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通俗有趣的哲學入門書,中學生就可以讀懂,并從中獲得精神的超越,閱畢你看待問題和分析事件的能力將發生質的飛躍。如果你想讓自己的頭腦變聰明,這絕對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經典。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們問某一個正生活在饑餓邊緣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們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溫暖”。如果我們拿同樣的問題問一個寂寞孤獨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然而,當這些基本需求都獲得滿足后,是否還有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呢?哲學家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相信人不能只靠面包過日子。當然,每一個人都需要食物,每一個人都需要愛與關懷。不過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東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們是誰、為何會在這里。
▲人唯有運用他所有的能力與才干,才能獲得幸福。
▲亞里士多德認為,快樂有3種形式。一種是過著享樂的生活,一種是做一個自由而負責的公民,另一種則是做一個思想家與哲學家。接著,他強調,人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標準才能找到幸福與滿足。
▲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我不希望你成為這些人當中之一。我將盡我所能,讓你熟悉你在歷史上的根。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唯一方式,也是我們避免在虛空中漂浮的唯一方式。
▲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的作用。文藝復興時期展開的技術革命雖然帶來了紡織機,但也造成了失業;雖然帶來了新的藥物,但也帶來了新的疾病;雖然提高了農業效率,但也榨取了許多自然資源;雖然帶來了洗衣機、電冰箱等實用的器具,但也導致了污染與工業廢棄物處理的問題。今天我們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使得許多人認為,技術革命乃是人類嘗試調整自然環境的一種危險做法,而且已經失敗,有人指出,這場革命最終將會走向失控的局面。
▲有時候我們對別人好或幫助別人,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樣做會有好處,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最近的研究顯示,我們睡著后,有百分之二十的時間都在做夢,也就是說每晚做夢兩到三小時。如果我們在睡眠的各個階段受到打擾,我們就會變得煩躁易怒。這正表示每一個人內心都需要以藝術的形式來表達他或她存在的情況。畢竟我們的夢是與自己有關的。我們既是導演,也是編劇和演員。一個說他不了解藝術的人顯然并不十分了解自己。
▲我們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從前的太空。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現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樣。我們只知道它當時如何。當我們仰望一顆距我們有幾千光年的星球時,我們事實上是回到了幾千年前的太空。因為我們眼中所見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現,這些光波需要時間才能穿過太空。
#1050833;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