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正值小滿節氣。
同往常一樣,早晨七點剛過,沿著曲曲折折的湖邊小路,我又從住地向教室走去了。我喜歡在每一個新的黎明,讓孩子們一進校園,就能看見他們的老師,我們一起開始新的一天。
1
我們的學校叫“蘆灘小學”,是一所小小的村小。她可真是小呢。整個校園是一個正方形,邊長不過一百多米。但對于我們這所規模只保持在三四百人的村小來說,這樣的空間也稱得上相得益彰了。教學區、運動區、報告廳、食堂和師生宿舍,圍繞著校園中心的人工湖,星羅棋布。把這些專用場區、建筑分隔開的,則是各種各樣的花木,一年四季,按照時序次第開放。正是五月,桃李、海棠芳菲剛謝,月季、牡丹、薔薇、紫藤等,便又分別在園中、墻上、架上吐蕊綻放了。而水邊,綠柳婆娑之下,葉子像綠劍一樣的菖蒲也挑出了大朵大朵白的、紫的花。
說到水,就不得不提起校園的大門了。那是我們學校最美麗的風景之一。有兩道水,將校園與外界隔開,一道是一個寬闊的大池塘,塘邊密密生長著的,高的是蘆葦,矮的是蘆荻。塘底長著各種水藻,水清澈潔凈,游魚歷歷可見。另一道則是一條水渠,渠水同樣清潔而有活力。
水渠兩岸,生長著高大的白楊。連接池塘和水渠的白楊堤岸,是師生們喜歡踏足的“思想走廊”。踩著青石鋪成的小路,聽著白楊間的四季風聲。有多少靈感會從這里萌發,成熟,變成孩子們精彩的創作,老師們充滿智慧的教育思想?
沿著這條“思想走廊”走到盡頭,與池塘相挨的地方就是“種植園”了,種花,種麥子,養蠶,養蝴蝶……在這里,智慧,就生長在孩子們的手指尖上。
學校大門,就在這道白楊堤岸上。每天,所有的學子,都要沿著一座木頭棧橋,曲曲折折地穿過這個大池塘,穿過這密密叢叢的蘆葦蘆荻。春天啊,穿行在稚嫩稚嫩的新綠中;夏天啊,穿行在生機勃勃的翠綠中;而到了秋天,蘆花荻花盛開的時候,則在穿行中同樣飛揚起一片逸志豪情;等到冬天整個大地蕭瑟一片的時候,穿行在一根根雖然衰敗卻仍然挺立著的蘆葦中,學子們不也在讀那著名的警句——“做一支會思想的蘆葦”嗎?
做一支會思想的蘆葦!
讓生命如一支葦笛,吹出永新的音樂。
2
遠遠地,就看見我們班幾個女孩子蹲在教室一側的園地里,我知道,她們又在看她們種的野牽牛花了。
果然,一看見我走近,她們便熱切地沖我招手,要我一起分享她們的快樂。
這些小小的粉白的野牽牛花,開得可真好!而它們和這些孩子的故事,也足夠漫長與精彩呢!
