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是骨科常見病,創傷后易引發患者多種內科問題。特別是高齡患者,容易產生感染問題、營養問題,長期臥床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的問題,外傷還會引發心理障礙等。筆者認為,中西醫結合適度干預對于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很有益處。
古某,女,94 歲,因“右下肢疼痛活動受限7 小時”以“股骨粗隆骨折”于2009 年6 月12 日住院。患者在家中摔倒,右髖部著地,隨即感覺右下肢疼痛,活動受限。入院時見:右下肢疼痛,活動受限,伴自汗,時煩躁,乏力,口渴,納呆,小便頻,大便秘。既往冠心病史40 年,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重度骨質疏松癥多發骨折10 年,左鎖骨骨折史。體 檢:BP 120/70mmHg,HR 80 次/分,R18 次/分,意識清楚,輕度定向力障礙,兩肺清,右下肺少量濕羅音,心界向左下擴大,心率80 次/分,心律齊,早搏4~6 次/分,心尖部3 級收縮期雜音,肝脾未及。骨折部位周圍皮下瘀血腫脹,壓痛,舌暗瘀點,苔薄白,脈細稍數。X 線:右股骨粗隆骨折。ECG:竇性心律,頻發室性早搏。血常規:WBC10.74×109/L,N79.5%。ESR :35mm/h。主要診斷:右股骨粗隆骨折,重度骨質疏松癥,冠心病,心律失常-頻發室性早搏。
對此患者,筆者分急性期和恢復期兩步進行治療:
急性期治療:(1)創傷后易發機體高代謝(高耗氧量、高血糖、蛋白分解代謝增強,出現負氮平衡及高乳酸血癥)、高動力循環、過度炎癥反應及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除予骨科的下肢牽引治療外,還及時進行抗炎及營養支持,積極糾正貧血——予頭飽米諾鈉靜脈點滴抗炎;胸腺五肽調節并增強免疫,氨基酸、脂肪乳、多種維生素營養支持。(2)骨折的愈合與營養狀況及局部循環等因素密切相關,故予鹿瓜多肽靜脈點滴促愈合。(3)《醫宗金鑒》記載:“夫皮不破而內損者,多有瘀血;破肉傷骨,每至亡血過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補而行之。” 此患者屬皮不破而內損者,宜攻利之,但考慮患者超高齡,有氣血不足之內因,虛實夾雜,虛多實少,中醫辨證屬氣虛血瘀,血瘀發熱,法當益氣養血,清熱生津;患者年高體弱,骨折后臥床生活,腸道蠕動差,大便不通,時有譫妄,屬濁氣上蒸之象,故需及時清熱通便,化瘀止痛。予當歸補血湯加味:黃芪30g,當歸20g,白芍20g,蓮子20g,山藥20g,山楂10g,酒軍6g,谷麥芽各20g,雞血藤30g,丹皮6g,丹參10g,生姜10g,大棗10g。另,加大黃通便、祛瘀,大便得通則去大黃,加血竭片口服,萬花油局部涂抹。(4)由于患者活動受限,為有效防止褥瘡發生,早期使用防褥瘡氣墊。
恢復期治療:防止深靜脈血栓,防止褥瘡,促進愈合。骨折患者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致軟組織瘀血;中醫認為“久臥傷氣”,氣虛則推動血行無力故血瘀,所以使用氣壓式血液循環驅動器按摩雙下肢,輔助下肢運動,要求患者定時活動健康肢體,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同時,繼續使用防褥瘡氣墊防止褥瘡發生,予鹿瓜多肽靜脈點滴促愈合,生脈注射液益氣養陰,丹紅注射液改善心肌供血同時改善循環,益氣養血活血止痛中藥繼續治療。湯藥當歸補血湯加味:黃芪30g,當歸20g,赤白芍各15g,蓮子20g,山藥20g,山楂10g,谷麥芽各20g,雞血藤30g,丹皮6g,丹參10g,骨碎補15g,生姜10g,大棗10g。并配合功能鍛煉,兩月后X 光片顯示,部分骨痂形成,已能在床上活動。
通過此例高齡老人治療的成功,筆者有以下體會:
(1)老年人骨折發生后,病情常較為復雜,易合并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營養不良等并發癥,治療要有整體觀,預防措施要到位。
(2)老年人骨折,病傷在骨且有瘀血,但只為表象,其因深在腎氣虧虛,氣血不足。
(3)對于老年人骨折要重視護理,譬如褥瘡開始可能只是小問題,卻可引發嚴重感染而致死亡。
(4)治療過程中老人樂觀且配合功能鍛煉,益于預防感染及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