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監控中國戰略武器試驗
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爆發后,印度與中國的關系降至冰點。而由于冷戰思維的慣性使然,美國為了遏制發展中的中國,也積極與印度發展多方面合作,其中軍事情報類合作尤其重要。
1964年10月16日,中國進行了第一次核彈試驗,迫切想了解爆炸詳情的美國情報機構立即行動起來,其設立在全球的各種監測站點(包括7個聲敏站、11個電磁脈沖站)向其提供了關于此次爆炸的時間及結果?;谶@些數據,美國得出的結論認為,中國第一枚核彈相對較小,爆炸當量約為2.5萬噸,且該彈不適于導彈投放。但據美國情報部門掌握的消息,中國正在研制中程導彈(射程1900公里),因此,美國人堅信,4年內中國將有能力進行一次具有實戰意義的核試驗。
然而,跟蹤中國導彈技術的發展動態比檢測中國核試驗更具有挑戰性。導彈不像核彈,其聲音或電磁信號從遠處很難探測。但為了監控導彈的運行狀況,火箭上都要裝載無線電數據系統,以便地面指揮中心能夠了解導彈的壓力、溫度、方向和燃料燃燒情況。這種自動測量記錄傳導系統能暴露出發射系統的各項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種數據傳送容易遭到竊聽。
當時的美國已經發射了用于竊聽各種無線信號的“費里特\"32星,但該衛星數量太少,而且也不是地球同步衛星,在中國上空飛過的時間很短。如果用該衛星竊聽,那必須保證中國在發射導彈時該衛星恰巧從上空飛過,這種概率實在是太小了。而現有的地面接收系統距離太遠,無法清晰捕捉位于中國甘肅與新疆之間的導彈試驗軌跡。1959年設在巴基斯坦巴達貝爾的地面接收站離中國最近,但由于高山阻隔以及地球曲率效應,中國導彈試驗的信號無法從這里捕捉。
正在美國人一籌莫展之時,中情局從印度海軍登山運動員那里得到了靈感,他們在攀登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時,站在山頂上可以俯瞰整個中國的西藏地區。考慮到其8000多米的海拔,如果在某座較少有人攀登但卻足夠高的山峰頂部設立監聽站,那么整個中國西北部地區的無線電信號都能輕易地獲得。
于是中情局向印度情報局搖動了橄欖枝,將他們的計劃告訴對方——在印度境內選擇一處足夠高的山峰,組成美、印聯合登山隊,在該山峰頂部設立無人值守型監聽站,所有設備、資金均由美方負責,監聽結果可與印度部分分享。鑒于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帶來的慘痛教訓,印度情報局很快同意了該計劃,并立即著手調配人手,因為中情局預計中國將在近期進行導彈試驗。
為了能在高海拔的山頂架設監聽站,美國特別設計了一套無線電系統。2個不大的金屬盒,把它們裝在柱子上,不能接觸雪和冰,它們是無線電收發器,標有B1和B2標志,它們將收集來的導彈發射信息發送到位于印度其它地方的基地。還有一部收集信息的天線,它可以捕捉到中國導彈試驗的遙測數據。天線高1.8米,形狀類似民用的電視接收天線。最后的大部件官方名稱是SNAP19C(核助能系統),這是一臺熱核發電機,能發出40瓦的電量,可連續工作2年。它通過由放射性衰變所產生的熱能來發電。由于使用了這種熱核發電機,使得山頂監聽站可以做到無人值守。該裝置外形像個蘑菇,系統的核心是六角形石墨塊,7根小小的燃料棒插在石墨周圍的孔里。這7個燃料棒總共能裝1734克钚。石墨裝在一個圓柱形的鋁制容器內,周圍有45個鋁制散熱片。整套系統裝載一根立柱上,這根立柱就是蘑菇的“莖”了。
“賜福女神”下的行動
南達戴維峰在印度語中的含義就是“賜福女神”,該峰高7693米,在喜馬拉雅山脈中算不上是“高峰”,但卻險峻之極,因此,并沒有吸引各國登山隊來攀登此山。而讓美中情局和印情報局選中此山的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此山北面沒有更高的山峰阻擋,可盡窺中國西藏乃至整個西北地區。
