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六年(1867年),我國開始仿制后裝單發步槍。這種步槍須把子彈逐發裝入槍膛,才能發射。為了提高單發步槍的射擊性能,兩廣總督瑞麟于同治12年,委派兵器專家溫子韶(又名溫瓞園)在西關聯泰號(機器作坊)試制自動步槍成功(當時稱七響連環快槍)。這是中國自制的第一支自動步槍。
這支自動步槍與單發步槍不同之處,是槍機配備復進簧裝置,在槍管下方的槍托里設置一個由護弓、托彈板、抵彈簧、退彈簧4個部件組成可儲存7發子彈的彈倉,利用發射時彈殼后座力推動槍機后退及復進,以完成抽殼、拋殼及裝填下一發子彈的程序,能連續扳動槍機進行不間斷的射擊,直至把彈倉內裝填的子彈發射完畢后,再將彈倉裝滿子彈,繼續發射。
(老北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