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不少地區先后出現百年和千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天文專家告訴我們,日食是地球、月球與太陽3個天體相對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自然天象,與吉兇禍福無關。然而在千百年科學不發達的社會里,它卻被人們認為是“天狗吃太陽”的不吉利天象,是上天對人間錯誤行為所發出的警告,是兇禍降臨的前兆。這一觀念不僅在中國流行,在日本等不少國家也十分盛行,甚至還影響到一些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一場曠日戰爭戛然而止
早在古希臘時代,呂底亞人和美地亞人之間爆發了一場持續5年的戰爭,始終沒有分不出勝負來。到了第六個年頭,交戰雙方展開了最后一次大會戰,天空中突然有一個陰影開始遮蔽太陽,讓天色漸漸暗淡下來。隨后太陽完全被陰影所吞沒,大地很快陷入昏暗之中。呂底亞人和美地亞人頓時產生一片恐慌。雙方的很多將士以為末日來臨,驚恐地匍匐在地;有的以為是在戰爭中殺人過多,上天要降予處罰,便紛紛跪地求饒;更有許多人奔走呼號“天狗吃太陽了!”四處鳴鑼擊鼓,以求把膽敢“吃”太陽的“天狗”趕走。
鑼鼓震天動地響過不久,天色逐漸開始明亮,太陽重新出現在朗朗天空,于是人們紛紛跪倒在地,叩謝上天的庇佑。最后,呂底亞人和美地亞人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們戰爭行為的懲罰,也是對他們必須立即結束戰爭的忠告。于是,戰爭雙方便十分堅決地停止了戰爭行動,立馬達成停戰和平協議,這場人類有史以來最有名的一次日全食對戰爭的影響,后來被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載入歷史,成為后人研究日食與戰爭的最早史料。
歷史進入公元20世紀40年代,在中國軍民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湘鄂大地也發生了一場持續時間較長的日全食,不僅讓當地不少中國老百姓產生了驚慌,更給自認為是“太陽之國”武士的日軍官兵心理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使其囂張氣焰受到打擊,戰斗力突然下降,作戰行動受到較大影響。在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擊下,日軍在付出4萬多人的慘重傷亡后,最終被迫撤離戰區,其攻占長沙,打開入侵中國西南大后方門戶的戰略企圖化成了泡影,在現代戰爭史上留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戰爭逸事。
小鼠吞象 敵寇二打長沙
日本自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依仗優勢裝備先后侵占了中國340余座城市和廣大地區,妄圖以武力迫使中國政府屈服投降。然而在中國軍民的頑強抗擊下,其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一再破產,開戰僅一年,日軍就傷亡達14萬多人,且大部軍力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無奈之下,日本政府只得改變策略,對國民黨政府采取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掌控實權的蔣介石此時卻壓根不愿屈尊二流角色,他抓住日軍已將主要兵力用于對付中共敵后游擊戰和英美等國開始援助中國的有利時局,命令正面戰場軍隊在抗擊日軍有限進攻的同時,大力整訓擴充到241個師又39個旅,軍力能與侵華日軍大體抗衡。
看到誘降策略收效甚微,日軍大本營決定再加大軍事壓力“給重慶軍以沉重打擊”。于是,從1939年3月開始,日軍先后調集了25個師團和數百架(輛)飛機坦克發動了進攻南昌、隨棗、長沙、桂南、棗宜、上高、中條山等戰役,雖取得奪城占地的表面勝利,但并沒有消滅中國軍隊主力,而自身卻付出慘重傷亡,有些甚至是無效的損耗戰。如在1939年5月和次年3月的隨棗、上高戰役中,日軍雖以1.3萬和1.5萬人的傷亡攻占了諸多城鎮,但隨即在中國軍隊的猛烈反擊下,因后援不濟而被迫撤退,結果損兵折將,白忙活一場。