此次行動的步驟是由先遣隊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腰尋找平整處建立大本營,然后用直升機將大部隊和登山、監聽設備運至營地。在部隊休整后向山頂攀登,并根據地形建立起1、2、3號營地,直至最后登頂并安裝好監聽站,再返回大本營。
然而,“賜福女神”可能真的具有靈性,正如1936年它被第一次征服后,山腳下起了從未遇到的暴雨導致山洪爆發。自1965年9月第一次攀登以來,美印登山隊員以及雇傭的夏爾巴人挑夫總是在快要登頂時遇上暴風雪,不得不返回大本營。在歷時2年,連續7此的攀登中,1名愛爾巴人掉進山谷遇難。這次事故也導致了監聽設備中的熱核發電機吊落山谷,由于害怕引起核泄漏事故,美印雙方還組織了多次的搜索行動,但均以失敗告終。據美中情局隨后的分析,熱核發電機很可能由于自身不斷地產生熱量導致其周圍冰雪融化,掉進深達400米的冰蓋底部的山體上,要想找到它幾乎是不可能的。
1967年5月23日,美印兩國各1名行動隊員和2名夏爾巴人又一次對“賜福女神”峰頂發起沖刺。由于夜里起了風,以前探出來的路線都了無痕跡,隊員們用繩子拴在一起向上攀爬。在此過程中他們并沒有遇到已經非常熟悉的暴風雪,他們最終登上了峰頂——美印隊員稱呼它為“圓頂”?!皥A頂”面積有20平米,地形平緩,積雪厚度在3米左右,非常適合安裝監聽設備。
隊員們開始用冰鎬和鏟子平整地面,為架設監聽設備做準備。而此時第二梯隊已經抬著重新更換的設備接近了“圓頂”。這些設備先是由印度軍方的米_4直升機運送到大本營——中情局一直為此次秘密任務居然要用蘇聯裝備感到惱火,但自從1965年以來,美印關系已不如計劃剛開始實施時好了,美國開始向印度收取設備零部件以及維修費用。面對這筆不菲的開支,印度人更愿意接受蘇聯人的“無償援助”。然后在大本營內拆解成各個組件,再由人力通過1、2、3號前進營地逐級向上運輸。當第二梯隊將設備扛到“圓頂”時,所有隊員都累得躺在雪地上動也不動了。
自擺烏龍
在安裝監聽設備時,1名美國隊員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固定這些設備?”所有人面面相覷,“圓頂”上陷入了一片尷尬的沉默。在山下作行動計劃時,雙方就估計到“圓頂”上會有積雪,因此特意從美國運來了1箱加長型雪地釘。印度情報局信誓旦旦地保證雙方行動組成員,這箱釘子將從新德里運出,并在5月初運抵大本營。隨后會連同監聽設備儀器被運送到山頂??涩F在登頂人員翻遍了所有裝備也沒有發現這只該死的箱子,顯然,他們又一次被印度情報局“晃點了”。這一刻,美國與印度兩國8名情報與登山的雙料精英經過2年的努力,歷盡磨難,最終站在了海拔7693米的南達戴維峰頂,俯瞰著北面中國整個西藏地區,身旁放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熱核發電機與無線電監聽設備,卻因為價值100多美元的1箱釘子而前功盡棄,美方行動組成員在這一刻認為他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愚蠢與最滑稽的雙料精英了。
1箱釘子引發的悲劇并沒有結束,印方提出把設備留在“圓頂”后雙方人員先撤離,等找到釘子后再派2個人上來安裝。但美方認為,在安裝好之前,這套設備不能離開美方行動組成員的視線。因此。在撤退時,他們仍要將這些設備再運回3號前進營地(早在1年前,由于那次事故丟失了熱核發電機后,由于沒有找到該設備,美中情局懷疑可能是印度人耍的把戲,假借事故將該設備轉移他處,并秘密研究)。
