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兵種被越南人民軍視為“特別精銳部隊”,在越南武裝力量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聲譽。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年代里,越南特工部隊攻擊敵首腦機關、基地倉庫、機場、港口、交通樞紐,綁架、暗殺敵方重要人物,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敵后偵察,發動群眾政治及武裝斗爭,指導地方武裝建設和作戰。在獨立遂行任務的同時,特工部隊從敵后或翼側配合正面部隊作戰,出色地完成了“鋒利的進攻尖刀任務”。越南官方大力宣傳,使其在整個世界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相關書籍文章不在少數,但多把焦點集中在活躍于城市鄉村、山岳叢林的陸地特工身上,對作為特工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出沒于江河湖海的水上特工著墨較少,本文擬將戰爭年代越軍水上特工的情況做一簡單介紹。
歷史沿革
在抗美戰爭初期,越南海軍根據越南南方的特點和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的經臉,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水上特工隊,其任務是:偵察沿江河沿,海敵情,襲擊破壞敵方軍港碼頭的各種軍事設施及各類倉庫;攻擊內河及沿海十公里以內停泊或行駛中的敵艦艇及各種船只,配合陸軍主力作戰。
1965年越南海軍正式成立了4個水上特工大隊(連級),1966年4月13日組成海軍司令部直屬的水上特工偵察訓練126團。爾后,越南南方的地方武裝也成立了若干水上特工隊。
126團下設3個營,每個營轄6個大隊(連級)。每個大隊約90人,設正副隊長、正副指導員各1名。大隊轄4個分隊(排級),每個分隊19人,配有正副分隊長、政治員。每個分隊轄4個組,每組4人。126團還有2個直屬大隊,一個是裝備輕潛水具的蛙人隊,一個是軍官訓練隊。海軍司令部對這支惟一的團級特工部隊的思想、組織建設異常重視,在分隊中建立黨支部,大隊以上設黨委,以加強黨的絕對領導和對基層的有效控制。
抗美戰爭期間,126團的指揮機構分為兩套領導班子:在南方設立“前指”,負責敵后作戰指揮;北方的團部主要負責訓練人員以及對越門港地區的作戰指揮,將經過訓練后的官兵不斷輸送給前方。
水上特工隊成立不久即取得了顯著戰果,在九龍江、成侖江、后江、西貢河頻頻炸沉敵艦船。據越南報道,抗美戰爭期間水上特工部隊共擊沉、擊傷美偽各型艦船數百艘,其中包括一萬五千噸級的護航航母“卡德”號、萬噸級貨船“維多利亞”號等,而在北緯17度臨時軍事分界線附近越門港地區作戰的1個營毀傷敵艦船372艘。
1967年3月24日,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大將根據胡志明主席的指示,在305特工旅的基礎上組建特工兵種司令部,同時將總參謀部直屬426特工團與海軍司令部直屬126特工團合并調歸。
1975年5月2日,越南統一,黎筍集團開始推行地區霸權主義政策,水上特工部隊的作戰任務和作戰特點發生了很大變化。1975年4月14日,越南正規和地方水上特工部隊在南越偽政權占領的南沙群島登陸,搶占南子島等6個島嶼。同年,126團擴編為126旅,下轄2個團、4個獨立營和直屬分隊,全旅約6000人。每團約1200人,編成3個營,每營3個連。連編有排和組。4個獨立營共轄19個連,總計約1800人,每營編有連、排、組,每連90人,每排20人。1978年侵柬作戰中,126旅先后在磅遜港、戈公島等地遂行登陸作戰,預先派出特工小組潛入磅遜港偵察,摸清地形、水深、潮汐、兵力部署等情況,配合正面進攻部隊迅速搶占了登陸點。
