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believe,中間也藏著一個lie。
——網絡語言
傾訴:半開始
半夜一點多了,我還在上網,因為只有我一個人在家。爸爸在外地工作。而媽媽,去打麻將了。這是媽媽第一次11點才出去打麻將。她說可能打到兩三點,如果到時候夜太深不敢回家就打通宵。
過完年后,有一個星期爸爸去廣州找工作。就從這個星期開始,我發現了一些事情。雖然這件事我不確定是否屬實,但我很煩心,不知道該怎么辦,也不知道怎樣開口問媽媽個究竟。
自從爸爸去廣州后,媽媽都是在我放學之前就回家,這讓我很開心。以前爸爸在家的時候,媽媽晚上去逛街或者散步都會十點、十一點多才回家。她說,以后爸爸不在家我都會早點兒回來陪你。
回到家后,她總是先打開電腦偷菜,也順便幫我偷。她很喜歡和別人聊電話,所以她總是一邊偷菜一邊聊電話。她的新手機只有一塊電池,所以有時用那部舊手機聊。每次聽她的語氣我都猜得出她在和誰聊。
可是最近,晚上經常和她聊電話的那個人,我猜不到是誰啦。那個人好像跟她很熟,她是用家鄉話和那個人聊天的。更讓我奇怪的是,她不是因為手機沒電才用舊手機,而是因為舊手機里是另外一張卡。
因為天氣潮濕,我的大腿有幾粒紅紅的、癢癢的東西。晚自修回家后我告訴媽媽,當時她正在聊電話,她說可能是濕疹,叫我擦點“皮康霜”,然后就去藥箱幫我找,我也跟著去了,她一邊講電話一邊找藥。她跟那個人講說:“我女兒身上好像有濕疹,擦點兒什么好呢?”找了一會兒,藥箱里只看到一些獅子油和保心安油。她又問電話那端的人擦保心安油有沒有效。然后再往藥箱里面找,又找到了一盒達克寧。她再跟那個人說擦達克寧應該有效吧。我在旁邊聽到了那個人的聲音,是個男的,而且是我也認識,爸爸也認識的。他是媽媽的學長,比媽媽高幾屆。以前偶爾他們會講一通電話,但都不會超過5分鐘,而且媽媽也沒用另外一張手機卡和他通話過。
擦了藥我就睡覺了。在我還沒睡著的時候,聽到了這樣一句話,“為什么要選你?因為你有魅力啊,但是又沒什么安全感。”我跟自己說,不要亂猜,沒事兒的,媽媽不是那樣的人。但我一直睡不著,過了十幾分鐘,我仔細聽,又聽到媽媽說這樣一些話,“你每天只可以想我,不可以想其他女人”;“我裝好視頻就是為了能讓你見到我啊……”
淚水瞬間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很傷心而且很憤怒,但是自己又不是很確定,媽媽這是精神出軌嗎?如果是,媽媽怎么會講電話這么大聲,以至于隔著一間房都可以聽得見。以我對媽媽的了解,我想她應該不是這樣的人吧。那個人有個讀小學的女兒,離過婚,現在也有老婆,而且現在這個老婆還給他生了個小孩。半小時后,房間里沒紙巾擦眼淚了,我開了房門出去。媽媽說,“這么晚還沒睡?”我沒作聲。她說“干嗎”,我才說了一句“睡不著”。如果我說得太多我怕她會發現我哭了,也怕自己抑制不住會破口大罵。最終我拿了紙巾有點兒大力地關上了房門。
一個星期后,爸爸找到工作了,他回來幾天拿點兒衣服后就又去廣州了,是做經理。我很開心。可是一想到媽媽,我的心又沉了下來。那天晚上,爸爸出去剪頭發。那個人打電話給媽媽,我不知道他說了什么。我只聽到媽媽說,“忍幾天嘍,過幾天他就去廣州了。”我很氣,但膽小的我還是不敢問媽媽,只是做什么都很大動作,跟她說話語氣也比平時重。而她竟然沒有說我什么。
爸爸去廣州后,每當我聽到媽媽和那個人講電話,就開始生氣,甚至她跟我說什么我都不想回答她。她似乎知道我有所察覺,和那個人講電話的次數少了。但是少了并不代表沒有,她在我午睡和晚上睡覺的時候關上房門小聲地和那個人聊天。
自從知道媽媽這樣后,我經常忍不住哭。我很想大聲地哭,可我不能讓媽媽知道我哭了。而且她一出去,我都會懷疑她是出找那個人了。姐姐,我該怎么辦?我很想問個究竟,但并不知道怎樣開口,真的很煩惱。
傾聽:付洋姐姐
想想看,你知道了真相會怎樣?如果你冤枉了媽媽,你會對媽媽有愧疚感;如果你猜中了事實,你又會覺得對不住爸爸。人都說“難得糊涂”,尤其在家庭事務中糊涂點兒是絕對的智慧。“家是講情不講理”的地方,你們因為彼此有愛而成為一個家,也因為彼此有愛而可以非理智地原諒對方,而一旦愛不在,自然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必要。而且大人的感情往往不像你們小孩子想象得那樣非此即彼,現實生活讓人不得不有許多的權衡。
你對媽媽憤憤的態度顯然是不明智的,你要和她講出一個道理來,而這個道理一定會讓你們兩個中的一個受傷,甚至可能逼迫她做出你不希望出現的局面。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家庭不完整,就收起受害者、怨女的冷漠面孔,讓媽媽感覺到你的陽光、幸福、快樂,并告訴她你因為生長在這樣一個被爸爸媽媽愛著的家里時刻都感覺幸運,告訴她你希望自己牽著他們倆的手陪他們慢慢變老……這樣,即使你猜中了真相,也極有可能挽回媽媽那有些迷失的心,有哪個媽媽舍得離開這么貼心的小棉襖呢?
傾訴是一種能力,傾聽是一種藝術
青春的路上,當你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當你彷徨、困惑、憂傷、無助的時候,就來和姐姐聊聊吧,姐姐將在離你不遠的地方靜候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把你面前的磚墻變成通向未來的橋梁……
寫信請寄:130021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聊聊吧”付洋姐姐(收)
電子郵件請至:fuyangcat@sina.com
#1050833;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