1941年6月,日本在得知德國突襲蘇聯取得巨大成功后,其侵略擴張野心受到極大鼓舞。以外相重光為首的北進派極力主張乘此良機進攻蘇聯,而深知日軍困境的參謀總部卻堅決反對。最后日本天皇只得在一片爭吵聲中確定“繼續解決支那問題”的方針,并批準新任首相東條英機再擴軍百萬的請求,企圖集中全力先解決“支那事變”,等蘇德兩家殺得兩敗俱傷時再突襲蘇聯,一舉解決“北方問題”。
根據新的戰略指導,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夏秋時期給敵人以重大壓力。”8月26日,大本營以第538號命令批準駐華中第11軍(相當于集團軍)再次進攻長沙的作戰計劃。該軍是侵華日軍惟一的野戰機動部隊,曾于1939年9月以10萬人馬進犯長沙,企圖一舉打開入侵西南大后方的門戶。不料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使其陷入步步血戰境地,后雖到達長沙市郊,卻又在中國軍隊強有力的反擊下因戰力不支被迫“打道回府”,整個戰役損失達4.2萬人。為雪恥辱,狼狽離任的司令官岡村寧次撂下一句話:“11軍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進行一次大規模報復作戰。”1941年6月,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煙俊六確定由11軍實施“加號作戰”再次進犯長沙,讓岡村終于“夙愿”以償,只是司令官換成了曾任天皇侍衛官的阿南惟己中將。
阿南1887年出身官宦之家,但智力低下,自士官學校畢業后,用了整整11年時間才由中尉晉升到大尉(上尉)。再往上升就要進陸軍大學深造,可連考3次都名落孫山,最后還是同部隊出來的監考官手下留情才如愿以償。由于其身高腿長、長相英俊,陸大畢業后就被推薦為天皇的侍衛官,從此青云直上,先后出任過陸軍省兵務局長、師團長、陸軍省次官等要職。1941年4月他接替因上高戰役失敗而丟官的園部,當上了11軍司令官。后出任陸軍大臣,1945年8月因反對投降,切腹自殺。
太陽帝國武士遭遇日食
8月下旬,阿南調集了5個師團又4個支隊、1個坦克聯隊、2個重炮聯隊共12萬重兵,定于9月18日正式發起“加號作戰”。9月初,日軍第6師團在空炮火力配合下突襲湘鄂邊境屏障大云山,中國守軍1個師以“死守活打”與敵反復爭奪。隨后中國軍隊調集兵力猛烈反擊,迅速收復了失守的大云山地區。18日拂曉,日軍發起全線攻擊,遭到中國守軍頑強抗擊。惱怒的日軍立即出動數十架飛機進行狂轟濫炸,接著又施放毒氣掩護主力,實施中央突破。由于對敵情判斷失誤,戰備不足,作戰密碼又被敵間諜截獲,中國軍隊正面防御接連失利,日軍在兩天內便突破新墻河防線向長沙突進。中國軍隊經過逐次抵抗后按計劃撤退,日軍則“窮追不舍”,迅速南進。
正當日軍全力進攻時,一個讓其官兵十分沮喪的現象發生了。一個日軍少尉在日記中寫道:“9月21日這一天,太陽當空,天氣格外晴朗,進攻的官兵喊出這樣的口號:‘讓我們頭頂國旗奮勇殺敵,在太陽的照耀下向長沙前進!’但到了中午左右,照耀我們前進的太陽竟被巨大黑影慢慢遮住,大地陷入昏暗之中”。此時幾乎所有在場的日軍官兵都懷疑自己眼睛出了毛病,不少人使勁揉著雙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逐漸消失在黑影之中。一個大膽的士兵驚叫起來:“不好了!國旗讓天狗吃掉了!”……“天狗吃太陽”的說法不僅在中國十分流行,而且在自認為是“太陽之國”的日本更是“深入人心”。一時阿日軍官兵一片慌亂。
于是,日軍陣地頓時“熱鬧”起來。擔任主攻的4師團雖然在向長沙方向推進時仗打得十分窩囊,但這個由大阪商販組成的師團官兵迷信思想卻很濃厚,他們絕不能眼看著“太陽之神”讓可惡的“天狗”吃掉。在沒有鑼敲和鞭炮放的情況下,“聰明”的大阪人竟拿出攜帶的鍋盆飯盒等家伙什使勁敲了起來,陣地上響起了一片“鍋碗瓢勺交響曲”,不少士兵嘴里還唱著祈神曲,甚至還有人端著機槍,朝天不停地狂射,讓對面的中國士兵目瞪口呆:“這小鬼子在搞啥名堂!”擔任助攻長沙的日軍第6、第lO師團此時正在攻擊前進,突然出現的日全食讓兩個師團的官兵頓時陣腳大亂,步兵在昏暗中看不清攻擊方向,炮兵找不到射擊目標……在恐怖心理籠罩下,日軍一線進攻部隊面對中國守軍的奮力反擊,竟毫無斗志地迅速敗下陣來。
