃河大堤的安全,同時也為穿黃隧洞在無水狀態下進行常規開挖與襯砌創造了有利條件。
2002年12月,國務院批準《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穿黃工程再次啟動。2003年,編制完成了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穿黃河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7年4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穿黃河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獲水利部批復。2007年12月28日,南水北調東線穿黃工程開工儀式在穿黃隧洞工程施工現場舉行,標志著穿黃工程建設大幕正式拉開。
南水北調東線穿黃工程位于山東省東平、東阿兩縣境內、黃河下游中段,從東平湖老湖區引水,在東平湖西堤魏河村北建出湖閘,開挖南干渠至黃河南大堤前(子路堤)建埋管進口檢修閘,以埋管方式穿過子路堤、黃河灘地至黃河南岸解山村,經隧洞穿過黃河主槽及黃河北大堤,在東阿縣位山村以埋涵的形式向西北穿過位山引黃渠渠底,與黃河以北輸水干渠相接。工程主要由南岸輸水渠、穿黃樞紐以及北岸穿引黃渠埋涵三部分組成,全長7.87 km。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打通東線穿黃隧洞,連接東平湖和魯北輸水干線,調引長江水至魯北地區,并達到向冀東、天津應急供水的條件。
穿黃工程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向華北引水的關鍵性工程,是東線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東線工程中技術難度高、施工條件復雜、施工工期較長的一項工程。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文件精神,穿黃工程由南水北調東線干線公司和海委組建的建管機構負責組織建設,南水北調東線干線公司為項目法人。受南水北調東線干線公司的委托,由海委負責穿黃工程北區的建設管理。穿黃北區工程主要包括:黃河以南灘地埋管1.6 km,穿黃隧洞,出口閘及隧洞出口連接段,穿引黃渠埋涵及連接明渠,北岸交通、黃河大堤安全觀測工程等。工程總投資18 464萬元,施工工期36個月。
為保質保量完成穿黃北區的建設任務,海委從全系統抽調業務骨干,于2007年8月24日成立了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穿黃工程北區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穿黃北區建管局),設辦公室、計劃合同處、財務資產處、施工質量處4個部門,人員編制12人,負責穿黃北區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2008年3月1日,穿黃北區工程第一個施工標段——穿黃隧洞工程正式開工;同年9月后,北區灘地埋管工程和穿引黃渠埋涵及連接明渠段工程相繼開工。
由于工程自身的特殊性,可以說穿黃北區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難點中的難點。一是地質情況復雜,保障施工安全難度大。以穿黃隧洞為例,雖然前期開挖了試驗探洞,且經過大量的試驗和論證,但穿黃探洞具有12條斷層,且斷層與地下水、巖溶水、潛水三水相通,對工程建設的技術要求和安全保障措施要求非常高。二是穿黃北區工程涉及水閘、明渠、埋管、隧洞、埋涵、交通橋梁等多種單項工程,標段劃分比較多,各個標段的銜接是項目控制的重點,各標段之間的協調和管理難度大。三是穿黃工程地處山東泰安和聊城兩市交界處,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工程建設方和當地政府、居民之間的矛盾,為施工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工程建設伊始,就將建設“精品工程”作為工作目標。為此,穿黃北區建管局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建設管理程序,加強培訓教育,較好地保障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水利工程質量管理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體現于工程建成后運行的始終,直接影響著工程的使用壽命和效益的發揮。為將南水北調穿黃北區工程建設成精品工程,穿黃北區建管局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技術創新、科學管理、爭創一流”的質量管理方針,下大力氣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質量保障體系。截至目前,穿黃北區工程已驗收單元工程371個,合格率100%,優良率87.8%。施工和管理人員是確保工程質量的主體。為提高全體人員的質量意識,穿黃北區建管局利用工地簡報、黑板報、宣傳標語等廣泛進行質量意識宣傳和教育,并通過質量管理會、技術專題會、專家咨詢會、有關培訓和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樹立嚴格的質量自律意識。其次,以認真貫徹水利部、國調辦等有關施工規范和技術標準為基礎,通過完善質量管理規章、強化質量檢測、規范驗收程序等措施,構建起了較為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三是加強對工程質量的過程控制,加大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等各方面的管理與協調。如,對施工單位進場材料的質量進行檢驗、對工程施工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要求監理旁站等措施,有效保證了工程質量。
穿黃北區工程建設技術復雜、難點多,加上施工面廣、點多等特點,安全生產形勢非常嚴峻。為此,穿黃北區建管局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提出了“無重特大安全責任事故,力爭事故死亡率‘零’”的安全生產管理目標。
