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你好:
我結婚十年了。這十年,一年比一年強烈地意識到,丈夫是個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我很想知道,自己還要不要跟這樣的人一起生活?
他自大,獨斷專行,需要我和孩子無條件地迎合他,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須滿足他的要求,否則,不是打孩子,就是臭罵我,對我也實施過家庭暴力。
孩子才8歲,成績稍不好,他就會說出特別惡毒的話來,比方養你還不如養頭豬之類的。搞得兒子不愿跟他說話,一見他就躲得遠遠的。
前兩年,婆婆來住過一段時間,為的是看病。但他對他母親的態度也特別冷淡,一星期都說不到三句話。我看不慣,說他,他就惡狠狠回一句:“我家的事不要你管。”
但他工作能力很強,遠強過同齡人。同一撥參加工作的人當中,他升職最快,這也是我敬佩他的一方面。
是不是因為太要強,所以他變得焦慮?壓力大,在外面又沒地釋放,所以就回家來發脾氣?他不在家的時候,我和兒子特別高興,而他一回家,我們就都緊張。三個人一起吃頓飯,或是去哪玩一下,我能看出,他想跟我們套近乎,可那氣氛,就是不對頭。
他7歲的時候,就被父母送了人。說是家里孩子多,養不活。這事還是我婆婆那年來時,告訴我的。她也覺得對不起他,一說起這個,就特傷心。
總之,他這個人,你說不愛家庭吧,也不全對,掙的錢全都交給我;說他愛家吧,又總拿我和兒子當敵人似的,一句暖心話都不會說,想罵就罵,想打就打。想跟他溝通談心?做夢去吧!
我還年輕,再這么過二三十年,實在不甘心。扔了他,又覺得似有不對。他是個好人,是我和兒子的靠山。
困惑的M莎
M莎:
應該說,你丈夫對你的感情,在他的那個立場上,并沒有不對的地方。你說他對你和孩子不真誠,也是因為自小不幸的經歷,使他不知怎樣表達。
一個7歲就被父母遺棄的男孩,內心敏感而脆弱。沒有了親人的依傍,會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創傷。這也是為什么他不愿提起過去的原因。而你,卻偏偏拿這個當作對你的不信任。
其次,這也是為什么他倔強,難以跟人溝通。溝通這個詞里面,是要有諒解和同情的,尤其當他錯了的時候,溝通很可能意味著他在請求幫助。這對一個自小飽嘗自憐情緒的男人,是很困難的。很可能,當他成年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永遠不再接受任何憐憫。即便是妻子的諒解,也意味著憐憫。
還有,他在與親人的關系中,常常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自尊和警惕,這和早年的生活遭遇有關系。他可能一直沒從童年的坎坷、不安全中恢復過來,總是充滿了恐懼和警醒。
其實,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段陰暗潮濕的童年或少年,往往是在這段時期,他們聚集起了一生的能量。這力量很強大,足以支撐他一輩子都不再被打垮。但另一方面,無論怎樣明媚的陽光,似乎都照不進他內心的某個角落。
這樣的人,大多有相同的精神追求:他要做萬眾矚目的人物,不甘平凡,喜歡受人崇拜,他說出的話立刻就要有人聽。
這樣的人是有心靈創傷的,一直沒痊愈。一旦受到打擊,被輕視,或是意志不被貫徹,就可能走向崩潰。這是那些貌似強大的人,都會有的脆弱。
可能表面越是拒絕,內心越是渴望,越是尖刻冷酷,越是害怕受到傷害。在感情面前,口口聲聲永不言敗的人,其實只是手足無措、不善表達的孩子。
他和家人和睦相處、平和從容享受天倫之樂的能力,在他7歲時,就戛然而止了。在個人情感上面,這一塊的發育是遲緩的、停頓的。這造成夫妻關系的格澀,讓他和孩子的交流總如隔山打牛。
比起家庭關系來,他工作顯然自在多了。于是他會將注意力放在拿手的領域,對家人也就越來越忽視。
這是一個人格發展不夠均衡的男人,你們是夫妻,彼此還有愛,那么就應該相信愛的力量能對人的生命產生良好改變。
多了解一些他的內心,多了解一些他心底的痛楚,會不會能有更多惻隱之情?而這份惻隱,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它能讓你的心和順起來,不再追究他的態度,能讓你理解他偏激的做法,不再去跟他爭吵。當你開始像春風一樣和煦溫暖時,應該也就是陽光照進他的內心,堅冰開始融化的時候了。
人們都說,愛是學來的。到那時,他也許會從你的身上,學到怎樣予人溫暖吧。
夏景
夏景:新浪網情感熱線主持人、女性專欄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同林鳥》、《單親時代》,婚戀指導書《有愛無愛一身輕》、《你要婚姻干什么》等。
(編輯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