裝備與訓練
水上特工部隊的主要武器裝備有磁性水雷、炸藥包、普通水雷。每個分隊配輕機槍一挺、B40或B41火箭筒一具,每人配沖鋒槍一支、匕首一把。
磁性水雷又稱磁性定時水雷,雷體裝有磁鐵,可吸附于鋼質艦船外殼之上,由定時引信起爆,具有攜帶輕便、使用簡易,破壞威力大等優點。越南磁性水雷是用蘇制水雷改裝的,全重500公斤,可分成數塊攜帶,每塊炸藥重20公斤,裝藥量可根據需要增減。我國曾援助越南磁性定時水雷數千枚,越南也曾派人來我國學習相關制造技術兩年。1974年我國為越南在河宣省安山建立了引信廠。
抗美戰爭時期,水上特工部隊通常都是使用小竹管或膠皮管,一端含在口中,另一端伸出水面呼吸。越特工團的領導認為,使用現代潛水裝具在敵后行動,不僅攜帶不便,而且在水中滲出的氣泡也容易暴露目際,敵方艦船裝備的水下探測器也能夠發現攜帶氧氣瓶的蛙人。70年代初期,越海軍派人去東德接受蛙人訓練,接收了部分先進裝備。
水上特工隊員的訓練期限一般為9個月到1年。除新兵基礎訓練3個月外,其余均為特工專業訓練時間(水上訓練占三分之二)。新兵基礎訓練主要進行政治教育及各種條令教育,學習隊列、射擊、投彈等。專業訓練內容包括:射擊技術——沖鋒槍精度射擊、應用射擊以及無聲手槍等特種武器的射擊,爆破技術——各種水雷、定時炸彈及炸藥的使用;捕俘技術——拳術、刀術、擒拿術,游泳——耐力訓練、潛水及武裝泅渡等;戰術——單兵及分隊潛伏、攻擊停泊或行駛中艦船、敵占碼頭港口、倉庫、敵火力點及碉堡,化裝技術;尋找野生食物及戰場救護技能等。訓練重點是對水面艦船襲擊的戰術和技術,對游泳和潛泳要求較高:靜水游泳要求每人達到萬米以上,潛泳30米以上,潛深5米以下。經訓練后,一般能在水下口含膠皮管或小竹管進行呼吸以尋找目標的人員只占25%。
作戰特點
作為一支精兵奇襲的特殊武裝力量,水上特工部隊的作戰特點是:
重視預先偵察。對敵方港口、基地和艦船的襲擊一般都預先派遣有干部帶領的偵察小組秘密滲透,抵近偵察,要求帶隊干部必須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制定作戰預案。
小股分散偷襲。多以四五人為一組分散潛入敵區獨立作戰,夜間偷襲敵船時,除岸上的接應人員外,水中一般由兩三人編為一組進行潛水偷襲。
速戰速撤。小分隊由于輕裝活動的要求,彈藥攜行量少,遠離后方,補給困難,所以持續作戰能力極為有限,避免與敵糾纏,爆破器材布放后,立即撤離戰場。
戰術狡詐。行動不拘泥于預定方案,能根據實際情況變換作戰樣式,其指導思想是“有利就打,不利就走”。
善于偽裝、潛伏。有時化裝成當地群眾或敵軍人員,海上航渡一般乘坐當地漁船,多在夜間行動。遇敵方巡邏船檢查時,特工人員或下水潛伏,或將武器彈藥系于船底,逃避搜查。有時在河堤水塘邊挖洞潛伏,等待有利戰機。
重視利用節假日進行襲擊。節假日往往容易使人放松警惕,產生麻痹安逸思想,偷襲可取得較大戰果。同時利用本國本軍的節假日提出“戰斗獻禮”口號,可以激勵己方士氣。
重視破襲敵水上交通。1968年新年,126團用水雷炸沉越門河上數十艘敵艦船和汽艇,切斷了美偽從越門到東河的水上交通線,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軍主力。
以襲擊大型艦船為主要目標,特別是運輸船、油船等輔助船只。一方面可以破壞敵方大量物資和油料的供應,另一方面這些船只的防御力量不強、抗沉性能較差。1968年美軍1艘一萬五千噸的油船為在廣治地區執行作戰任務的兩個美軍師補給油料,被126團的3名隊員炸沉,使美軍作戰行動受到了嚴重影響。
襲擊艦船的戰法
對錨泊艦船的襲擊一般選擇在夜間進行,少量人員在岸上接應,水中一般以兩三人組成爆破組,順流蛙泳接近敵艦船。為防止夜間失去聯系,以便于指揮和尋找目標,小組成員之間用尼龍繩掛鉤,扣在腰帶上。當接近距目標約二百米時,三人組以三角隊形潛泳展開,兩人組則橫隊展開,目的是為了比較容易地找到拋錨艦船的錨鏈,既可在水下確定方向,又可利用掛在錨鏈上的繩子起固定作用,使人員在水下作業時不致被水沖走。另外,掛在錨鏈上的繩子也可以用來固定炸藥包。特工隊員在水下一般都選擇敵船舷邊的陰暗處,露出水面觀察,選定布放爆破器材的位置。