去年,她們二年級下學期的春天,我們開始了為期一年的金子美鈴晨誦課程。從《春天的早晨》,那個“呼嚕嚕,呼嚕嚕。我還想睡覺”的可愛孩子開始,我們在金子美鈴詩的花園里漫步。“給自己喜歡的草起自己喜歡的名字”,就這樣走啊走啊……花兒開了又落了,我們從春走到夏;知了唱了又停了,我們從夏走到秋;橡子拾了又扔了,我們從秋走到冬;而在冬天,我們卻發現,原來大白天的天空里,藏著無數顆明亮的星星,白雪覆蓋的大地下,藏著為春天的花朵精心準備的蒲公英的根啊!這一百多首精心挑選的金子美鈴的詩歌,就這樣,成為珍貴的贈予,匯入了孩子們生命的河流,成為他們一生中的明凈與清澈,精致與美麗。
這些野牽牛花,就是這些女孩子在讀了那首《小牽牛花》后,記起了那些星星點點開放在田埂、河邊的野牽牛花,然后選擇開得最好的做了記號,等到種子成熟的時候采摘回來,又等到今年春天播種到教室旁的小園地里的。
那首去年念過的詩,又被孩子們天真純凈地念起來了:
竹籬笆下開著
天藍色的小牽牛花。
——就像望著天空的眼睛。
記得
那是一個
晴朗的日子啊。
而看著這一雙雙如小牽牛花一般好奇探索的眼睛,我的思緒不禁被拉回到很多年前。我們的故事,也已經久遠得的要從十年前開始說起了。
那還是2010年,十年前的今天,這里還只是一片蘆葦萋萋的灘地呢!幾個月后,這里一下子就冒出了一個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蘆灘小學”,當年也只招收了一年級和幼兒園,全校師生加起來也不過幾十人吧。但是,就像是一幅絢爛的油畫,需要一次次用色彩渲染一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了,隨著新教育課程的全面展開,整個校園也一天天變成了我們無數次夢見的樣子。
而就從學校建校的第一天起,周圍四鄉八里新晉為父母的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便都開始收到我們學校贈送的特別禮物——書!而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也將被邀請參加一些學校特別組織的活動,一直到孩子進入幼兒園,再進入小學……我們的生命,就一直這樣互相編織著。所以,在我們學校,所有的孩子,不但能被所有的老師準確地叫出姓名,而且每一個老師還都能清楚地說出他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思維方式(這更多的是通過學校各種興趣小組及學校教研活動等諸多方式達成的)。
所以四年前,當這些孩子進入幼兒園正式開始“蘆灘學園”生活時,他們對我來說,就像鄰居家的孩子一樣熟悉了。而剛剛經歷了第一個七年的課程教學,我的教育思想也更臻于成熟,于是,在孩子們生命的最初,我和同事們,還有家長們,就一起陪伴著他們,每天向前走去
整個幼兒園和小學一二年級,我們的課堂,一半時間都在藍天下,在綠草地上;身邊的每一棵樹,每一株花,每一只振翅飛過的小鳥,每一只嚶嚶嗡唱的昆蟲,都成為我們的課程。童話、故事、游戲、繪畫、音樂、種植、閱讀、創作……匯人我們的生命,成為我們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
整個一二年級,我們都是不分學科的,我們只做一件事情,用課程,把足夠多的美好事物,傾注進孩子們的生命中,直到他們也成為那美好本身。
蜜蜂在花朵里,
花朵在庭院里,
庭院在圍墻里,
圍墻在小鎮里,
小鎮在祖國里,
祖國在世界里,
世界在神靈里。
就這樣,就這樣,神靈,
在小小的蜜蜂里。
孩子們的聲音打斷了我的回憶,原來興之所至,他們把學過的金子美鈴的詩一路背誦下來了。
就這樣,就這樣,神靈,在你們動聽的聲音里。
3
而這個學期,這些三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們。則要挑戰人生經歷中的第一個不可能——把《綠野仙蹤》排演成童話劇。劇本、服裝、道具、音響效果等等,都要自己完成。
《綠野仙蹤》是我們這學期非常重要的一本共讀書。在粉紅浪漫期向淺綠精確期過渡的這個階段,我期待這次演出的重要經歷,能更深地把這個故事烙進每一個孩子的生命里。
從開學的那一天起,我們的教室就成了奧茲國。
隨著情節的漸漸展開,堪薩斯大草原上的農場,美麗的芒奇金國,神奇的黃磚路,渴望回家的多蘿西,渴望智慧的稻草人,渴望愛的鐵皮人,渴望勇氣的膽小獅,可怕的西方惡女巫,還有并無法術的奧茲國魔法師,都慢慢出現在我們的教室里,這都是孩子們自己創作并布置的。
