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妙的導語能吸引學生,開啟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自己在教學中的設計心得總結一下。
關鍵詞:導語設計 激趣 注意力
一節課如何能抓住學生的目光,關鍵在于導語。也就是首先要能吸引學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求知欲望,為學習新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那么導語設計就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好奇好勝是中學生突出的心理特征,他們喜歡新鮮的事物,奇異的刺激物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一節課的開頭就要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優秀的精彩紛呈的導語往往像磁石深深把學生吸引住;像重錘敲打在學生的心上;像鑰匙悄悄地開啟學生的心扉。
那么如何抓住學生的心理呢?現在把我自己在教學中所用到的、所想到總結如下:
一、充滿激情
教師在剛開始上課時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創設某種具體生動的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他們激動的情緒。可以渲染氣氛,描摹景物,創設情境,激發情感。使學生在學習新課時同新課內容產生共鳴,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這是作為語文教師的必備能力。或許缺少對課文內容的熱愛就缺少了一種教學的熱情。
都德的《最后一課》要傳達的就是愛國的熱情。為了激發學生的這種愛國情感,我以這樣的內容導入:“上個世紀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上了中國東北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開始長達14年的殖民統治。在統治期間還禁止學習漢語,改教日語。這是怎樣的恥辱啊。他們會如何面對這一切呢?”這時課堂上洋溢著當時祖國遭受殖民統治的憤恨之情及對法國的同情。學生帶著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對法國的同情之情進入了課文。激發了感情,又點明了文章主旨。以情動人,以景引人。它利用感情的共鳴,像演員入戲一樣進入角色,與課文中的事和物息息相通,達到學習目的。
二、設置懸念
通過設置懸念,利用學生的期待和乞求的心理,誘導他們對作品的情節或思維內容急于了解,高度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思維力,加大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力度,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思考中體驗到愉悅感。利用懸念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智慧的火花,活躍課堂氣氛,愉悅身心。
如在教蒲松齡的《狼》時,先給學生講故事:“有一個屠夫,傍晚賣肉回家再路上遇見了兩只狼。兩只狼緊緊跟隨在他的后面……最終屠夫有怎樣的命運呢?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還有學習《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小說時,以這樣的導語引入:“一艘輪船在漆黑的大洋中航行,被迎面而來的另一艘貨船撞上了,船體破裂,船上的乘客會面臨怎樣的境遇,人性的光輝將如何體現?”這樣的導語達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思維會高度集中,認真研讀對課文深入理解探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了應有的目標。
三、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它是成才成長的起點,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針對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吸引人的有趣的問題或講述有趣的故事,往往讓學生樂意去學習,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口語交際:“一姿一容總關情”時,我以這樣的內容導入:“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給你一天的花費。’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同學們知道這個故事的結果嗎?這就是馬價十倍的故事。這說明了什么呢?”這樣的導語吸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這時候充滿了靈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解析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富有特點的標題往往較好地展示文章的重點。那么在通過對標題的解析中會引出若干重點問題,把這些重點問題串聯,以此深入文本。它就如同一根線頭,再亂的絲,只要找到了線頭也就有解決的辦法了。
如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這樣設計導語:“看標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思考從這個標題中你會產生哪些想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發:內容會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風光;會寫轉變過程;會寫在三味書屋學習的情況;也可能告訴我們為什么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去等等。通過巧妙地解題打開了一條通道,為直入課文,理解主旨鋪設了一條捷徑。
如教《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時,我問學生:“你看到這個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課堂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有的說:“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現象?”“對這些奇怪現象人們不害怕嗎?是如何認識的?”有的問:“這些奇怪現象是怎樣形成的?”有的問:“為什么會有這些奇怪現象?”這些問題使這篇說明文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五、圖片導引
圖片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性。針對那些文體如說明文、游記之類稍顯單調的文章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同時降低了教學難度。
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針對它是說明文的特點,如果直接講顯得有點枯燥,那么采用一些相關的圖片,請學生描述這些景物,或用幾個詞語說說景物的特征。這樣在比較的基礎上加深對說明文這種文體的認識。更好地指導本文的教學,理解了景物的特征。
總之,不管導語的種類是如何得多樣,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它的作用只有一個,即在課堂教學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興趣中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技能、全方位啟動心智。愛上語文課這樣就實現了它獨特的擔負著塑造民族靈魂、建設精神家園的重任,肩負著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神圣使命。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錢威.《語言教學藝術導論》.新疆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外國語學校北校區