對航行中艦船的襲擊或是預先埋伏,使用火箭筒,無后座力炮等直接攻擊?;蚴穷A先偵察好艦船的航線及航道的水深潮流等,布放水雷。
典型戰例
戰例一 炸沉美海軍“卡德”號護航航母
“卡德”號是美國海軍二戰期間建造的護航航母,自1963年開始擔負向南越運送飛機和裝備的任務?!翱ǖ隆碧柋徽ㄇ坝煞坡少e來到西貢,??吭诖a頭上卸載直升機和軍用卡軍。越南南方武裝力量第65別動隊的2名隊員化裝混進港口,放置了80公斤重的2個炸藥包。1964年5月2日清晨5時,該艦爆炸沉沒于水深16米的河底,同時損失艦上19架直升飛機,美軍死亡55人。據西方通訊社報道,炸藥安放在機艙外水線部位,爆炸后機艙立即進水,破洞長約8米,寬1.2米。越南軍方則評價“這一仗經過周密準備,取得輝煌勝利,為水上特工機智、靈活地襲擊敵??看a頭的艦船提供了作戰方法和經驗”。
戰例二 奇襲835號修理艦
美海軍833號修理艦于1967年8月開始活動于越南南方檳椥市成龍江一帶,除擔負修理任務外,還在掃蕩活動中作為指揮所及美軍宿舍。艦上有2架直升機,裝備有105毫米火炮。其錨泊處30米外布有小浮標,禁止無關船只接近,有巡邏艇保護。兩岸偽軍據點密布。
襲擊833號艦是水上特1200連首次攻擊敵大型艦只。在當地情報人員和游擊隊的協助下,通過向當地群眾調查和在樹上日夜觀察等方法了解地形、流速、潮汐等情況,掌握了敵艦經常錨泊的位置、活動規律和防御措施。由200連連長和當地游擊隊干部組成指揮組,參戰人員由200連1個班、游擊隊1個班、民11個小組構成。1967年10月24日和11月10日,參戰人員兩次均因對方警戒嚴密不得不撤回。1967年11月23日。爆破組進入833艦上游江岸,距該艦2500米處,等待退潮后順流下水。突然陸續開來10多艘滿載敵士兵的小船,錨泊在833艦附近。爆破組利用船上燈光明亮。江面混亂,馬達轟鳴的機會訊速下水,順流到達833艦,2名隊員把炸藥安放在頂定位置,另1名隊員于水面點火,頃刻間833艦爆炸燃燒,不久沉入江底。
戰例三 用磁性水雷炸沉運輸船
1970年春節臨近,越軍總參謀部命令126水上特工團封鎖臨時軍事分界線以南的越門航道,使敵人在春節期間不到補給品。126團2營l連5人戰斗小組(內有3人可以潛水)攜帶3枚磁性水雷,潛入越門的祥云村地區,在水塘附近挖洞潛伏,夜間出來尋找戰機。潛伏第3天夜晚發現1艘300余噸的運偷船在河中拋錨。原定下水襲擊的3名隊員中有1人病重,只好由2名隊員背負3枚磁性水雷,在距觀察點上游500米處下水,潛近敵船。安放水雷時,發現該船水線下海蠣子很厚,必須刮去才能讓水雷吸附于船底。作業中,敵船開始起錨,處于移動中,幸2名隊員水性好,及時完成掛雷。敵船啟航后將雷帶走,沉沒于航道上。
戰例四 偷襲島嶼
1957年南越政權即將全面崩潰,越南領導人的目光又投向了戰略意義極為重大的南沙群島。4月4日,越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軍委指示:“緊急研究和指導實施在最有利時機攻占偽軍占據的長沙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月11日,126特工團4隊、第5軍區407和471特工營3個連和慶及省特工隊組成特遣隊,在126團團長梅能中校指揮下,向南沙群島進發。經過兩天的航行到達距雙子礁群20海里處。團長梅能乘指揮船擔任海上掩護,大隊長阮玉桂率38人偷襲南子島。副大隊長杜日強率20人編成3個戰斗組偷襲奈羅礁,在離島岸2海里處放下橡皮艇,在夜黑風高下劃向島岸。上岸后偵察發現島上有兩座鐵皮房子、4個暗堡,周圍有鐵絲網。凌晨3時,當特工隊員接近暗堡時,被1只狗發現,特工隊員立即用手榴彈、火箭筒向暗堡和鐵皮房開火。敵人分批投降。此役,越南水上特工隊占領6個島嶼,從此開始向南沙群島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