在全書的共讀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身兼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角色,但是有幾個角色,是所有孩子都不能擔任的,就是兇惡的西方壞女巫和奧茲國騙子魔法師,這兩個角色只能由老師擔任。共讀過程,也就是對角色不斷揣摩的過程。在對整個故事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我們再一起看電影,來琢磨怎么演出我們的童話劇。最后,則是大家分工合作,劇本、美工、服裝、道具、音響效果等,最后邀請全體家長及其他班級的師生,將我們一學期的心血之作,奉獻給他們。
而與此同時,另一出精彩的人生童話劇,也正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悄悄上演。
也是在開學的第一天,孩子們寫下了一個愿望。
“寫下愿望”,幾乎是我們每個學期都必做的事情,《美麗的夢想》、《長大你要做什么》、《哦,美麗的巴拿馬》、《犟龜》……我們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一次次地去描繪那美好的明天。就像預先知道了生日禮物是自己最喜歡的那樣,對于未來的憧憬,讓我們現在的每一天都充滿了積極等待的快樂。
但是這一次,我要求孩子們:“在你們所有的愿望當中,一定要寫一個這學期你最想實現的愿望(它比較難,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但是卻能實現)。”然后我把大家的愿望收藏進了美麗的“水晶瓶”。(其實,這個“水晶瓶”里的秘密。老師已經偷偷打開都看過了,然后就在這一學期的生活中,老師想辦法偷偷幫助他實現這個愿望,但一定是不讓學生知道的。)這樣,等到最后舞臺上故事完美謝幕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故事,也抵達了一個高潮,孩子們發現了自己的力量,并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巨大快樂!
4
碎碎地寫到這里,可是我想表達的,卻才剛剛開始。
收到編輯約稿信的那天,正是2010年5月10日。我們正在浙江蕭山參加銀河小學的新教育開放周活動。而再往前推回幾天。就在2010年5月2日那天,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到了那個蘆草萋萋的地方,在那里遐想即將出現的“蘆灘小學”的生活。我尤為興奮,因為下學期我將迎來我人生的一個挑戰——學前教育工作。
最后,還是借用于國祥老師《站在蘆灘遐想》一文中對于我們心目中的“蘆灘小學”的描繪來結束吧,或者說,作為我這篇文章的真正開始,因為這篇文章真正是要用十年的時間來書寫的。
如果這一方土地在未來將能夠成為全國新教育人絡繹不絕前來匯聚的“教育圣地”。那么它不可能是因為這些白楊,這些池塘和溝渠,也不可能是這些年年春來就從大地中復蘇的葦草,而只能是因為那些叫做新教育的課程。
如果這將是一方教育圣地,那只是因為,在這里,那些普普通通的孩子,將幾近完美地穿越從粉紅到天藍的童年,穿越無數美好的事物:古老又活潑的兒歌童謠,天真純凈的兒童詩。精致悠遠的唐詩宋詞,神奇的數字,神秘的幾何圖形,這世界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繪本與故事,自由自在的繪畫與書寫,當然還有令人迷醉的音樂……一切可以企及的美好,和生命內在密碼的逐漸展開。而我們至少可以承諾:我們不讓孩子在這里的成長歲月,出現大片的浪費。
在這里,晨誦將成為真正的每一天的黎明的開啟儀式,我們的精神太陽,將在穿越那池塘上的橋梁時復蘇,在某首詩歌中明亮起來。
在這里,師生將珍惜每一棵草,去探索每一片水域深處的神奇,那錯綜復雜的生命鏈條,那四季中生命的潛伏和狂野。
在這里,一切將以詩的名義。同時也是以思的名義和藝術的名義,來宣告自己存在的價值。不會有死記硬背,而從這里出去的孩子,儒家道家的箴言,哲學的根本問題。詩歌中贊美與憂傷的生命感慨,帶著他們絕不會因此提前喪失的童真。都將成為他們因自然呼吸而獲致的精神營養。
在這里,教師將以信仰的名義從事教育,將把每一個他所面對的孩子,視為一座有待建造的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