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中深邃的思想、典雅的語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也正悄悄遠離我們,這真的讓人憂慮。
作為語文教師,引領學生閱讀名著,熱愛經典,是責任,也是義務。如何具體開展呢?總不能“強按牛頭喝水”吧,記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我們中國也有句古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經典,閱讀名著,要義在于“興趣”二字,可以說興趣是學生學經典、讀名著的不二法門。
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指導方法,培養(yǎng)興趣
今年的寒假中,筆者要求學生讀一讀《水滸》,并寫一篇讀后感。作業(yè)收上來之后,有個學生寫了這樣一句話:“好不容易啃完了這本書,真難!”讓筆者感觸頗深,讀《水滸》難,難在何處?《水滸》這樣的鴻篇巨著,很多人窮盡一生都未必能參透,那么對于年紀尚小,閱讀情趣還限于童真和稚氣的學生來說,感覺《水滸》難讀是可以原諒的,相信隨著他們生活閱歷的增加,視野的開拓,他們對《水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經典名著隨著時間的洗禮,在他們眼里會更為光彩奪目。
那么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讓學生面對鴻篇巨著能讀得下去呢?經過幾番反思,筆者對學生的讀書方法進行了一些指導:
1.平心靜氣,心無旁騖。這次安排《水滸》的讀書時間是在寒假,恰逢春節(jié),走親訪友,游戲娛樂,分散了孩子們太多的精力。而《水滸》又是一本如此豐厚的書,孩子們讀時斷斷續(xù)續(xù),難免讀了上節(jié),忘了下節(jié),連貫不上,以致難讀。分析了此種情況后,筆者又布置了一次讀書作業(yè),時間安排在大休期間,要求孩子們選擇《水滸》中自己喜歡的一個章節(jié),閱讀前閉眼冥思,排除雜念,并告誡家人不得前來打擾,徹底沉浸于書本中,做一個專心致志的“書蟲”。假期返校之后,學生們反應不錯,交來的讀后感中不乏佳作。
2.不求甚解,難得糊涂。孩子們讀經典名著,心存疑問,那是必然的。百思不得其解后,不妨讓他們學學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在以后的人生中、閱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去感悟。經典名著雖然大多年代久遠,但是常讀常新,一遍讀、兩遍讀、三遍讀……之后,學生們說不定會有新的發(fā)現。
3.展開想象,合理填充。每一部經典作品都有其空白之處,讓讀者去填充、去猜測、去想象追尋。因而要鼓勵學生們讀書時不停地向文本追問,與文本對話,鼓勵他們提出有個性的問題并進行創(chuàng)新性地回答,讓個性化的閱讀充滿校園,鼓勵孩子們把這些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記錄下來,適當時機開展一次讀書報告會、名著交流會、經典角色表演賽……給孩子們一個展示的舞臺,讓他們獲得個性張揚的機會,從而獲得個性閱讀的成就感。
二、設置疑問,激發(fā)興趣
七年級上冊的“名著推薦與閱讀”是《西游記》,記得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執(zhí)教了這節(jié)名著導讀課,這位老師課前早已布置學生讀了這本書,記憶中最為深刻的是這節(jié)課的開頭,他以下列一些小問題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1.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是誰?2.孫悟空最后得到了怎樣的光榮稱號?3.最能體現孫悟空反抗精神的是什么情節(jié)?課堂氣氛極其熱烈。對于老師來說,通過學生的回答,既了解了學生對《西游記》的熟知程度,也為下面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了趣味性的鋪墊;對于學生來說,既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效果,獲得了學習的滿足感,又提高了下面學習中探究、討論的自信心。同時,那些讀書不認真、不能融入課堂學習的學生,看到這師生互動的熱烈場面,內心怎能不起波瀾?對于他們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督促作用。
三、走進名著,提高興趣
很多經典作品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尤其是經典長篇,猶如一幅廣闊的社會畫卷,深廣的思想,豐富的人物形象,是那些快餐文化所無法企及的。可學生們?yōu)槭裁磳浀渥髌吠鴧s步呢?原因之一在于對經典名著的不了解。他們中的絕大數人從沒有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賞讀這些敦厚樸素的文字,因而就無法了解其內涵,領悟其魅力,更無法汲取到經典名著深厚的思想精華。
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的第一篇經典長篇最好是故事性強、趣味性濃的,因為這才符合兒童的閱讀心理。這一點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做得很好,七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冊推薦的就是廣受孩子們喜愛的《湯姆·索亞歷險記》,筆者也就是由這部世界文學名著帶領學生們走進經典的。在這部小說里,他們又了解了19世紀美國社會生活,這是多么形象生動的歷史教科書呀,這比起那些描寫風花雪月、內容簡單扼要的“快餐文化”要有更多的吸引力吧。
趁熱打鐵,教師可以推薦第二本、第三本……徜徉在文學百花園中的孩子們猶如辛勤快樂的小蜜蜂,孜孜不倦地汲取著文學的精華,在文學中豐厚著人生的閱歷。
四、尋求幫助,保護興趣
經典名著因其篇幅長,內容豐富而被人們稱為“大部頭”,如今面臨各科學習壓力的學生,每天僅有的課余時間幾乎都花費在各科作業(yè)上,不少家長及學生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下,把看經典、讀名著稱之為“看閑書”,不少班主任甚至還對學生手中僅有的一點文學書籍下了“封殺令”,把學生的閱讀心理折磨殆盡。當進入這種悲慘境地時,我們語文老師既不能孤軍作戰(zhàn),因為這樣力量太薄弱,夾縫中無法生存;也不能“自暴自棄”,對學生放任自流,落得自己一人唉聲嘆氣。就筆者個人的經驗來說,“大部頭”的名著最好安排學生在寒假暑假中讀完,學生既已讀完,必然了解其故事情節(jié),斷不會發(fā)生欲知后事如何,課堂偷偷翻閱的情形,也不致引來其他學科老師的不滿,造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面。平時學習之余,打開一頁,進入文學的天地暢游一番,既可緩解緊張學習的壓力,又可重溫經典內容,可謂一舉兩得。必要的情況下,邀請家長以及其他學科老師共同探討學經典、讀名著的利與弊,哪一個家長、哪一個老師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品位高雅、情感豐富,相信推心置腹之后,在學生讀書的問題上會達成令語文老師滿意的共識。
我想只要學生們對讀書產生了興趣,“我與經典有約”將會進行到底!“振興閱讀”計劃將不會是紙上談兵!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外國語學校北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