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大,家很小。從家里起航,不是為了漂泊,而是為了溫暖歸來。
王小騫一直是個愛折騰家的“裝修達人”,哪怕是租來的30平米的蝸居,也會不時地讓它換換模樣。主持《交換空間》后,王小騫更樂意在家里大展宏圖。
2010年5月,在處女作《騫言萬語 魅力家裝》一書首發式上,當丈夫譚江海“痛述慘命家史”時,王小騫嫣然一笑:“愛要說,愛要做,折騰我們的家,那是我對你最好的愛的表達。”
我要為你扮扮家
王小騫和譚江海相戀于大學校園,畢業后,都留在了北京。王小騫成了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譚江海則進入北京電視臺,當起了新聞主播。相戀六年后,他們終于攜手。
婚后的生活很幸福,也很煎熬。兩人都是北漂,沒錢買房,只能租房住。在價格和地點上糾結很久后,兩人最終租下離北京電視臺不遠的一間小房子。房子只有30平米,且破舊得厲害。交完定金的那天,譚江海萬分愧疚:“真抱歉,跟著我住這么破的房子。”王小騫摟摟丈夫的臂膀,“這點小事你不用擔心,花點錢,我來倒飭倒飭。”見妻子一副大包大攬的樣,感動之余,譚江海半信半疑地答應了。
王小騫出生在青島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美術老師,母親是位愛美愛到極點的醫生。這樣一種頗具“小資產階級趣味”的組合,讓王小騫從小對家裝有了特別的迷戀。
那時,王小騫一家住在爺爺留下的一幢兩層小樓的二層,60多平米的房子,一水兒寬寬長長的實木地板,被漆成典雅大氣的深紅色,頗有些奢華韻味。王小騫的媽媽對家居環境很是挑剔,尤其是木地板,時刻都在她的嚴密監控之中。所以從小,王小騫見到最多的場景就是哥哥拿著灑過適量柴油的、絕不見水的拖把,順著木地板走向做折線往返運動,身后的影子跟著哥哥來來回回,一點點由昏暗變得光潔澄亮……所以,王小騫打定主意要給心愛的人一個溫暖、舒適的家。
理論和實踐是有很大距離的,雖然從小見過父母裝扮家居,開工前也查閱過相關資料,但操作起來,王小騫還是掉進了裝修陷阱。為圖方便省錢,王小騫找了個裝修“游擊隊”。裝修隊看出王小騫實戰不足,便糊弄起來,連原先墻皮都沒鏟掉就刷了新漆。搬進去不到三個月,滿屋墻面像炸花瓷般開了裂。
到底辦壞了事,王小騫一直耿耿于懷,下決心要找機會重新裝扮家。于是,半年后,王小騫換房了。
新租的房子依然小,20多平米,地段也遠,不過成色還算新。這次,王小騫聰明了,她興致高昂,干脆來了個DIY。她買來米黃色乳膠漆刷了墻壁,淘了一套鵝黃色二手布藝沙發,搭配上同色系窗簾、與房間整體顏色協調的地毯,一個溫馨的家就誕生了。
最后一塊地毯鋪完時,譚江海直起腰,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慢吞吞吐出一句話:“這是咱們的家么?”王小騫笑彎了腰,拉下頭上的紙帽朝丈夫扔去:“怎樣,裝修迷的手藝不是吹的吧?”
這次裝修大獲成功后,王小騫潛伏的那份對裝修的癡迷蓬蓬勃勃地爆發出來。此后再搬家,所有的裝修、布置王小騫一手攬了下來,新鮮的點子和有心有意,給艱辛的北漂生活拌上了絲絲清甜。
我要為你打打雜
經過六年辛苦打拼后,2002年,兩人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拿到鑰匙的那一刻,王小騫望著窗外藍藍的天,長長地吐出一口氣:“老譚,這次,我要為我們打造一個真正的家。”
然而,裝修新家不比裝修租來的蝸居,工程量大,耗時長,如果事事親歷親為,周密詳盡,那人非蛻層皮不可。所以,當王小騫拿出精細的裝修方案,譚江海急了。“能包工的就包工吧,我可不希望裝修完了,你變成小版的王小騫了。”
譚江海很固執,可王小騫一個故事,便將之化作繞指柔。“我上小學時,家里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裝修。那時剛流行組合柜,爸爸挑燈夜戰畫了兩幅草圖,請工匠做好后,親自刷上了淡淡的雪青色油漆。隨后,媽媽做了天藍色紗簾,搭配上老式的米格子窗,整個家清新得像初戀一般。見過的人臉上都寫滿了驚嘆。鄰居大叔甚至對爸媽說:‘你們是要再結一次婚么?’在我童年的記憶里,裝修意味著幸福甜蜜。我也希望能親自動手,給心愛的人裝扮一個家。”譚江海感動得雙眼泛紅,事情,就這樣定了。
王小騫再次投入火熱的裝修大計,確定風格,請裝修公司,考慮軟裝飾品……譚江海呢,原本是生活隨意的人,也被王小騫的熱情帶動了起來。兩人擰成一股繩,熱火朝天地裝扮第一個家。