雙方的爭執最后以美方勝出而告終,隊員們抬著越發沉重的設備開始下山,當到達3號前進營地并稍事休整后,“賜福女神”仿佛覺得這場鬧劇該收場了,山頂開始刮起了大風,暴風雪讓可見度降低為零。在海拔7100米的3號營地內,美印雙方難得地達成了一致——攜帶設備撤退回大本營(海拔7000米以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體的機能不能正常工作,往往是越休息越累)。
5月27日,他們終于在暴風雪中返回了大本營,期間1名印度行動組成員踩落了1塊山石,并引起小范圍雪崩。好在他走在了隊伍的最前列,在頭朝下用背部在雪地上滑行了200米后,在一處坡度較緩的地段用冰鎬固定住了自己,才幸免于難。
堅持到底
第二天清早,天終于放晴,聯合登山隊再次從大本營出發。在大本營的這一夜,他們又對所有行李翻找了一遍,仍未找到那一箱釘子。于是他們想出了一個替代的辦法:帶一只丁烷爐上山,并用壓力鍋燒一鍋真正的開水(在海拔7000米以上,由于氣壓低,水的沸點在70%左右)在準備安裝設備的“圓頂”上用開水澆出4個洞,然后迅速把設備的支架插入洞中,即可固定住監聽設備了。
經過2天的跋涉,隊員們再次登上了“圓頂”,隨行的1個夏爾巴人立刻將雪鏟進壓力鍋,并不停地轉動鍋邊的一個搖把,向鍋里充氣(此做法可讓剛開始燒水時鍋內就能達到較高的壓力,以節約丁烷)。另1個人則點燃了丁烷爐,在如此高的海拔上,火和人一樣地無精打采。由于缺少氧氣,爐子里的火苗幾乎看不到,再加上山頂無時不停的大風,讓人擔心水還沒燒開丁烷就已經用盡了。此時的美方行動組成員都在心中不停的祈禱,期望這種倒霉的情況不要再次發生,不然他們將再次以成功登頂后燒不開一壺水而被迫撤退,那他們肯定是最愚蠢與最滑稽的雙料精英了。
所有人站成一排組成人墻,把丁烷爐圍在中間,阻擋寒風的侵襲。經過驚心動魄的4個小時后,下午1時,水終于燒開了。在一片水汽中,熱水像熱刀子切黃油向冰里鉆去。其他隊員立刻把設備的支架插人洞穴中,水幾乎立刻結成了冰。不到一分鐘,支架就被牢牢地安放在了峰頂。
1時15分,他們分別按下了多組開關后,發電機立刻發出了低低的轟鳴聲。有2個人將第一個無線電收發器抬到支架上固定好;3時,第二個無線電收發器也安裝到位;15分鐘后,他們樹起了無線電收發器的天線。當1名美方人員拿出相機給他們的團隊成員成功完成任務拍紀念照時,另1名美方人員用冰鎬在無線電收發器的金屬防護罩上刻下了3個字母AMF(永別了,混賬東西)。
成功即身死
高海拔監聽站自從安裝成功后一直工作良好,但卻沒有收到多少有用的情報,在此期間,中國的彈道導彈計劃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東風”系列更是在1970年與1971年間獲得重大試飛成功。在這2此試驗中,監聽站只發回了少量的數據,經處理后無法讀取,意義不大。
1973年,“東風”系列又一新型號試射時,大氣條件非常好,當傳感器向后方基地發回了它所截獲的完整數據時,中情局的值班員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消息傳回了華盛頓,凡是參與此次行動的人員都得到了嘉獎與提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在監聽站“大獲成功”之時,美國人卻找到了更好方法一衛星。即“費里特”衛星之后,1968年,美國又發射了“峽谷”通訊情報衛星。此后接連3年,每年都發射1顆“峽谷”衛星。1970年“瑞奧賴特”衛星從卡納維拉爾角升空,它有2l米的接收天線,擁有超強的偵察能力,可以監聽普通電話、移動電話、無線電通訊以及遙感導彈信息。1973年3月,第二顆“瑞奧賴特”衛星升空,該系統正式進入實用階段。
從高空監聽中國的“耳朵”遠勝于喜馬拉雅山上的便攜式小型天線,經過多年勞作,美印情報人員辛苦安裝起來的山頂監聽站終于重蹈了恐龍的命運。
(譯自《喜馬拉雅山上的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