(1)結合工程建設實際,成立了由穿黃北區建管局、監理、施工等多方參與的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并督促各參建單位成立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形成了健全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2)建立健全了由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改、事故報告和處理、安全生產例會、專項技術方案審查等多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組成的制度體系,確保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3)制訂了穿黃北區工程《建設重大質量與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防汛應急預案》等應急處置預案,加強救援和應急隊伍建設,開展隧洞工程涌水救援、灘地埋管防汛搶險救援等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有效提高了處理突發應急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通過穿黃北區建管局巡查、監理單位現場排查和施工單位定期自查相結合方式,將事故隱患排查作為工作常態固定下來,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限時整改。同時,定期舉行安全生產會議和聯合安全大檢查,建立檢查檔案。
(5)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和考核工作,在施工現場設專職安全員,在班組作業前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通過層層嚴抓安全,人人重視安全。截至目前,工程建設未發生任何安全生產事故,有效地保障了穿黃北區建設工程的質量和工程進度。
南水北調工程現行的建設管理主要有:直管、委托和代建制3種管理模式。穿黃北區工程采取的是代建制管理模式。代建制作為一種新型的建設管理模式,自上世紀90年代提出以來在廣州、上海等城市及南水北調建設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代建單位和業主、設計、監理等單位的法律地位、責權利、協調等方面尚無成熟、規范的做法。近兩年,穿黃北區建管局針對代建制模式積極開展了多方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拋開過去做建設業主的心態,對代建制深入研究,全面掌握了國內外多種代建制的內容、流程等。
(2)簽訂詳細的委托合同,明確代建方和業主雙方的責權利,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明確,規避風險。
(3)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模式及經驗,結合現代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委托建設管理項目管理體系,規范了工作程序和操作規范。
(4)積極協調,理順與業主、施工單位以及地方有關部門的關系,贏得了各方的認可與支持,有效解決了制約工程建設的突出問題,為建設施工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穿黃北區建管局成立之初,海委黨組就提出了“干好一個工程、帶出一支隊伍、培養一批人才”的要求,穿黃北區建管局以此為目標,從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廉政建設等方面,切實加強了干部職工的培養。通過開展學習、培訓、考察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干部職工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培養;強調一崗多職、一專多能,建立協作機制,充分依靠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帶動年輕同志,并為年輕同志提供獨自開展工作的舞臺,激發其工作熱情,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工作氛圍。
自成立以來,穿黃北區建管局成員克服自身和家庭困難等諸多不利因素,舍小家,顧大家,默默奉獻,勤奮工作,認真履行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截至2009年底,穿黃北區工程累計完成投資8 560萬元,占總投資的46.6%;累計完成土方開挖131.58 萬 m3,占總工程量的 75.3%;土方填筑 62 萬m3,占總工程量的 56.2%;石方開挖 4.01 萬 m3,占總工程量的 37.4%;混凝土澆筑 4.46 萬 m3,占總工程量的 36.5%。
下一步,要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樹立精品意識,以安全為基礎,以質量為根本,加強管理,倒排工期,確保穿黃北區工程順利完工。
(1)規范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現有的管理制度為基礎,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同時,狠抓落實,將責任分解到部門和個人,建立獎懲機制,提高工作效率。
(2)科學施工,保證工程的質量與進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進度。施工中,要嚴格有關規程規范,加大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認真落實“三檢制”,確實做到質量不縮水的基礎上提高施工進度。
(3)和諧共建,實現參建各方共同發展。以“一切以有利于工程建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好單位內部和諧建設和外部關系協調,繼續深化與業主和有關地方部門的溝通交流,爭取更多的支持與幫助,繼續做好與各參建單位的溝通與協作,共建和諧工地。
(4)安全生產,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繼續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和隱患排查制度的落實,完善安全生產臺帳,加大安全生產檢查力度,健完各項應急預案,提高應急管理和救援水平,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和教育活動。
[1]劉寧.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工程方案的論證與確定[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8,4(2):1-7.
[2]孫慶國,李明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穿越黃河方案綜述[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7,2(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