不久房子裝修收關,進入后期裝飾階段。這天,王小騫看著一個面具發呆。這是她從四川帶回的一個三星堆原始面具,青銅制成,貼著鍍金面,看上去既神秘又前衛。可惜整個家采用的是木本色風格,二者完全不搭調。王小騫嘆了口氣:“這個面具要是能改裝下,用來裝飾客廳該多好!”一向對王小騫的叨叨聽半句丟半句的譚江海出乎意料拋出一句:“要不,你把它交給我?”王小騫當即將面具遞過去。改裝面具是假,看笑話是真,她不相信,一向懶散的丈夫,會有興致改裝這么個可有可無的東西。
幾天后,譚江海拿出了作品。這是一個墨綠罩子的臺燈,臺燈骨架就是那個面具,開關一按,暖暖的燈光就灑下來,面具頓時流光溢彩,靈氣逼人。王小騫看呆了。
因為一顆愛家的心,王小騫變成了裝修達人,而受到她的感染,譚江海也變成了裝修小跟班。第一套房子入住一年多后,兩人又不斷改改裝裝,更新新況味。兩人最得意之作,便是一個摩爾雕塑的酒柜。這個雕塑是按比例縮小的青銅鑄品,因為體積小,平放在家具上不足以凸顯藝術效果,于是,兩人商討出了一個改進方案,興沖沖上街訂制了兩個方柱,一個迷你展臺誕生了。更妙的是,雕塑里面,還藏著兩人鐘愛的紅酒。
2004年9月1日,兩人相戀十二周年紀念。清風明月下,他們相酌對飲。看著窗外的月、室內的花、眼前的人,微微酒醺中,一向低調的譚江海說出這樣一句話:“你要是喜歡一直裝扮咱們的家,我就一直給你打雜,打雜到白發蒼蒼的80歲……”
一人的事業兩人的家
2005年初,兩人換了一處300平米的大房子,新居在手,王小騫興奮得像上滿了弦的鬧鐘,四處奔波,毫不言苦。正忘我瘋狂中,3月的一天,站在建材市場的潔具店內,王小騫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臺里要辦一個全新節目,跟家裝有關,叫《交換空間》,領導希望你來做主持人。”
天下突然掉下個大餡餅,王小騫喜滋滋,譚江海卻作無奈狀:“裝修狂碰到裝修節目,這日子可有得折騰了。”
譚江海的預料果然沒錯。新居入住一年多后,王小騫又來勁了,拼命陳述現狀的諸多不滿意之處。譚江海故意為難她:“哪兒不好?我看著都好嘛。”見丈夫不解“風情”,王小騫玩起了大忽悠:“我想起一部前蘇聯的電影。一個人從一個城市出差到另一個城市,晚上喝醉了,走在與自己城市完全一樣的街道上,他誤以為并未出差在外,拿著自家鑰匙非常順暢地開了一扇門,屋里的陳設也跟自家完全一樣。于是,他毫無懷疑地躺下,進入夢鄉……”
說完,她自個先笑了,“千屋一面,多可怕呀。你放心,我做《交換空間》兩年了,經驗十足,用不著太費神的。這次改裝,你只負責當車夫,載我去買東西,行不?”話說到這份上,譚江海哪能繼續反對。
2008年夏天,王小騫再次大刀闊斧地動工了。事無巨細,她開的清單時常有一兩百件,譚江海呢,偏偏是個“沒頭腦”,一次只能記一件事兒,于是,一個催催催,一個跑跑跑,每天鬧劇不斷。
更要命的是,因為裝修,下班后譚江海無家可歸,只能寄身健身館。以致朋友們見著就問:“老譚,還玩兒呢?要回家了,小心小騫鍵盤伺候。”譚江海得意地笑:“我家小騫,在裝修房子呢。”
四十天的裝修期結束后,王小騫累瘦了一圈,譚江海卻鼓了一圈。兩人去馬爾代夫旅游,在海灘上看看對方真相畢露的模樣,相視大笑。“你的肱二頭、肱三頭,都有我的功勞吧?”王小騫摸著譚江海身板,調侃。譚江海故作悲壯:“都是裝修惹的禍,硬生生逼出個健身狂。”
因為癡迷,又正好站在《交換空間》這個平臺上,王小騫修煉成了裝修專家,凡有朋友裝修,無一例外地紛紛來咨詢意見。此外,每做完一期節目,王小騫都會將心得體會詳細記錄,竟弄成了一本獨到的裝修經。
2009年夏,得知王小騫有這么一本妙書后,某出版社找到她,建議付梓出版。王小騫猶豫不決,畢竟名人出書,更多的是噱頭,早已深受詬病。得知情況后,譚江海熱情十足,拼命做工作:“小騫,你有這么好的資源,理應和更多的人分享。你要嫌打字累,我幫你。”
意外的支持讓王小騫大受鼓舞,她緊張地投入處女作的籌備。譚江海果真成了好助手,端茶倒水、打字排版、內宣外聯,能拾掇的事,全主動拾掇上了。
2010年5月,這本名為《騫言萬語 魅力家裝》的書出版。王小騫動情地說:“我是濟南媳婦,我感謝濟南給了我這么好的一個丈夫。我愿意繼續努力,奉獻給他一個溫暖、舒適、鮮活的家。”
世界很大,家很小;理想很遠,愛很近;從家里起航,不是為了漂泊,而是為了走到最遠處還能溫暖歸來。結婚十一年,王小騫用她特有的方式,經營出了一份愈久彌香的愛。
(圖片由東方IC提供
編輯趙瑩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