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洛紅,馬紅云
燒傷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意外傷害,患者一般在毫不知情的狀態下受到嚴重燒傷,燒傷后劇烈的疼痛,新生皮膚顏色的改變與瘙癢、瘢痕增生攣縮所致的功能障礙和外貌的改變,以及燒傷后所經歷的一系列特定的臨床期,給燒傷患者的治愈與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心理護理在燒傷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進疾病好轉的重要環節。
1.1 一般資料本組燒傷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齡8 ~62歲,燒傷面積16% ~46%,住院時間18 ~98 d。
1.2 治療與結果患者入院后經過手術清創、去痂、植皮、抗感染、全身支持療法等治療,嚴格按燒傷護理常規給予護理。并對患者進行早期心理干預,把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貫穿燒傷患者治療過程中。患者基本上都能接受現實并配合治療和護理,只有兩名女性患者經過多次溝通后能面對現實,配合治療。
2.1 消除恐懼心理燒傷早期,患者生命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表現出極度的緊張和恐懼,渴望得到及時的救治和關懷。護士需沉著冷靜進行搶救,并嚴密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告訴患者已安全住進醫院,醫護人員會全力搶救,使患者產生安全感,消除緊張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樹立重生信心燒傷后1周內要經受痛苦的治療過程,對患者的意志和耐受力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時部分患者忍受不了疼痛的刺激,產生絕望、暴躁甚至謾罵攻擊等不良心理和行為,不聽醫護人員勸告,拒絕一切治療。這時護士要有極大的忍耐力,諒解患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動作要輕柔,并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患者家屬的積極配合,使患者在心理上擺脫死亡的威脅,激發出求生的動力和信心。
2.3 減輕焦慮心理患者經過前期的治療和護理,病情穩定,度過了危險期,這時開始擔心巨額的醫療費,擔心容貌被毀及肢體殘疾等并發癥的出現,從而產生焦慮和不安,繼而影響飲食和睡眠。護士在做好基礎護理的同時,應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聽取患者的傾訴,掌握情緒變化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并通過介紹成功病例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從而減輕焦慮,緩解心理壓力,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1]。
2.4 回歸社會角色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燒傷創面已基本恢復,要及時進行后期的康復訓練。由于患者在住院期間依賴性增加和自信心減弱,凡事依賴他人,習慣患者角色,對通過努力所能完成的事情不愿去做,這樣對后期康復不利。護士要向患者和家屬講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幫助患者完成角色轉換,擺脫依賴心理,參與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顧活動,早日回歸社會。
2.5 克服自卑心理在各種燒傷的愈合過程中,燒傷深淺程度的不同,可出現不同的合并癥。淺度燒傷可形成色素沉著和白斑,深度燒傷可出現瘢痕增生、攣縮,導致毀容、肢體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外在形象,使其產生自卑感。護士要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關懷,使其樹立信心和勇氣,消除自卑心理;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結合理療、體療、紅外線照射等輔助治療促進康復,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3.1 方式采取醫患交談、宣傳手冊發放、宣傳欄、專題講座以及錄像播放等多種形式為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其中醫患交談與健康手冊的發放較受患者歡迎[2]。醫患溝通宜多次進行。
3.2 內容①入院健教:針對患者各期的需求特點,護士應積極熱情地接待患者,耐心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及治療效果,重點介紹有關檢查知識,加強患者與醫護的配合。②治療期間健教:重點應放在用藥指導與手術了解上,由于燒傷患者的治療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對并發癥的預防要詳細宣講,飲食指導、功能鍛煉與衛生指導要切實可行,使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充分調動積極因素,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③出院健教:由于燒傷患者在燒傷治愈的同時,絕大部分會發生容貌、膚色等改變,甚至部分肢體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難言之隱,出現憂郁狀態,所以,此階段護士應該耐心、主動地對患者宣講,幫助患者樹立信心,早期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以積極的心理狀態面對人生,同時根據個案制定患者的康復計劃。
[1] 付滿勤.大面積燒傷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當代護士, 2009, 10:65-66.
[2] 羅艷紅, 劉紅蓮.燒傷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查與分析[J].當代護士, 2007, 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