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改云,吳 強,昌愛慧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又稱老年癡呆癥。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為特征。隨著我國社會高速發展、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口的老齡化, AD的患病率也逐漸增高,越來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因其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所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和功能訓練就尤為重要。本文回顧性總結2008 ~2010年我院收治的AD患者32例,現將臨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32例均為我院2008 ~2010年收治的AD患者,男21例,女 11 例,年齡55 ~89歲,平均81歲;病史1 ~18年,平均8年;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9例,初中7例,高中4例,大專以上學歷4例。
1.2 主要臨床癥狀激越行為9例,自理能力下降30例,記憶障礙32例,睡眠障礙17例,人格改變19例,幻覺妄想5例,嚴重抑郁2例。
2.1 生活護理由于AD患者反應減慢,活動不便,且多伴有神經精神障礙的表現,因此護理癡呆患者應特別注意態度要親切、耐心,使患者有安全感;幫助患者注意營養,促進患者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參加集體活動;癡呆患者動作慢,護理時應配合患者的節奏;患者認知能力下降,定向力差,不能判斷周圍環境,又不善表達自己的意見,護士要細心觀察,認真照顧;對長期臥床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壓瘡和其他并發癥的發生;要保證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清潔,光線充足,空氣新鮮,使患者有良好的休養和康復環境,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注意患者安全,防止跌傷、墜床。
2.2 心理護理AD患者常見人格改變,并常會出現焦慮、煩躁、淡漠、壓抑等情感變化,護理人員要了解、分析和矯治患者的心理障礙,克服負性情緒。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報以同情理解的態度去和患者溝通,尊重他們,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不強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對情緒激動的患者不使用刺激性言語,對淡漠的患者說一些關愛的語言,安排一些能力所及的娛樂活動,鼓勵其和他人交流;經常給患者看一些輕松愉快的電視畫面,或播放旋律悠揚的音樂,以此來調節患者的情緒;在護理過程中,觀察患者過去的興趣愛好,并把他感興趣的物品帶來,讓患者反復觀看、觸摸,形成條件反射,促進認知恢復。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心理護理重要的一環,采用個人或集體的教育方法,認真講解康復訓練的方法、意義和效果,使患者樹立康復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調解不良心態,積極主動進行康復鍛煉,促進疾病恢復,提高生活質量。
2.3 飲食護理對患者認真做好飲食護理直接關系到康復,應結合患者健康狀況,給予易消化、低脂肪、低糖、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飲食,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纖維豐富的食物,以防便秘。食物品種多樣,營養搭配合理。對病情較輕、生活能自理的患者,要選擇營養豐富、易于消化、清淡宜口的食品。鼓勵自行進食,進食環境應整潔、安靜,進食速度要慢,吞咽困難者應緩慢進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嗆咳。對不知饑飽、搶食、暴飲、暴食者要適當限制食量。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應予以鼻飼或靜脈補液,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2.4 功能訓練從培養和訓練一部分輕、中度癡呆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開始,教會其一些日常生活上力所能及的活動,如穿衣、疊被、洗漱、吃飯、入廁等,還教其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如抹桌子、掃地、掃床等。通過鍛煉可促進軀體及四肢功能的恢復,對延緩智能衰退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平時應多說一些簡單的字、詞、句等讓患者重復,鼓勵其多做朗讀練習。自制一些數字卡片、圖片等,從教患者數數字、記數字、背簡單的唐詩開始,在兒童玩具中找出一些有益于智力的玩具,例如可反復進行拼圖、搭積木、繪畫等練習;經常讓患者對一些圖片、物品、單詞等做歸納與分類,給患者講述一些事情再提些問題讓其回答。幫助患者不斷積累強化,逐漸提高患者的記憶能力,延緩癡呆的進展。
通過對AD患者的臨床護理,我們體會到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和功能訓練,加強心理護理,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延緩病情進展,促進病人康復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