日全食的出現給日軍官兵心理蒙上了濃重的陰影。這是因為自古以來日本和很多國家的人們都有一種“天人感應”的觀念:天上的日月星辰都與人事相對,而太陽自然與國君相應,太陽若出現問題,說明國君有過錯,應該反省;太陽若被黑暗所遮蔽,說明國君和臣民肯定有很大罪過,所以上天要發出警告,并預示著懲罰的降臨。不少參加過第一次長沙戰役的老兵更是非常郁悶,每個人心里都在犯嘀咕:這次攻打長沙恐怕比上次更兇多吉少。在此心理支配下,日軍進攻部隊的戰斗力莫名其妙大幅下降,尤其是第4師團原本就不愿充當攻打長沙的“排頭兵”,只是為了挽回“大阪兵不會打仗”的壞名聲才勉強在固執的阿南司令官堅持下承擔了主攻“重任”。日食發生后,該師團許多官兵都對打長沙議論紛紛,認為既然上天都發出了警示,如還要繼續攻打長沙,這結果肯定好不了。
而最高指揮官阿南對罕見的日食卻不以為然,他還饒有興趣地在日記中寫下了這一天象:“21日是少見的日全食,由13時15分(東京時間)開始,太陽形成下弦的月牙形,周圍一帶有如同黃昏的渾暗,不久,太陽就被黑暗吞噬。”然而就在阿南以少有的好心情欣賞完這百年不遇的日全食后不久,就連續接到部隊士氣不振的報告,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叫來參謀長木下勇少將,要他傳令各師團:這次日全食完全是一次自然現象,“我軍正掌握著戰場的主動權”,任何動搖軍心的“胡說八道”都將受到軍法的嚴懲!然而阿南“撥亂反正”的訓令并沒有讓日軍士氣很快振作起來,但“上天的懲罰”卻很快到來。
“上天懲罰”很快“應驗”
果然,日全食后僅幾天,“上天的懲罰”就應驗了,只是不在長沙地區,而在11軍的后方宜昌。由于宜昌是距重慶最近的戰略門戶,因此日軍便派11軍第13師團在此駐防。此時該師團已抽出30%的兵力支援長沙作戰,宜昌只有1萬多人防守。9月6日,蔣介石接到宜昌日軍兵力不足情報后,立即命令第6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向宜昌之敵發起進攻,策應長沙會戰。很久沒打勝仗的陳誠于23日調集了15個師的兵力,在150門火炮支援下迅速奪取了敵大部外圍據點,僅宜昌江南岸的肉博戰就讓幾百日軍橫尸遍野。日軍只得從長沙方向抽調兵力向宜昌馳援,但很快遭到中國軍隊層層阻擊,第13師團鈴木大隊還在回援途中遭到圍殲。戰至10月初,守敵在預備隊全部用盡、施放毒氣仍無法遏止中國軍隊凌厲攻勢下,師團長內山中將絕望地給阿南發去訣別電,簽發了包括日僑在內的集體自殺令。不料,就在中國軍隊即將對殘敵發動總攻時,增援日軍在強大火力支援下攻擊到中國軍隊的側后,追使中國進攻部隊只得撤出戰斗。這一突然變化讓內山逃過一劫,卻讓陳誠功虧一簣。
宜昌的慘重損失很快在日軍中傳開。許多官兵還將其與日全食聯系起來,質疑此次攻打長沙從一開始就“不合時宜”,特別是第4師團是剛納入11軍序列的“老字號”甲種師團,官兵多來自商業氣息濃厚的大阪地區,愚昧的武士道精神不多,賺錢保命的觀念卻很強。以往只要接到作戰命令,該師團立馬就有不少人泡病號,弄得長官只得到醫院挨個甄別。1938年臺兒莊大戰后,該師團組成的南進支隊被調來合圍中國軍隊,但卻在行軍中與其擦肩而過不放一槍。1939年日軍與蘇軍在諾門坎激戰急需增援時,同駐北滿的第2師團僅4天就趕赴戰場投入戰斗,而該師團8天后才到達前線,此時日蘇已宣布停戰。后來大本營只得將其交11軍“嚴加管束”,不料阿南竟派其在長沙之戰中打主攻,結果當打助攻的日軍已沖入長沙時,該師團還在外圍與守軍“磨皮蹭癢”打接觸戰,后遭阿南臭罵,勉強攻入長沙市區,但“板凳還沒坐熱”就被守軍“連踢帶打”趕了出來。氣得阿南沖著參謀長木下勇大罵:“讓這幫混蛋立即滾出11軍!”
由于大批日軍回援宜昌,對長沙的攻勢成了虎頭蛇尾。期間,日軍曾組織敢死隊襲入長沙市區,但很快就被守軍殲滅。此時日軍已孤軍深入達150公里,糧彈與兵力不支。于是薛岳立即調集預備隊和各路援軍對長沙之敵實施包圍。激戰中,中國軍隊“趙子龍師”一個團與敵一個大隊遭遇,英勇的中國士兵在長達1小時的白刃格斗中,用大刀讓數百鬼子變成了無頭鬼,大隊長上原中佐被大刀釘在了樹上。10月初,發現形勢不妙的阿南被迫下令突圍撤退。10月中旬,日軍狼狽退回原進攻出發地,轉入防御,中國軍隊全部收復失地,恢復戰前態勢,日軍損兵折將,又白忙活一場。
第二次長沙會戰歷時33天,日軍攻占長沙的計劃以傷亡4.8萬余人徹底破產。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日軍此次在長沙的敗仗,是日本作戰以來最無效的一次策動”。日軍上層對此戰也非議很大,在同年11月召開的南京作戰檢討會上諸多指責。高傲的阿南隨即提出長篇申訴,其中日全食的發生使士兵作戰意志和戰斗力下降也是其申辯的重要理由。同年12月,撞了南墻不回頭的阿南又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同樣以傷亡數萬人而慘遭失敗,日軍再次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